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先民的智慧结晶,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对古代的农事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将迎来的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七个,立夏节气。立夏节气,太阳黄经为四十五度,立夏意味着告别春天,因此,立夏也被称为“春尽日”,除此之外,也被称为“长赢”,立夏是个重要的节气,属于“四立八节”之一,是一年气候当中,重要的节点之一。

那么,立夏节气的气候有何变化呢?俗话说:“立夏、小满,江满、河满”,可见,立夏气候的显著变化之一,是雨水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气候的变化,自然会引起物候的变化,古人总结出每个节气三个显著的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便是“七十二候”,也称为“候应”,古籍记载道:“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可见,立夏对应的三大物候变化,分别是蝼蝈鸣、蚯蚓出和王瓜生。

关于立夏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习俗,分别是“见三新”和“尝三鲜”,“立夏见三新”,这里所说的三新分别指的是“樱桃、青梅和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立夏尝三鲜”,这里所说的“三鲜”,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了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其中,地三鲜指的是蚕豆、苋菜和黄瓜、而树三鲜指的是樱桃、枇杷和香椿菜,水三鲜则指的是鲥鱼、鲳鱼和黄鱼。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对于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的版本,会有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