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炒,曲解政策的背后是资金缺乏安全感
关于“国九条”市场的解读是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畅通多元退市渠道,削减“壳”资源价值,以及强化退市监管等,这个不利于中小盘股,但问题是市场退市标准没有改变,制度就是制度,不是哪个人来了都解读一番就变化的,这个也曲解了制度。本来政策是宏观的,长期的,但所有的资金都是以短期的,局部的解读,为什么?因为没人知道,未来政策会不会变,按照长期规划了,结果中途就变了,那么不是血本无归吗?创新药方面最典型,频繁的政策电风扇,最终的结果,就是各方只敢做Me-too,谁创新,谁就是冤大头。

美国资本市场在2009-2023年间,美股三大交易所共IPO上市5825家公司,退市共4395家。美股为什么保持了较高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因为其市场机制的成熟度,能够及时淘汰不再符合市场要求的公司。A股呢?学会了注册制,大量上市,但退市和监管并没有学到,这才是问题,并不是说所有的小盘股都不好,不分红都要退市,真正需要的是机制完善,政策稳定,让市场可以健康运行,而不是因为频繁的变动,资金不得不短视去追求所谓短炒的安全感

当然,如果大量退市却不加强对小散保护的话,伤害的好不是小散?强调加强退市却不强调加强对退市责任人的惩罚(当然分情况不能一刀切),那么造价上市,收割后退市,伤害的一样是小散。如果非要说小散是咎由自取,那么干脆不允许小企业上市好了。极端地进行抛小追大,是非常不合理的,实际上,以美股百年经历来看,也没有出过所谓大小盘股割裂的情况,而是各有各的生存,就好比国民经济中的民企和央企,都在贡献各自力量一样。因此,极端群体性跳水不正常,极端群体性上涨也不正常,规避无实质,以及低迷行业,无论大小盘股才是关键,而市场回归正常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做一个数据分析,从2000年至今,哪些资金购买美股最多?做一个数据统计后,很多问题都明了了。可以发现,最大的净买入方是美股上市公司自己,买了5.5万亿美元(不算分红),其次是外国投资者1.8万亿美元,美国家庭买了6千亿美元,对冲基金卖出5千亿美元,养老基金卖出2.2万亿美元,所以什么最关键?玉名认为,就是上市公司的利益和投资者一致才行。否则,大股东想着的都是套利撤离,而不是给投资者持续享受增值,这个也不是单纯埋怨上市公司,因为这是市场大环境因素,劣币驱逐良币。

在一个合理、健康的制度里,很多公司都会变得守规矩,回馈投资者。相反,在一个糟糕的市场环境中,哪怕是好公司,也不得不“入乡随俗”。想想,我们A股的数据?大股东上市首日就自己做空资金,很多炒作之后,大股东想着就是撤离。还记得外资怎么评价的吗?买不完,根本买不完,我们要投资,他们要把公司卖给我们。如果这是某几家如此,可以理解,但如果是群体性行为,其实应该思考的是这个市场本身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