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文人似乎充满了闲情逸致,在大众的印象中,文人很难与“劳动”二字产生联系。之所以古代文人给人留下如此印象,其一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古诗文之所以能成为名篇离不开字斟句酌地推敲,而这需要耗费文人墨客大量闲暇时间;第二,很多作品本身的内涵有着及时行乐、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的隐逸之志与“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逍遥自在;不仅如此,古代参与生产劳动的主体大多为农民,而文人则大多考取功名、出仕为官,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农民与文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实则不然,许多家喻户晓的古代文人,既能写下流芳百世的诗词歌赋,又能在生活与工作中奋发图强,可谓“文武双全”。

苏轼:屡遭贬谪仍坚韧

从字面意思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会认为苏轼其人喜欢饮酒、生活闲适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调歌头》来源:《宋词画谱》

但这只是苏轼在中秋佳节之日的片刻小憩,纵观史书中对苏轼生平的记载,可以看出苏轼屡遭贬谪、四处漂泊却依旧坚韧不拔。

苏轼的能力不仅限于写诗填词的纸面功夫,他在徐州、苏杭等地为官主政时多次主持兴修水利设施。杭州西湖“苏堤”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苏轼主持疏浚西湖的功绩。

《苏堤春晓》来源:《西湖佳话古今遗迹》

《宋史·苏轼传》记载了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的抗洪经历。苏轼不仅通过强大的动员能力让城中富人留在城里,还说服了原则上只听皇帝命令的禁卫军一起抗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苏轼还以身示范、亲力亲为,为了挡住洪水住在“东南长堤”上一心工作,过家门而不入: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下了《东坡八首》。苏轼因为生活困苦,他的老友找了一片荒地供他耕种(《东坡八首》序“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而苏轼效仿白居易,也将自己的耕地命名为“东坡”。

《苏轼像》来源:《金石拓片图录》

从《东坡八首》中可发现,虽然苏轼是被贬至黄州的,但苏轼依旧对耕作表现出极大的热爱。比如“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表达了苏轼对辛勤劳作带来收获的期待,“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苏轼看到农作物成长后的欣喜之情,这些诗句均渗透着苏轼对农事劳作的热爱。

工作中的苏轼恪尽职守,生活中的苏轼勤劳肯干,不愧为为文人中的“劳模”。

司马光:笔耕不辍19年铸就经典

大众初识司马光是从《宋史·司马光传》中“司马光砸缸”的趣味故事开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敏捷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待兄爱敬图》 来源:《八行图说》

聪明的人不占少数,但能成为名家大儒的聪明人却是凤毛麟角。司马光之所以能够编纂《资治通鉴》这样的经典著作,不只是因为天赋异禀,更重要的是他19年如一日的勤奋,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司马光从小便刻苦学习,一起学习的其他人都背会了书去游玩或休息了,他却还在背诵,并视背诵为乐。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资治通鉴》体量庞大,仅正文便多达300万字。而古代汉语中一个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可能用3-4个字才说清楚,可以想象司马迁编撰时从收集整理到编写序和跋时的艰辛。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向皇帝“吐槽”了编书之不易,表明了自己为了《资治通鉴》耗费了毕生精力,身体每况愈下“ 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宋史》也有:“光自言:‘吾于《通鉴》,可谓极平生精力。’”的描述。

除了以上两位文人之外,堪称“劳模”的古代文人还有许多,比如倾尽毕生精力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平均每两天就创作一首诗的诗人陆游等。

从古至今,劳动一直是写作活动的素材来源和灵感源泉,劳动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李白的《秋浦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 白居易 的《观刈 麦 》等诗作皆能证明: 文人 只有深度参与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才能创作 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祝读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营销策划部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