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要回家了!”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很多将士一听就很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

其中,就有第2纵队的司令员陈再道。

然而,就在走到离家很近的地方时,他却迟疑了。

人们常说,近乡情更怯,他少小离家,不敢想象这些年家乡都遭遇了什么。

当部队走到麻城一带时,陈再道决定先去探望一下家住附近的舅舅。

然而,舅舅舅妈见到陈再道那一刻的表现,却让陈再道无比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09年,陈再道出生在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家庭,原本姓“程”。

3岁那年,父亲得了痨病去世了,后来,姐姐和妈妈也得了病,姐姐医治无效去世,妈妈也丧失了劳动能力。

从10岁起,陈再道就开始挑柴到集市上去卖,换钱给妈妈治病,而自己却经常吃不饱饭。

即使这样拼命赚钱救妈妈,但妈妈还是离开了人世。

在这个世上孤苦无依的陈再道,终于在17岁那年参加了革命,因为登记时失误,工作人员将他的“程”写成了“陈”。

参加了革命的陈再道特别喜欢打仗,或许是从小被压抑得太久了,他一看见枪就手痒痒,一听见枪响就激动,所以在战场上异常勇猛,从不怕死。

有一次,陈再道冲锋在前,不幸脖子中弹了,血流如注,他让警卫员用刀把子弹给他剜出来,但是警卫员不敢。

他一不作二不休,自己用手一挤,硬生生把子弹从肉里挤了出来。

后来他当了团长、师长,还是总是按捺不住冲锋的欲望,直接跑到战士们前面去打仗。

总指挥徐向前怕他有什么闪失,每次下达作战命令,都会嘱咐一句:“千万不能让陈再道跑到前面打冲锋!”

在冀南军区做司令员期间,他依然改不了总往前线上跑的习惯,有时还会换上便衣在敌人的碉堡附近出没。

有一次,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还真让他震慑住了伪军。

那次,陈再道的部队把伪军的一个炮楼包围了,但是敌人就是不肯投降。

于是,他跑到伪军的炮楼前,朝着伪军喊道:“我是陈再道,我是来救你们的,欢迎你们下来跟我们一起打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军不相信陈再道说的是真的,于是就说:“你敢一个人上来吗?你上来我们就缴枪!”

陈再道二话不说,直接就走向了敌人吊桥。

伪军一看,这个司令员竟然有此胆识,着实令人胆寒,立刻亮出了白旗,放下武器投降了。

02

南征北战十多年,陈再道一次家也没有回过,这次挺进大别山,就是朝着他的老家进军了。

然而,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即将回乡的那一刻,却紧张了。

麻城一带离他的舅舅家很近,于是,他决定看一看多年未见面的舅舅。

此刻,他还能记得舅舅家,于是带着警卫员直接来到了舅舅的家门口。

这么多年,陈再道已经从一个农村娃长成了解放军的司令员,舅舅完全认不出来了。

舅妈一见眼前的军官和身后的警卫员,也赶紧起身,小心翼翼地贴着墙根,低着头站立着,双腿还忍不住瑟瑟发抖。

看到这一幕,陈再道已经想到了这里的人民,多年来饱受日军和国民党的摧残,已经对部队当官的人,打心眼里产生了惧怕。

为了缓解气氛,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而是问了一句:“燕儿怎么样了?”

燕儿是陈再道舅舅的女儿,也是陈再道的表妹,小时候还曾在一起玩耍。

听到来人询问“燕儿”,舅妈先是一惊,然后眼圈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原来,在一次日军扫荡过后,燕儿就失踪了,不知道是自己跑了,还是日军抓了,但是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凶多吉少。

随后,舅舅舅妈就仔细打量陈再道,终于从他身上,看到了外甥儿时的样子。

邻居们听说,这户人家来了解放军的大官,都跑过来看热闹。

很多人都说,这下好了,咱们的部队打回来了,咱们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这次与舅舅相见,让陈再道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大别山的情况非常严峻,日后,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03

来到大别山之后,陈再道率领二纵一路过关夺隘,终于插入到了大别山的内部,直捣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心。

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了。

这次战役,中央军委派邓小平同志作为统一领导,华东、中原两大战区协同作战。

11月份的大别山寒风凛冽,道路泥泞,二纵的指战员们,还都穿着单衣。

但陈再道率领的二纵,都是吃过大苦的,多少次恶仗都打过来了,为了能超越国民党黄维兵团,率先到达作战区域,大家都豁出去了。

而且,有喜欢冲锋在前的陈再道打头阵,战士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有信心克服。

最终,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蒙城,抢在黄维到达之前,和其他协同部队汇合,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抢占了先机。

然而,就在淮海战役一路告捷的时候,二纵要奉命撤出自己已经占领的阵地,交给兄弟部队管理。

与此同时,二纵还要转移阵地,去阻击李延年兵团。

很多同志对此感到很不满,明明是自己打下的阵地,竟要拱手让给别人。

陈再道看到军中充斥的情绪,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说我们每个环节,都是要赢得这个战役的胜利,我们就是要服从命令,以大局为重。

就这样,二纵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人们常说陈再道是“骁勇将军”,甚至将他和陈赓、陈锡联并称为“三陈”。

说起他骁勇的根本,一方面是受到我党我军的精神指引,同时,也与他的童年遭遇息息相关,尝尽人间疾苦的他,已经把战斗,当做了他的毕生使命。

但是,这种性格,也让他在日后的事件中,背上罪名,甚至被免职。

但这些都无法抹杀他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光明磊落和敢作敢当,始终为后人称道和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