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编撰的《西游记》博大精深,即便这一部神魔小说屡屡搬上荧屏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但《西游记》依旧留有大量悬而未解的谜团,供读者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自行去补足缺失的剧情。

也正因为如此,《西游记》不但没有给人一种荒诞不经之感,反而让无数读者细细品味甚至热论不休,这就是《西游记》之所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比方寸山的樵夫,他明知菩提祖师乃得道的仙人,可和菩提祖师近在咫尺的樵夫为何没有没有拜菩提祖师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菩提祖师的神通

尽管吴承恩留给菩提祖师的笔墨屈指可数,菩提祖师也在孙悟空下山之后就此销声匿迹,但菩提祖师这个人物角色仍给读者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菩提祖师独具慧眼,他好似伯乐一般相中了孙悟空这匹千里马。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乃天地所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修炼奇才,加之孙悟空为了寻仙问道不惜长途跋涉,从万里之外的东胜神洲来到了西牛贺洲。

有天赋,又肯吃苦,菩提祖师当即就收了孙悟空为徒,并传授孙悟空长生术、变化术和飞行术。孙悟空在方寸山仅仅待了十年,就在菩提祖师的教导之下成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战士。

后来,孙悟空仅凭一人之力就能打进玉帝的通明殿,灵山的如来佛祖先是耍了计谋将孙悟空骗进手掌心,后来用五行山配合六字真言符咒这才彻底困住了孙悟空。

倘若菩提祖师杀进天庭,想必更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说来奇怪,方寸山的樵夫与菩提祖师毗邻而居,他为何却不朝菩提祖师跪下磕头,继而从祖师那学会一身超凡脱俗的法术神通?

二、怪异的樵夫

要知道的是,樵夫是是知道菩提祖师这号人物的,而且对菩提祖师的情况了如指掌。

那时孙悟空穿越了两重大海来到了西牛贺洲的方寸山。孙悟空隐约听到了山林里的歌声,觉得歌词超凡入圣,显然出自一位仙人之手。于是孙悟空急忙找到了声源所在,却发现歌唱者却是一位手持柴刀的樵夫。

樵夫告诉孙悟空,这一首歌唤作《黄庭经》,是菩提祖师教他唱的。当孙悟空向樵夫打听菩提祖师之时,樵夫好似如数家珍,他不仅告诉孙悟空菩提祖师桃李满天下,现今还有二三十个弟子跟随祖师修行,樵夫还向孙悟空清楚地指出了菩提祖师住处的详细坐标。

既然樵夫是知道菩提祖师法术高深,他也知道三星洞的具体位置,可该如何解读樵夫对菩提祖师的视而不见?你且看一看三星洞洞门口写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三星洞的对联

当时孙悟空在樵夫的指点之下一路小跑,果真找到了菩提祖师的三星洞。孙悟空定睛一瞧,只见三星洞洞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着:灵台方寸山,下联写着:斜月三星洞。

这副对联蕴含有什么奥秘?和樵夫不拜菩提祖师为师又有什么关系?答案很简单。原来灵台在古时候就是“心”的意思,而“斜月三星”也是心的写法。可见三星洞的这一副对联都和“心”有关。

与此同时,菩提祖师当年之所以收孙悟空为徒也是和“心”有关。

首先,吴承恩多次在原著提及孙悟空是“心猿”。

其次,孙悟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精诚所至,最终用诚心感动了菩提祖师。

更重要的还在于,孙悟空后来之所以被菩提祖师扫地出门还是和“心”有关。原来孙悟空得了神通之后忘了初心,还变得野心勃勃,公然在师兄面前卖弄神通,这才惹得菩提祖师勃然大怒,将他撵出了“菩提学院”。

反观樵夫,他也有自己的“二心”,正如樵夫和孙悟空所说的那样:“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如此看来,就连孙悟空也觉得奇怪,于是孙悟空苦口婆心地劝导樵夫跟他一起前往三星洞,继而拜菩提祖师为师。然而樵夫竟被两件事所缠累,他不仅要砍柴做生意,还要奉养老母亲,如此三心二意之人,又怎么能被菩提祖师看中?

等于说,并不是樵夫不愿拜菩提祖师为师,而是樵夫没有达到“一心一意”的拜师条件,自然入不了菩提祖师的法眼。这就能解释樵夫和菩提祖师同为邻居多年,但祖师最多也只是教了樵夫几句仙谣,并没有正式收樵夫为徒。

否则就算樵夫入了菩提祖师门下,以他的三心二意,终究也只是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综上,《西游记》看似是一部虚无缥缈的神魔小说,书中却蕴含了诸多人生哲理。通过樵夫的故事,身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方能成就,而西天取经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唯有不断磨炼内心,才能像孙悟空那般脱胎换骨,成为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