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朋友说,喜欢你用泸州话来播报视频,还是家乡话有感觉,其实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泸州话还是普通话都是中国话,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隔阂,此外因为近几年对普通话的要求,我们的方言电视剧都被配音了普通话,所以方言电视剧再也没有出现如《抓壮丁》《凌汤圆》《傻儿师长》《山成棒棒棒军》等全国皆知的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很多自媒体平台,也效应号召,其实对方言博主的支持并不是特别明显,这让一些地域博主比较郁闷的地方,不得不采取更多普通话的录制,偶尔夹带方言,但是地域强势的除外,如成都、重庆、广东和上海一些地区,所以还是那句话自信的前提还要自强自我富裕,要想文化被更多认同,你不发达是不行的。

不过对于方言,它既有人嫌弃土,又有人爱它纯,土不过就是对自己家乡气息的一种习惯后的不以为然,而纯就是它朴实无华,又饱含一种不能言表的深情。

中国地大物博,且不说东西南北中的方言俚语纷繁复杂,就是一个地方,区县甚至跨越几条街可能都有方言的差异性,这从乡土情结来说它美而不能或缺,但是从全国的交流来说,它又是一种很难逾越的高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大家去包容它,等待他,因为要跟哪个地方的交流,就去学习这个地方的方言,当然让对方快乐,不过,就时间和精力而言,那是不可能穷尽的,所以才有国语或者普通话的标准在全国通行,只是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语系和发声方式为基础,这也使得南北差异比较明显,北方人显然在这里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而对南方很多地区的朋友来说,的确有些吃力。

尤其是他们很认真的说普通话还夹杂的地方发音的情况,就成为一些娱乐嘲讽的话题,虽然无伤大雅,其实细究起来,并不友善。

再后来,一部分人就有些抵触了,当然这种抵触并不是对普通话有意见,主要原因还是两种,说不标准的普通话的时候,对方是不是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第二就是方言到底该不该保留。

就拿我们四川来说,曾经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二十多年前大多数四川人要说话普通话真的很艰难,但是不仅没有得到鼓励,反而成为一种笑柄。认真既然不能被接受,那就不要怪四川一些人的犟脾气,对此有点排斥。

第二点,今天的四川小孩子甚至比八零后的普通话还要好,要知道八零后的四川人大多数的语言环境虽然还在四川,但是电视的普及已经习惯了不少方言发音普通话思维,可以说我们有时候标准的不是方言,而是方言的音调,而一些土话好多人不说了。

不过现在的小孩子,在出生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要跟他们说普通话沟通多,甚至在幼儿园起也是这样,这就造成如今很多小孩子普通话的确不错,对地方的方言,听得懂,也说得来,但是真正的那种思维和语句语境的含义,就基本上理解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四川这个人口大省,方言浓郁,而且各有各的口音,但是再过二十年以后,我想,四川的土语会基本消失掉。

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可怕不可怕,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流变是必然的过程,我们今天说的四川方言,未必就是明朝的四川方言,能保留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不抵触普通话的同时,我们大概可以对方言进行整理和记录,甚至普及传承,因为它又是一种血脉的延续,有一种年龄越大才能体会越深的感情,这是普通话替代不了的。

我想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我们四川,中国其他地方有方言的城市同样如此。

方言不仅有土味,也有它审美情趣,甚至比普通话更加诗情画意,还颇有文化底蕴。

不信,我给大家例子,比如,今天我们说伞,泸州老一辈叫它撑花,伞多普通啊,没有想象力,而我们却说它是撑开的花,古代的油纸伞的魅力,立即显现出来,是不是很浪漫。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机会我做一个泸州方言寻根系列,要是朋友乐意看,我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