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超级大国的崩溃,让世界重新审视了大国崛起与崩溃的可预见性。苏联解体并非是突如其来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除了苏联领导人向往西方、受到西方影响的因素外,更为关键的是苏联领导人已经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点,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的支持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固执政的基础,苏联领导人的失信于民,导致了国家政权的不稳定。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与英国、法国、美国以及自身一起,共同占领和托管了战败的德国。苏联占领了德国的东部,而英国、法国、美国则占领了德国的西部。这一时期,苏联在东欧建立了许多卫星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东欧铁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领导人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政治腐败、经济萎靡、民族矛盾等问题逐渐积累,加之苏联与西方国家长期的冷战对抗,使得苏联在国内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最终,1991年苏联政变爆发,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政府被推翻,标志着苏联解体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的首都柏林位于苏联占领区域内。由于柏林的象征意义,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和苏联将柏林一分为二,西柏林由前三国占领,东柏林则由苏联占领。

然而,由于整个柏林位于苏联占领区域内,因此西柏林实际上成了西德送到斯大林面前的一块肉。斯大林非常想得到这块肉,于是他开始了一场想方设法将西柏林夺回的行动。

斯大林采取了一贯的做法,即先通过“肉体消失术”和“乾坤大挪移”来改变占领地的民族构成。这一做法包括清退原住民,将其换成俄罗斯族人,从而避免占领地发生反抗。

尽管斯大林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所有公路、水路和铁路,使其失去了西德的物资支持,但英国、法国、美国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积极发起了“柏林大营救计划”,通过空中运输向西柏林供应物资,以缓解西柏林居民的困境。根据雅尔塔会议的规定,苏联必须允许英国、法国、美国通过三条空中航线飞往柏林,并且苏联答应为盟军提供雷达导航服务,确保这些航线畅通无阻。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西方盟国的团结与决心,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坚守。

尽管斯大林设法封锁了西柏林的陆路通道,但他并没有封锁这三条空中航线。这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挑起战争,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将会让苏联付出沉重的代价。

最终,由于全球媒体的报道和各国人民的支持,西柏林的困境得到了缓解。各国纷纷向西柏林捐赠物资,最终导致斯大林不得不解除对西柏林的封锁。

几年后,苏联提出让英国、法国、美国退出西柏林,苏联也将退出东柏林,从而使德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和统一的国家。然而,英国、法国、美国并不相信苏联的承诺,因为他们知道,东斯拉夫人从来都是抢地盘而不是让地盘的。

1961年8月12日,苏联开始在东西柏林边界建造长达170公里的混凝土墙,即著名的“柏林墙”,全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这个决定是由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做出的,他以“莽”著称,这一决定也成为了永载史册的事件之一。

建墙之举引起了全球的震惊和质疑,许多人开始怀疑苏联所标榜的伟大理想,并认为苏联已经失去了民心。在此之前,苏联曾向全世界宣扬其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建墙的行为却暴露了其对生命的蔑视和对人民自由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柏林空运行动之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苏联的真实面貌,并意识到其对东斯拉夫地区扩张的野心。苏联的行动引发了对一个只顾抢夺领土,而不重视平民生命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国家的质疑,人们开始反思这样一个国家是否值得信任和尊重。

在1949年到1961年之间,约有350万德国居民选择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了苏联制度下人民对自由和繁荣的追求。东德人民通过他们的选择表达了对文明的追求,他们宁愿冒险逃往西德,也不愿享受苏联所宣称的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我们应当思考苏联的制度究竟有多优越?为什么东德人民更愿意选择西德的生活方式?苏联为何要建造柏林墙阻止人民的自由流动?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反思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