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丽,今年40岁,来自山东一个小县城。高中毕业后,我就在家里的小作坊干活,后来嫁给了村里的一个木匠,生了两个孩子。

生活一直过得很拮据,丈夫的工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三年前我下定决心到城里找份工作。起初我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工作非常辛苦,但比在家里强多了。

半年后,我通过熟人介绍到一户人家当保姆。雇主是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在一家外企上班,妻子则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家工作。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白天需要有人照看。

"没关系,我们可以试试看。"女主人说,"如果真的做不好,我们再另作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连连点头,觉得幸运能得到这份工作的机会。尽管开始时彼此有些疏离,但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渐渐了解这对夫妻和他们的生活。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生活方式与我完全不同。可是,我看到他们也和普通人家一样,夫妻之间偶有争吵,女儿也会任性撒娇。

我渐渐融入这个家庭,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相处模式。每天上午,我会先把家里的卫生打理好,然后准备午餐。下午就全心全意陪伴女儿,带她做作业、看书、玩游戏。晚上则在女主人下班后,把家务活交接给她。

有一次,女儿突然对我说:"阿姨,你是不是很穷啊?我们家比你有钱多了吧?"

我被这个直白的问题问住了,不知如何作答。女主人听到了,赶紧拉着女儿说:"乖乖,不可以这样问人家,这是很失礼的行为。"

"可是我就是很好奇嘛。"女儿理直气壮地说,"阿姨的衣服都很旧,包包也很破,和我们家的完全不一样。"

女主人无奈地看着我,我笑着说:"没关系,孩子们都很直率。你说得对,我确实比你们家穷一些,但我并不觉得羞愧。能为人父母办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为此感到骄傲。"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也被我的话说服了。女主人则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

就这样,我与这个家庭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偶尔我也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女儿听,让她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女主人常说,我给女儿上了生动的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一切看似平稳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临近春节,我按照惯例要回老家和家人团聚。雇主夫妇也打算放个长假,带着女儿回老家住一阵子。

出发前一天晚上,女主人突然对我说:"张阿姨,我在考虑,不如就留在这里过年吧?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亲戚,多住几天也无所谓。"

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吓了一跳,本能地回绝道:"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回家过年的。这可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怎么能在外过呢?"

"可是如果留在这里,我们就不用操心女儿的看护问题了。"女主人继续说服我,"而且你不也是一个人在外地吗?何必大老远赶回去,还要忍受路途的辛苦呢?"

我沉默了,她说的确实有一些道理。可是,我真的做不到在外地过年。这不仅是习俗的问题,更是一种对故乡的眷恋。

"阿姨,你就留下来陪我们过年吧!"女儿也加入了游说的行列,"我保证不闹也不捣蛋,你肯定会过得很开心的。"

我看着她那双真诚的眼睛,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家庭对我很好,我也渐渐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可是,我终究还是个外人,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我沉默了许久,仔细斟酌着是否应该留下。女主人和女儿都期待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恳求。

"张阿姨,你就答应我们吧。"女儿又开口说道,"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一定会很开心的。"

我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好吧,这一次我就留下来陪你们过年了。不过,将来每年还是要回老家的。"

女儿高兴极了,上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女主人也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我的想法。

除夕那天一大早,我就起身开始忙活了。先是拖地擦桌,把整个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开始准备年夜饭的菜肴,虽然条件有限,但也尽量丰盛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姨,需要我帮忙吗?"女儿跑过来问我。

"当然需要啦。"我笑着说,"来,你帮我擀这些面皮。"

女儿使劲点点头,乖乖地坐下来学着我的样子擀面皮。虽然手把式生疏,但她的专注劲儿让我很是欣慰。

"妈妈,你看我擀的怎么样?"她兴高采烈地举起一张皮给女主人看。

"很棒哦!"女主人鼓励道,"真是个小能手。"

女儿被夸奖得很高兴,更加卖力地擀起皮来。一时间,厨房里洋溢着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

就在这时,女主人的丈夫也从楼上下来了。他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被我们的"年味儿"感染,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太棒了!"他赞叹道,"虽然只是小小的厨房,却像是搬到了乡下的家去了一样。"

