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相关部门正调查塌方的具体原因,初步推测可能与地质结构、雨水侵蚀、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名从事结构和岩土的陈姓工程师向界面新闻分析,山体边坡的位置,如果道路下方路基是采用填方的方式处理,除了相邻段要做简要的护坡,还要有重力式挡土墙、土钉、锚杆、抗滑桩之类的挡土和支护结构。

“该段高速公路应该属于滑坡地段。其实越来越多山区高速路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从本质上规避掉滑坡地段路基的问题。高架桥比填方造价要贵,但安全性也要好很多。”该工程师表示。

交通部最新一版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滑坡路段路基作出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高速公路正常工况系数为1.2至1.3,非正常工况I情况下为1.1至1.2。这意味着,在非正常工况下,边坡的安全性会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正常工况I,指的就是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上述人士提到,近期当地出现连续降雨,雨水冲刷会带走表面的土体,并进入缝隙产生水压力,推动滑坡体向下滑。

他进一步指出,监测和预警方面也不是很到位:“这样的滑坡,前期一般都有很明显的现象,可以对潜在的滑坡区域进行预判。一些卫星监测的手段也可以直接反馈到安全中心,进行预警,再决定是否对高速公路进行封闭。”

梅州居民陈敬(化名)是此次事故的亲历者。他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带着一家几口人开车回梅州老家,途中就撞上了路面塌陷。“(车辆)右边都空的,全靠左边的轮胎和右边的底盘冲过去的,右边轮毂全没用了,底盘也压伤不少东西。”陈敬提供的照片显示,右轮胎轮毂磨损严重。

陈敬回忆道,当时路面很黑,大家也顾着赶路,因此很多车都没有反应过来,刹车也刹不住。后来,有一辆其他车道的车驶到靠近塌陷处,司机下车拦着,后面的车才没冲下去。

“都是五一放假回家的人,所以人很多,大半夜也有塞车。”陈敬猜测事故诱因是连续下雨。所幸陈敬一家人没有受伤,但还在后怕中,回到家后缓了很久才回过神来,“这次还带了小孩回去,可能要很长时间慢慢消化这个事了,真的差一点就掉下去了。”

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显示,5月1日凌晨2时左右,事发地点冒着浓烟,跌落公路的车辆有燃烧情况。

另一名住在梅州山区的居民岳乐(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进入4月后,梅州持续雨天,“梅州多山区,很多公路基本都是依山而建的,下雨天影响确实很大。”最近,岳乐家附近的公路也出现了山体塌方,旁边山体的泥土、树木掉落在公路上,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影响了出行。

岳乐印象中,梅州此前已经发生过几次公路塌方的事故,车辆多为货车等大型车辆,例如2022年6月梅州S233线丰顺县留隍镇上碗窑路段,就因暴雨发生塌方,导致一辆夜间行驶的货车避让不及坠落深坑,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4月30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广东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受损。截至4月30日16时,高速公路受影响路段共计19处,已恢复6处,剩余13处封闭部分车道;普通国省道受影响路段剩余9处仍处于双向交通管制状态。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前在2023年4月1日,受连日降雨影响,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处的高陡边坡暴雨状态下也曾发生崩塌性塌方。南方日报当时报道,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该路段发生边坡崩塌自然灾害,造成该路段双向交通中断,无人员伤亡。直至5月9日24时,该路段全线恢复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