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川必然会想起一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是明末清初文人欧阳直在其作品《蜀乱》中对四川的评价。

欧阳直虽然是明末清初人,但从整个大清的灭亡到民国时期的混乱也充分印证了他的说法。因为清朝动乱起因于四川的保路运动,而民国北伐胜利统一了全国,但四川内部还在军阀混战,直至抗战全面爆发,全国一致对外,四川境内才算达成共识,出川抗战,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位于云贵川一体化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土地肥沃,自然有供养处于云贵高原的云南与贵州的责任,这也是民国时期云南军阀与贵州军阀参与四川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

清朝康熙年间,‘西南王’吴三桂起兵造反,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将云贵川在军事方面打造成云贵总督与四川总督相互牵制的局面。

云贵总督与四川总督虽然都是掌握一省军权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因为云贵要依靠四川接济军饷,早期四川总督的地位要高于云贵总督。但是因为清未与云南相邻的越南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同时法国人修建了滇越铁路(云南昆明——越南海防港)打通了新的交通运输线,所以云贵总督地位反而要高于四川总督,当然四川总督调任云贵总督算是高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原本是四川的一部分,因为四川是四面被山包围的盆地,所以陆上交通特别困难,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四川内部的交通当时主要是依靠嘉陵江的水运来进行,因为重庆是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所以重庆在四川的地位特别重要。因为四川的物资贸易会通过嘉陵江先运到重庆,然后在重庆经过长江把商品运送到江南地区,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是从重庆坐船沿长江而下到江苏扬州。

四川的保路运动的起因就是川汉铁路的修建问题,川汉铁路是一条从成都出发,经过重庆,到达湖北武汉的铁路。原本这是一条经四川的留日学生提议,经过四川总督锡良奏请的通过民间集资而修建的铁路,四川省为了修建铁路直接以摊派的形式将股份分摊所有四川人头上,理论上这是一条四川人都是公司股东的铁路。

川汉铁路是1904年开始筹备集资的,四川民众一直在以地租入股,当然这也算是一种经济投资行为。但是由于这条铁路横跨四川与湖北两省,双方一直因为各种问题相互扯皮,直至1911年铁路还没有多大动静。

清政府眼见铁路的修建一直没有进展,于是决定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为了筹集修路资金向英法德美四国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向国外贷款,同时将川汉铁路已经募集到的资金返还给投资的民众。可以说清政府收回铁路的整个程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虽然也有反对借款的声音,但是也没有多大动静,从早到晚四川方面却出了大问题。

四川方面从1904年到1911年总共集资白银大概有1400万两,由于铁路一直没有动工,四川的一些官商眼见这么多钱一直趴在帐上,决定利用这些钱进行投资,当时正值上海橡皮股票爆涨,投资了700万两,结果亏损了300万两。适逢此时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要求各地退还集资款给民众,四川的官商因为亏空无法退款,随后组织了保路运动反对将铁路收归国有。

1911年6月,四川川汉铁路公司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处张贴,宣传保路。清政府为了平息风波急调赵尔丰接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到任后清查铁路公司亏空问题,川汉铁路公司通告全川不纳粮税,赵尔丰下令逮捕相关人员,随后数万群众相率奔赴总督衙门请愿。结果因为巡防军统领田征葵下令对民众开枪,随后四川各地开始动乱,四川总督赵尔丰眼见形势失控,直接向湖北借兵,从而引发武昌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时,四川境内的武装力量有两支;新军第17镇与巡防军63个营,

新军第17镇是当时清政府要求四川地区新建的野战部队,因为新军第17镇属于野战部队跟地方政府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当时四川新军并没有参与到四川乱局中,当时的四川新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统制朱庆澜。

巡防军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安保部队,四川地区的巡防军共有63个营,这个巡防营分布在整个四川地区的各个府、州、县及川边。四川巡防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统领田征葵,因为巡防军负责地方的安保问题,跟地方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搅合到地方利益中去了,这也是田征葵下令开枪武力镇压有火上浇油,激化矛盾的原因。

赵尔丰作为刚到四川的地方总督,名义是四川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因为刚来,新军第17镇根本无法调动,而巡防军又故意与自已作对,所以只能向相邻的湖北借兵,因为云南与贵州的部队跟四川利益相关,自然信不过。

1911年10月10日,驻湖北武汉的新军第八镇因为借调第十六协(第31标与第32标)进入四川造成武汉城防空虚,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随后湖北宣布独立。而进入四川的湖北新军第十六协在重庆地区响应,随后组建了重庆蜀军政府。与此同时云南地区的蔡锷等人发动了重九起义宣布独立,随后蔡锷派出部队进入四川.面对重庆与云南两个方向上的压力,赵尔丰被迫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组建四川军都督府。

1912年3月,重庆,云南,成都三方势力在成都汇合组建了大汉四川军政府,随后原四川总督赵尔丰与原巡防军统领田征葵被处决,新军第17镇统制朱庆澜逃离四川,至此清政府在四川的势力全部瓦解。

1912年4月,四川军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整编,整个四川地区总整编为5个师,原新军第17镇改编为川军第1师(师长:周骏),保路运动中起义武装改编为川军第2师(师长:彭光烈),原清朝巡防军改编为川军第3师(师长:孙兆鸾),支援四川的滇军改编为川军第4师(师长:刘存厚),原重庆方面的部队改编为川军第5师(师长:熊克武).