我听了这话,不知为何有些触动。是啊,我们现在虽在城里,却也能体会到乡村年味儿的独特魅力。

一家人就这样其乐融融地包起了饺子,制作年糕。女儿虽然手脚笨拙,但她的认真劲儿却让我们都很是感动。吃过年夜饭后,我们又一起玩起了谜语游戏,直到半夜才尽兴而归。

就这样,在城里我们也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新年。虽然没有老家那般热闹,却也自成一番别样的年味儿。女儿更是兴奋不已,直说以后每年都要这样过年。

新年之后,我也渐渐开始习惯在城里的生活了。女主人夫妇都很欣赏我的能力,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满意。他们甚至主动给了我加薪,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要不,张阿姨你就留在城里吧?"女主人对我说,"我们一家人都很信任你,实在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

我被她的话深深打动了。是啊,这几个月以来,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一家人。而他们也用行动证明,是把我当成了家人一般看待。

"好吧,那我就留下来继续为你们服务了。"我低声说,"不过,还是要给我一些时间,偶尔回去看看家人。"

"当然可以!"女主人连连点头,"你尽管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虽然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但我们之间早已建立了比血浓于水的感情。

女儿上学后,我便全权负责她的生活起居。每天准备三餐,打扫卫生,辅导功课,陪她玩游戏……我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这个家庭。

而他们也同样视我如亲人一般关爱有加。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生病时,他们也会体贴入微地照顾我。

就这样,我们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一起,建立了一种独特而美好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家庭般的羁绊。

时光飞逝,转眼间女儿就要上初中了。她从一个爱撒娇的小丫头,渐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

"阿姨,你说我初中要不要转学啊?"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说,如果我成绩好的话,可以考虑去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

我有些吃惊于她突如其来的这个问题。转学到市里读书?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啊。

"你自己想怎么样呢?"我反问道,"如果转学的话,就要离开家里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女儿迟疑了一下,"我还没想好。一方面,我当然希望能上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我又舍不得离开家里。"

我点点头,心里了然。我能理解她的矛盾心理,这是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

"你先好好考虑考虑吧。"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无论你做何选择,我们都会尊重的。"

女儿重重地点了点头,似乎对我的回答很是满意。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都一直在为这个决定而纠结。有时会主动找我商量,寻求意见和建议。有时又会独自发呆,似乎在脑中权衡利弊。

就这样,她终于在开学前的最后一个月做出了决定:她要转学,去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

"阿姨,我想去市里读书。"她坚定地对我说,"虽然会离开家里,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适应得很好的。"

我看着她坚毅的眼神,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是啊,这个曾经娇生惯养的小丫头,如今已经渐渐长大,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了。

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就到了。那天一大早,我就帮女儿收拾好了行装,准备送她去学校报到。

"路上可要小心啊。"我一边帮她提着箱子,一边叮嘱道,"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别给爸爸妈妈添麻烦。"

"我知道了阿姨。"女儿点点头,眼神坚定。

"以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女儿说着,眼睛里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女儿离家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不再有她的喧闹声,整个屋子显得格外安静。偶尔,我会觉得有些孤单。但很快,我就调整好了心态,开始享受这份清净。

女主人夫妇对我的信任更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由于女儿已经独立了,他们把更多的家务都交给了我。有时甚至会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对某些家务的想法。

我虽然只是一个保姆,却被他们当成了这个家的"老人家"般尊重对待。这份信任,让我倍感欣慰。我更加卖力地工作,努力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的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轨。只是,偶尔我还是会想起女儿,想她是否在学校过得开心,是否有适应环境。

每次女儿放假回家,我们三个就会好好聊聊天,了解她的近况。女儿说,她在学校确实很努力,课业紧张但她并不觉得吃力。反而是生活上的一些事情,让她有些不太适应。

"同学们家境都很好,而我却是从小县城来的。"她有些沮丧地说,"他们谈吐言行和我都很不一样,我常常觉得很格格不入。"

我安慰她说,这只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只要她用心去了解,努力融入,一定能很快适应的。

女儿点点头,似乎对我的话很有信心。

就这样,在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女儿渐渐融入了新的环境。她不但学习有成,生活作风也变得越来越大方得体。看着她的这种蜕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留在城里,就不会见证女儿的成长了。我很庆幸,自己当年作出了那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