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空中京剧票房)

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和李少春(右)

首版后记

10年前,新民晚报社总编辑束纫秋同志鼓励我搞余叔岩的学术研究,并出面请王元化先生为拙编《余叔岩研究》写序。在编著过程中,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在上海隐居四十多年的余叔岩之女余慧清,次年,适逢余叔岩先生百年冥诞,我在上海策划主持了纪念演出活动,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亲临活动现场观看首演之后,还接见、鼓励并与我合影。这些经历,对我后来萌生撰写余叔岩传记的念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后来,河北教育出版社通过刘梦溪先生来约稿,可谓一拍即合。

我从小是京剧迷。先由苏少卿先生授以老谭派,后由马宝刚先生领入余叔岩的艺术天地,卢文勤、刘曾复、迟世恭都曾是我的教戏老师。结识余慧清女士后,我把当时常在一起研习的王思及、邱正坚及琴师阎一川介绍给她,于是复兴中路余家就成为我们经常问艺和吊嗓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4-71余慧清伉俪,摄于复兴中路寓所,后立者阎一川。

有关余叔岩的一些往事,余叔岩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余慧清随口说出,我回家后,及时用笔记下,与相关史料对证,遇有不明之处,则去进一步采访。虽然本书下笔迄今只有年余,但知识和资料积累的时间很长。这本书既是对前人之述的一种有机的综合,也有相当一部分第一手的独家材料。

图24-72李少春长靠戏剧照

去年,余慧清女士在她八十岁时逝世了。据她的女儿李三秋告知,她在弥留之际还呼唤我的名字。我后悔去探望的次数太少了,她老人家若有什么重要的史料忘了告诉我,那就是本书无可挽回的损失,也是我不可饶恕的失误。传记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然而我有兴趣把对余叔岩的研究继续深入进行下去,使本书的内容和判断不断完善。

图24-73李少春猴戏剧照

我力图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京剧老生发展史的背景下,在社会演变的运动过程中,展现余叔岩的一生经历和业绩,体现他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也不愿为尊者讳,因此对他年青时的荒唐、性格上的缺点、思想上的局限,都一一据实相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希望能够写出一个真实的余叔岩。写作中最令人困惑的是,文献资料常有相互抵触之处,也难免以讹传讹,因此必须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以求正确的判断。好在我有强大的学术靠山──业师刘曾复先生;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必有办法帮我解决问题。当然,作为一部传记,我也不希望她过于学究气,在确保大关节目、性格逻辑真实的前提下,尽量讲求可读性。因此我尤其重视前人留下的形象化记载,努力把它们连缀起来,努力使情节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4-74翁思再在百家讲坛演讲


当我在电脑鍵盤上打完最后几個字之时,大有如释重负之感。出版社和这套京剧泰斗丛书的读者都在盼望着这本补写的书,但我是在新聞采寫之余写作,经常进入不了状态,還常被琐事干扰,以至于交稿太迟。这是需要作检讨的。请求讀者见谅。

翁思再 200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余叔岩传》(连载24)作者翁思再

李少春录音《将相和—辅赵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