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首次联合召开川渝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四川高院副院长吴涛通报了2014-2023年四川法院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对下一步劳动人事争议审判工作作出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情况

案件体量增长较快,地区分布不均衡。2014-2023年,四川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一审新收299753件,审结296615件,审结率98.95%。案件体量除2018年、2019年、202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呈上升趋势,至2023年达到峰值,同比增长22.6%。成都的案件量远多于全省其他地区,占全省案件总量的33.42%,巴中、广元、阿坝、甘孜等地,年均不足1000件。

当事人诉求复合化趋势凸显。诉讼请求超过两项的案件占50%以上,部分案件甚至超过十余项,主要涉及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待遇等问题,案情疑难复杂,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审理周期较长。

新就业形态领域案件逐渐增多。近年来因新业态人员工作中遭受人身损害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成倍增长,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外包公司、劳务公司等之间法律关系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审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对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维度更广。超龄劳动者、农民工、“三期”妇女的权益保护以及就业歧视问题备受关注。如超确认劳动关系、购买社会保险、追索劳动报酬以及工伤保险待遇,“三期”妇女权益保护和就业歧视的问题均成为审判工作的关注重点。

主要成效

一、坚持以“双向保护”促发展,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新生态

坚决守护“劳动基准”底线,保障劳动者核心权益。严格落实劳动基准制度规定,切实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注重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护,针对超龄劳动者、农民工、新业态就业人员劳动争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定向研判。协同多部门联合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仅在2023年就兑现农民工合法权益超过10亿元。

护航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裁判彰显诚信导向,着力引导诚信履约,依法判处违反竞业限制、保密协议、合同约定服务期的不诚信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维护契约精神、护航营商环境健康发展,让司法裁判可亲、可信、可感。

化解突出群体性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坚持依法保护和促进发展并重,找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巩固劳资双方协商共事、合作共赢、发展共享的合作基础。

二、坚持以“守正创新”促作为,优化畅通多元解纷渠道

创新机制建立,建成多元解纷格局。2020年省法院会同省人社厅、司法厅、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劳动争议多元解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法院会同人社、工会、司法、检察院等部门共同研发 “成都市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信息系统”,构建市级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合处置中心和23个区(市)县分中心,建成“1+23+N”联处中心建设格局。

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多元解纷效能。目前,全省法院已联同十余家部门单位成功实现“平台线上对接、人员云端入驻”。从2020年1月至今年3月,全省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成57563件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1.07%。

延伸治理触角,延展司法服务广度。开展“法官来了”“法官说法”“以案讲法”等宣传活动,让劳动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司法建议为载体,将司法的“金点子”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三、坚持以“共建共治”促联动,塑形劳动人事争议解纷全链条

奋力“携手并进”,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近年来,省法院多次与省人社厅互研共商,开展同堂培训,联合印发《关于创新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意见》,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为裁审衔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保持“同频共振”,构建调裁审执一体化。各级法院与人社部门互通调裁审执信息,加快实现劳动人事争议办理流程无缝对接,以“靠前发力、提质增效、延伸作为”为切入点整体推进、系统落实调裁审执衔接工作机制,促进域内劳动人事争议高效化解。

实现“互相借力”,持续优化规则供给。印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会同省人社厅下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规范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流程,统一裁审标准,提高裁审质效。

工作展望

一、扩大“法院+N”解纷朋友圈,提高实质解纷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解纷机制。充分激活“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法院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解纷大格局。进一步扎实推进诉源治理。依托矛盾纠纷三级府院联动和“两所一庭一中心”矛盾纠纷联动机制,集中高效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进一步夯实裁审衔接基础。将大数据手段融入沟通会商、健全疑难案例研讨、裁诉庭审互听制度,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裁审衔接联动机制。

二、构建“三个一”衔接体系,共谱裁审协同共治新篇章

出台“一则意见”,扩大仲裁裁决适用范围。加强与省人社厅会商,出台关于扩大劳动人事争议终局裁决适用范围的指导意见,减少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诉累,提高劳动者维权效率。开展“一项试点”,推动裁审信息交互共享。联合省人社厅开展裁审信息比对试点,破除裁审系统信息壁垒,实现裁审信息互联互通,为裁审沟通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数据信息。首创“一次改革”,将“纠纷赋码”向仲裁延伸。在四川法院首创“一案一码”改革基础上,探索“纠纷赋码”向仲裁领域进一步延伸,推动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数字化转型。

三、持续优化司法供给,让纠纷解决跑出“加速度 ”

转变思维,以“如我在诉”彰显人民至上情怀。加快推进劳动争议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群案集审,完善多层次、全流程的繁简分流体系运行,用公平与效率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打开思路,抓实司法建议致力消解“未病”。以“情理法”相融的司法审判艺术,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开好优质“法律处方”,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的社会治理作用。解放思想,坚持弹好司法传播琴瑟调。持续推动司法力量深入基层、迈向前端,走向行业、进入企业,让法治理念在劳资关系领域“走心”更“入心”,进一步增强企业与员工尊法、守法、知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四川省人大代表王荔:

“四川高院、四川人社、重庆高院、重庆人社首次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十二则,并且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发布,意义重大。案例发布有利于川渝两地仲裁、审判统一裁判尺度、裁判规则,促进类案裁判指引,提高案件办理质效,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经济社会稳定。”

四川省政协委员曾涛:

“四川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做得很实很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诉源治理工作。四川法院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多元解纷机制,推动调解组织实质化运行,并联同十余家单位成功实现平台线上对接,成都等多地建成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合处置中心,调解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