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家的叙事中,祖辈的影响如同沉淀的岁月,深刻而长远。周家的老祖宗,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革命老兵,他的一生都在为着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尽管新中国的旗帜早已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但老人总是念念不忘,那些年轻时的烽火岁月。

老祖宗常在炉火旺盛的夜晚,围坐着他的子孙,娓娓道来那些往昔的故事。周昆训,老祖宗的孙子,从小耳濡目染,心生仰慕。

昆训的大伯也深受家族精神的熏陶。当国家号召保家卫国时,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归来后,他未曾停歇,又投身于救灾工作,最终在一次山洪中壮烈牺牲。大伯的事迹在周家传为佳话,他的无私奉献成了家中的一座丰碑。

1994年,昆训年仅17岁,便追随家族的足迹,踏上了军旅之路。在军营中,他始终不忘祖辈的教诲,以“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为座右铭。从一个新兵成长为政委,昆训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家族的期望和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训在军中的日子里,经常与战友们共度难关,他的和善与关怀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不论是深夜的值守,还是紧急的战时部署,昆训总是冲在前线,展现了一名军人的本色。

直到2023年的夏日,台风突袭,引发严重的汛情,昆训再次挑起重担,带领他的团队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洪救灾中。

8月3日的清晨,天色未亮,周昆训已经站在金马镇的抗洪前线。当地拉临河的水位猛烈上涨,导致金马段的堤坝突然决堤,长达30米的缺口让洪水如猛兽般冲入村镇,村民的安全岌岌可危。

周昆训与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分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堵住那裂口。在紧急会议上,昆训对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保护好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但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行动中,昆训一边协调物资,一边指导填堤。天空开始泄雨,但劳作的人们仿佛未觉,只是更加紧张地忙碌。在堤坝得到临时加固后,周昆训又开始组织疏散计划,因为路已被水毁,他们需要寻找替代路径。

就在此时,他接到消息说金马镇的情况更为紧急。未等休息,周昆训立即带队前往。在途中,他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山洪。巨大的水流击中了指挥车,情形危急。

车内,昆训与驾驶员丁文龙相互扶持,昆训大声指挥:“文龙,不要慌,现在必须放弃车辆,找到安全地带!”两人设法逃出车辆,但强水流迅速将他们吞没。

在水中,丁文龙感到力不从心,绝望中他听到昆训的声音:“脱掉重物,向上游游,快!”就在他们努力向前挣扎时,两人被水流猛烈地拖离。

到了凌晨,当救援队在下游找到丁文龙时,他们急切地寻找昆训的身影。几天的搜索后,直到8月6日,他们在下游2.5公里处发现了昆训的遗体。他牺牲了,但他的最后时刻依旧在保护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援者之一的李先生,本身也是受灾群众,他在得知昆训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周政委是为了我们来的,他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他说这话时,声音哽咽,眼眶湿润。

当灾难的消息传来,周昆训的大哥紧急赶往舒兰,他的心情沉重却充满了坚定。面对记者,他的声音略带沙哑但平静:“昆训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军人,保卫国家。他的牺牲,虽然痛苦,但我知道,他在执行他一生的使命。”

随后,周昆训的遗体被运回河南的老家,家乡的土地终于迎回了这位英雄的灵魂。葬礼那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昆训的母亲,抱着儿子的骨灰盒痛哭,她的呼唤划破了周围的沉默。

8月17日,在驻马店举行的葬礼上,家人、朋友和同袍们聚集一堂。周昆训的妻子王佳数次因悲痛过度而昏厥,她深知丈夫的责任和牺牲。“他是最好的丈夫,最好的父亲,也是最勇敢的战士。我为他感到骄傲,他的选择我全然理解。”

而周昆训的儿子,周义航,尽管年幼,却显得格外坚强。“我父亲是我的榜样,我会继承他的意志,为我们的国家服务。”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报考国防科技大学,继续父亲的未竟事业。

对于周义航的未来,网络上的讨论十分热烈。许多网友支持特招,认为周家对国家的贡献应得到尊重。同时,也有声音提出,周义航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理想的学府。

国防科技大学对此回应表示,学校始终欢迎有志青年,期待周义航的加入,他们将为他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这些纷扰声中,周昆训的家仍保持着朴素和宁静。老家的房子虽显得破旧,墙壁是用土坯砌成的,房间里挂着的全家福显得格外珍贵。这一切都表明了周家的生活不富裕,但却极具家庭温暖与高尚的家风。

周昆训的故事和牺牲,不仅在家乡传为佳话,更在全国引起了深刻的共鸣。在这个家庭的故事中,牺牲、忠诚和英雄主义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