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的故事背后,是一段曲折而又扣人心弦的历史。作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经历了从前苏联乌克兰制造到最终被我国拖回大连的惊险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曾遭遇土耳其政府的长期阻拦。传闻称,为了让“瓦良格”号顺利通过,土耳其政府向我国索取了高达10亿美元的“过境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1999年,瓦良格号整装完毕,在响亮的汽笛声中缓缓起航。尽管在出发前对当地水文条件进行了详细考察,航行一开始相当顺利。然而,当船队即将抵达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意外发生了。

土耳其紧急关闭港口,明显是为了阻止瓦良格号通过。在我方找到土耳其官方进行交涉后,他们给出了两点解释。首先,瓦良格号属于半成品,自身并不具备航行能力,在托运过程中容易失控,可能触发海峡暗礁,影响其他船只的正常航行。其次,瓦良格号的船只体型庞大,一旦发生碰撞会影响到港口两岸的正常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受到土耳其拒绝通行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这一决定的背后动机议论纷纷,人们不禁猜测着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层次的考量。

土耳其拒绝瓦良格号通行,除了航运安全的考虑外,还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一些传闻声称,美国可能对土耳其施加了压力,要求其阻止瓦良格号通过。背后的逻辑是,美国担心中国获得这艘航空母舰所带来的技术和战略优势,从而改变了地区的力量平衡。

在面临如此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方面必须谨慎应对,以免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中国驻土耳其大使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多次交涉,试图找到第三种解决途径。然而,土耳其方面态度坚决,坚持要求中国方面采取措施,如安装驱动或切割船体,以便瓦良格号通过。

面对如此局面,中国方面不得不接受现实,将瓦良格号原路带回尼古拉耶夫港口。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外交代价,也暴露了国际政治中的复杂角力与博弈。

1999年,中国有意向从乌克兰手中购买瓦良格号时,美国曾出面干预。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建造工程,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困境,乌克兰政府决定低价出售这艘航空母舰。

中国正好计划发展航空母舰,便有意购买这艘瓦良格号。然而,美国政府多次向乌克兰政府施压,要求终止与中国的交易,甚至不惜挑拨中乌两国的国际关系。

乌克兰内忧外患,扛不住美国的威压,开始在中美两国之间摇摆。美国则以利益诱惑乌克兰,承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只要他们中断或销毁瓦良格号。

尽管如此,中国已具有一定国际地位,乌克兰不敢得罪中国,最终在瓦良格号出售协议上签字。为保障交易顺利进行,中乌两国私下商议,乌克兰假装对瓦良格号进行轰炸,实则未伤及主体设备和核心技术,以此蒙混过关,将瓦良格号运至尼古拉耶夫港口,交给荷兰拖船公司。

尽管瓦良格号成功运回,美国仍不甘心,试图找机会将其困死在海上,阻止中国获得航空母舰技术。土耳其成为了这一阻挠计划的关键。

作为北约国家,土耳其与美国关系密切。土耳其政府在瓦良格号事件后多次访美,表明亲美立场,对中国交涉态度强硬。然而,中国发现土耳其军方内部存在分歧,陆军受空军挤压,内部存在紧张关系。

中国抓住这一机会,邀请土耳其陆军司令访华,签署武器合同,助长了土耳其陆军气焰。陆军司令回国后向总理建议放宽对瓦良格号的限制,最终土耳其同意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但提出三个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匡乙大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耳其担心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中国需论证拖船技术,确保在规定的风速范围内安全运输瓦良格号。第二,中国需缴纳10亿美元的保证金,作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造成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的赔偿。第三,中国需派技术人员论证技术和水文条件,以及遵守其他20项详细规定。

中国交通部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博斯普鲁斯海峡实地考察,论证了拖船在规定条件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至于10亿美元的保证金,中国政府犹豫不决,因为这一金额超出了瓦良格号购买经费的数十倍,且土耳其政府态度强硬。

在中国犹豫之际,希腊政府表示愿意以国家信誉为中国担保,抵消10亿美元的保证金,并提供拖船服务。中国外交部也提出与土耳其推进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每年为其输送至少200万旅游人数的计划,以换取土耳其政府的同意。

最终,希腊政府的支持和中希双方的合作促成了瓦良格号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绕行好望角,从马六甲海峡缓缓向中国靠近,历时近三年,终于于2022年3月3日抵达中国大连港。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航空母舰的研发迈出了重要一步。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在瓦良格号通过后保持沉默,因为当时陷入了政治外交漩涡中,无法分身应对其他国际事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