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陆续进入中学体育考试时间,一些号称可以帮助参考学生提高成绩的氮泵类产品又“重出江湖”。专业人士介绍,在体考时服用此类产品对成绩提升的帮助并不大,更多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而且服用过量还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对体考成绩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氮泵”是一种富含咖啡因、各种维生素以及部分能量物质的运动补剂。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使用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以咖啡因为例,每天的摄入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摄入过量可能会使人出现头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一位博主在某平台发布的视频显示,他本人服用一款“体考神器”后,出现全身发麻等症状。

由于中学体考参与人数众多,这意味着一个海量需求、庞大市场的存在。站在商家的角度看,推动氮泵类产品热卖,自然是“在商言商”使然。然而,服用后“无效操作”和存有后患的事实,却将这种肆意推销行为推向不名誉的境地。对此,学生和家长需要相信科学、走出浮躁和跟风之状,学校和教育部门理应针对乱象加强正面引导,电商或短视频平台应该对违规行为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而监管部门也有对乱象加强监管的必要。

但值得反问的是,多年来,氮泵类产品屡屡卷起热风、成为众人追逐的“神器”,甚至被打上一种集体狂欢性质的符号,这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无疑,补什么是因为缺什么。欲通过体考“神器”的加持提高成绩,是因为不少学生对体考心里没底,担心过不了关。有的人甚至惧怕体测,视之为畏途。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些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占用体育课、糊弄体育课、减少体育课课时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够,指导学生锻炼的质量可想而知,导致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得不到应有提升。而不少学生或因兴趣不高,或因课业负担重,对体育课、体育锻炼缺乏科学认知,习惯于应付或敷衍。但体考是刚性的要求,不可绕过,怎么办?那就只能寄望于“短时见效”。

应该说,把体考“神器”视为救命稻草,确实代表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投机心理。也有人对于氮泵类产品的“神奇功效”半信半疑,但为了吃个“定心丸”也选择主动投靠玄学。此外,在自身能力和素养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剑走偏门”,不惜弄虚作假。凡此种种,都暴露出对体育教学、体育考试、体育健身认知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没有氮泵类产品的滋扰,也会有其他流行事物来“填空”。

换言之,氮泵类产品受热捧,恰恰是一些中学生“冷”对体育锻炼的一体两面。要想根绝氮泵类产品,关键在于,学校必须提高对于体育教育、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地、规律地推进体育教育、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获得感,这样才能从精神上消除学生对于体考“神器”的心理依赖。天下健身,唯“动”不破,常态化的、有质量的、有规律的运动才是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的“不二法门”。

体考不是目的,通过考核激励孩子们投身体育怀抱,提高身体素质,才是终极目标。教育部多次就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反复申明:严格政策标准和教育督导,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还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这些要求聚焦了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和技术性解决之道,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只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认真落实,让体育教学重新回到重要位置,让孩子们真心爱上体育课,把孩子们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真正搞上去,体考又怎会让孩子们头疼?

减少体育课的课时,削弱体育课的地位,对学生的应付和投机行为熟视无睹,使得重主课轻体育课的风气蔓延,这种短视行为贻害无穷。对此,也应建立和实施问责、惩处机制,“倒逼”学校走出误区,和学生合力创建一个以快乐运动为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