川军最早五个师编制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师(师长:周骏)

第1旅(旅长:赵南森),下辖:第1团(团长:吴成礼),第2团(团长:张邦本)

第1旅(旅长:林德宣),下辖:第3团(团长:刘湘),第2团(团长:赵璧辉)

骑兵团(团长:鄢孝鸿),炮兵团(团长:唐廷枚)

第2师(师长:彭光烈)

第5团(团长:张达三),第6团(团长:吴庆熙),第7团(团长:王陵基),第8团(团长:杨森),骑兵团(团长:邓占云),炮兵团(团长:吴荣超)

第3师(师长:孙兆鸾)

第9团(团长:傅寿棠),第10团(团长:陈凤昌),第11团(团长:舒心之),第12团(团长:向树荣),骑兵团(团长:方斌),炮兵团(团长:杜永泳)

第4师(师长:刘存厚

第13团(团长:邱昂青),第14团(团长:冯中央),第15团(团长:刘柏心),第16团(团长:曾鹏程),骑兵团(团长:赖心辉),炮兵团(团长:田颂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5师(师长:熊克武,参谋长:刘成勋

第9旅(旅长:龙光),下辖:第17团(团长:黄金熔),第18团(团长:卢师谛)

注:刘伯承元帅此时在第5师第9旅担任连长,刘伯承在川军中的最高职务是第5师第9旅参谋长。

第10旅(旅长:孙学渊),下辖:第19团(团长:周国深),第20团(团长:邹有章)

骑兵团(团长:吕康鸣),炮兵团(团长:范秦)

川军五个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第1师代表北洋政府势力,第2师代表清朝旧军势力,第3师代表地方革命武装势力,第4师代表地方滇军势力,第5师代表南方孙中山的势力。

1912年夏,川康地区动乱,第3师被派往边境地区驻防,随后改编四川边防第1师,至此川军第3师远离政治斗争,直至后来刘文辉以这支势力与刘湘展开”二刘大战“,这派势力才重新回归。

1913年3月,由于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二次革命,熊克武的第5师联合第2师的两个团在重庆成立讨袁军,因川军第1师与川军第4师联合围攻讨袁军,结果熊克武被逼下野,第2师衩缩编为混成旅,第4师改称第2师。

1916年1月,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蔡锷率领护国军第一军三个师攻入四川,袁世凯死后,蔡锷转任四川督军,形成了云南滇军控制四川的局面。

1916年11月,年仅34岁的蔡锷突然病逝,原护国军的三个师长罗佩金,顾品珍,赵又新因为争夺四川督军的位置而大打出手,结果造成滇军大力大减。

随后熊克武返回四川与刘存厚联合提出”川人治川“出始驱逐滇军,结果罗佩金与赵又新双双阵亡,顾品珍带领驻川滇军撤回云南,随后在跟唐继尧争夺云南的过程落败退出云南,北伐时期这一路滇军的最有威望的是朱德元帅。

1920年5月,刘存厚与熊克武联手驱逐四川省内滇军,刘存厚担任四川督军,熊克武担任四川省长,这属于原来第4师与第5师共同控制四川的局面。

1921年2月,熊克武联合刘湘赶走了刘存厚,刘存厚带着自己的部队退到了川陕地区。这属于第1师联合第5师赶走有滇军背景的第4师.

1922年2月,刘湘的川军第1师联合自己的叔叔刘文辉川军第3师打败了熊克武的第5师,随后刘湘控制了整个四川。

1923年3年,第2师的团长杨森在直系吴佩孚的支持下反攻四川,随后川军各派又是经过混战形成新的局面。第2师的杨森担任四川督军,第2师的邓锡侯担任四川省长,第4师的刘存厚担任川陕边防督办,第1师的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1926年1月,广州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5师杨森在失去了吴佩孚的支持退回重庆地区。后来川军各部表示服从国民政府,接收国民政府改编为五个军。第20军军长杨森,第21军军长刘湘,第22军军长赖心辉,第23军军长刘成勋,第24军军长刘文辉.

川军从北洋时期打到民国北伐胜利始终还是围绕着五个师的混战,第20军杨森代表原来第2师,第21军刘湘代表原来第1师,第22军赖心辉代表原来第4师,第23军刘成勋代表原来第5师,第24军刘文辉代表第3师。

1928年之后,川军各部相互牵制虽然短时间停上了混战,但是由于刘湘长期占领重庆控制长江,势力不断壮大,随后刘湘联合刘文辉以配合蒋介石裁军的主张为由对其他各派进行裁撤,结束引发刘湘并围攻,虽然刘湘抗住了围攻,但是也只是短时间镇住了局面。

1932年10月,刘湘与刘文辉因为扩张发生了冲突,揭开了二刘大战的序幕,随后川军各派都加入混战,适逢此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乘虚由陕西进入四川,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10月,刘湘宣布川军停战同时组织各路军阀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迫使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虽然红四方面军离开了四川,但是跟随而来蒋介石的中央军的势力意图进入四川,于是川军各部停止内战,刘湘成为了真正的四川王,直至川军出川抗战,蒋介石的中央军才能进入四川,从而结束四川军阀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