1929年秋天的某天清晨,朱德军长哈欠连天地从屋里打开了房门,屋外地面上还残留着一片火红的炮仗皮。

这是他昨天新婚,附近老乡亲自赶制出来的炮仗,动静大的附近村民都知道他朱德结婚了。

他如今已经43岁这是他的第六次婚姻,并不是因为他喜新厌旧或者抛妻弃子,而是他前面的5任妻子,或因病去世或因参加革命被敌人残忍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婚妻子年仅18岁名叫康克清,之所以选择再婚是因为革命这条路太艰难了,两个有共同理想的人相互扶持着往前走会好点。

这个18岁的姑娘就很好,她对革命有十足的热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是他喜欢的,所以在众人的撮合下,他们简单地举办了仪式。

他拿起院里的扫帚,将炮仗皮轻扫起来,或许是昨晚没休息好,他哈欠连连。

从门口走过的战士打趣他:“朱军长,这是昨晚又给康同志补课了吧?看把你累的。”

身为军长他私下没有一点架子,战士们私下都敢跟他开玩笑,他笑着抬起头,用手指着那名走远的战士,开玩笑的口气说道:“你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克清这时候也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朱德在扫院子,连忙走上前去欲夺下扫帚自己扫,说道:“你歇着吧,我来扫。”

“我又不是什么地主老财天天养尊处优的,克清,我们是平等的,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女人能干的男人也照样能干。”说完又埋头扫起院子了。

康克清红着脸说道:“那我去做饭。”转身进了屋里。

挑灯夜战给新婚妻子补课

康克清在1928年上井冈山之前,出生于江西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家里实在太穷她在出生40多天后,就被父亲卖给了当地一户人家当了童养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那家的儿子早夭,她便一直以养女的身份长大,虽然养母家供她吃喝但从没让她上过学。

1928年,17岁的康克清追随陈毅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参加了红军知道了这支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由于不识字她只能在队伍里做些杂活,什么扛枪扛炮、生火做饭、给战士们洗衣服打补丁这些脏活累活,无论干什么活她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1929年跟朱德结婚后,她觉得自己不能拖了朱德的后腿,她要学习要进步要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

她知道朱德上过学还到海外留过洋,白天朱德要带兵要安排军务她不能打扰。

“你以后能不能每晚抽点时间教我认字,我想学习想像你一样做一些大事。”在朱德昏昏欲睡之际,康克清的请求飘进他耳朵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妻子这么有觉悟,朱德很是高兴,虽然康克清不识字但他从未嫌弃过,他知道妻子的不幸过往。

但突然听到妻子想学习想进步他还是很高兴的,当即从床上坐起来,说道:“我当然愿意教你,只要你愿意学我每天晚上都能教你。”

说着就下了床,点燃煤油灯,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两人当晚就开始了进步的征程。

朱德从“党”和“人民”教起,学会了就再教康克清写她的名字,就这样每晚他们家的煤油灯都是快天亮时才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教康克清挑灯学习的事情,被其他战士听说了,朱德开完会小战士都拿这件事开他的玩笑,他也不气听完总是哈哈大笑。

长征路上,不离不弃的革命夫妻

当朱德知道队伍不得不进行转移,开始长征时,他担心康克清吃不了长征的苦,曾劝过康克清留在安置区。

“从参加红军开始,我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这算什么苦,有苦才有甜,我坚信我们能成功这些苦都是暂时的,你不是教过我吗?我们红军战士要学会苦中作乐。”

听着这个20多岁姑娘的回答,朱德内心暖烘烘的,他拍了拍康克清的肩膀,两个人都笑了。

长征开始时,朱德夫妻俩还能时时看到对方,但队伍后方不时传来有战士坚持不住掉队的消息,朱德很着急但他需要在队伍前方做总调度,哪都需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去队尾,你放心我来安抚队尾的同志。”康克清对朱德说道,康克清主动到队尾做安抚工作。

到了队尾才知道,大多是年纪大或者有伤残的士兵,他们本就走不快再加上环境恶劣,大家内心都有放弃的打算。

“同事们,敌人把我们逼到这个地步,如果我们现在放弃,那当初的坚持、我们受过的伤流过的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坚持到胜利,坚持打败敌人。”

