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太阳系的浩瀚历史中,一个被称为“大不稳定性”的神秘事件,将行星们推向了它们今日的轨道。想象一下,这场古老的宇宙剧变不仅重新排列了太阳系的行星,更可能在6000万到1亿年前,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引力推拉,孕育了地球最亲密的天体邻居——月球。

太阳系的“大不稳定性”事件,指的是太阳系早期历史中发生的一系列动态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行星轨道的显著变化。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太阳系的巨行星原本是在紧凑的轨道上形成的。然而,由于轨道的不稳定性,这些行星逐渐迁移至现今更宽的轨道结构。

这段时间内,巨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了轨道的不稳定性,进而发生了行星密近交汇和碰撞。

有研究表明,太阳系的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体问题,其中包括了混沌理论的概念。例如,地球的轨道在长时间尺度下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在0.02-2.3亿年的范围内整个太阳系会经历一个李雅普诺夫时间,导致行星的轨道位置最终趋于不可预测。

在一些模拟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即使在不到1米的范围内改变了水星的起点,也可能导致太阳系内行星轨道的重大变化,如水星坠入太阳或与金星相撞,火星可能会从太阳系中弹出,或者可能会撞向地球。

科学家们通过细致的分析工作,将一种名为EL顽辉石球粒陨石的天外来客,与一个被行星迁移所扰动的小行星家族联系起来。这些陨石,铁含量低,与地球的组成惊人地相似,仿佛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失散多年的兄弟。然而,它们的家园并非近邻,而是远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Athor家族。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早期动荡不安的一页,更让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