不得不说康克清的鼓舞收到了效果,大家看到一个女人对待革命对待困难都可以这样不屈不挠,何况自己是堂堂男子汉呢。

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着牙,大家伙也要坚持跟着大部队,绝不能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夹金山时海拔超过4000米,康克清有严重的高反,再加上最近几天她都把自己分到的土豆大部分都给了伤病员,导致她高烧不退一度陷入昏迷。

“不然把她留下吧,这样拖着她我们根本跟不上大部队,到时候还连累我们。”一个战士提议道。

“你有没有良心?你吃没吃过康战士给你的土豆,她好好的时候给没给你背过枪?她现在病了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你反而要把她丢下,你知不知道我们丢下她,她只有死路一条?”另一个战士高声反驳。

康克清平时怎么对待大家的,大家都看在眼里,为了减轻伤兵的负担,她一个人背几个人的包袱,每次发了土豆她都说不饿,把土豆都给了年轻的小兵。

大家看到如今不省人事的康克清都眼中含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有一个年轻的小兵知道康克清是朱德的妻子,不顾高反在雪地里跑着向前,他打算去找朱德军长,告诉他他的妻子生病了病得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他太虚弱了,刚跑到队伍中间就倒下了,倒下前他拽着身边的战士,让那个战士将消息传递给朱德军长。

最终朱德见到了康克清,此时的康克清脸颊凹陷由于高烧脸色涨红,朱德抱起康克清有些发愣,他没想到看着康克清这么个大个子竟如此轻,抱起来似乎只有80斤,他知道这一路她太苦太累了。

朱德找到军医让他给康克清治疗,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下军医也一筹莫展:“她现在发着高烧,要想办法去烧,这么烧下去人会烧坏的。”

“没有药,只能采用土办法了,军长,这土办法很可能会让康战士留下后遗症。”军医说道。

“保命要紧,哪还管得了后遗症。”朱德说道。

“好,我说你来做,去帐篷外面铲两桶雪,你将雪涂抹在康战士的腿上、腋下和胳膊上,能不能成就看今晚她能不能把温度降下来。”军医指挥着朱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按照军医的说法,一桶一桶地换着雪,整整一夜康克清几乎泡在冰冷的雪水里。

天蒙蒙亮太阳还没升起来,康克清的高烧终于降下来了,朱德喜极而泣,握着康克清的手说道:“你吓死我了,打仗我都没那么害怕,你终于醒了。”

“不用管我,你带着大部队快走吧,不能因为我耽误了进度。”康克清醒来第一句话竟然还在想着大部队。

“我们一起走,你放心我们都会看到革命成功那天的。我哪能抛弃你啊?”朱德动情地说。

就这样这对革命夫妻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康克清也是少有的从开始坚持到结束的女战士。

你安心打仗,我是你坚强的后方

1937年,抗战时期,一些将领的孩子无人看管只得跟着到战场上疯跑,不仅危险还容易让战士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缓解朱德的忧愁,康克清在战后动员妇女,组织起战后幼儿和妇女保卫所,将战士们的孩子和妻子收容起来集中给予保护,让战士安心在前线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方法不仅朱德表示支持,就连毛主席都夸朱德娶了个好妻子。

康克清很喜欢孩子,但雪山上那次对她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所以对待任何人的孩子她都视如己出,保育院的孩子们都称她为康妈妈。

解放战争后,国内开始恢复生产,按理说作为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总司令的妻子,康克清可以好好地享清福了。

但她没有在家闲着,还是为了人民为了弱势群体奔走,为妇女和少年儿童争取相应的权利。

他和朱老总的感情依旧恩爱如初,两人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康克清一直将朱德前妻的女儿朱敏当作亲生女儿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朱敏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依旧帮着看孩子。

1976年,90岁的朱老总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两人47年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朱德走后每年清明,康克清都带着儿孙给朱德扫墓,给他讲国家发生的大事。

1992年,80多岁的康克清黯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朱德将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