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有这样一群人

当我们沉睡时

他们已经开始紧张的工作

当我们休息时

他们迎来最忙碌的时刻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为我们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劳动创造世界

劳动也创造美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

人类通过伟大的劳动

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也创造了文明世界

并且推动这个世界向前发展

而在这个劳动创造过程中

人类也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和劳动智慧

这一切应该说就是劳动之美

今天

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让我们聚焦文学作品

欣赏文学名家笔下的劳动之美

向劳动者致敬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莫言

小铁匠的脸上布满密集的粉刺疙瘩,鼻子象牛犊的鼻子一样,扁扁的,平平的,上边布满汗珠。黑孩看到小铁匠麻利地清理炉膛。又看着他从桥洞的角上抓过一把金黄的麦秸塞到炉膛里,点燃,轻轻地拉几下风箱,麦秸先冒出又轻又白的烟,紧跟着窜出火苗。小铁匠铲了一铲湿漉漉的煤,薄薄地撒在正在燃烧的麦秸上,拉风箱的手一直不停。又撒了一层煤。炉里窜起焦黄的烟,烟里夹带着呛鼻子的煤味。小铁匠用铁铲尖儿把炉中煤一戳,几缕强劲有力的暗红色的火苗窜了出来,煤着了。黑孩兴奋地“噢”了一声。“你还不滚,小混蛋!”一个又高又瘦的老头子慢吞吞地走进桥洞,问小铁匠:“不是压住火了吗?怎么又生?”他的语声沉闷,声音像是从胸隔以下发出来的。“被这个小混蛋捅灭了。”小铁匠抬起煤铲指指黑孩。“你让他拉吧。”老头说。他把一块蛋黄色的油布围在腰间,把两块蛋黄色的油布绑在脚脖子上护住了脚面。油布上布满了火星烧成的洞洞眼眼。黑孩知道这就是老铁匠了。“让他拉风匣,你专管打锤,这样你也轻松一点。”老铁匠说。“让这么个毛孩子拉风匣?你看他瘦得那个猴样,在火炉边还不给烤成干柴棍!”

作品简介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1985年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黑孩,从小受继母虐待,因为沉默寡言,经常对着事物发呆,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 、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骆驼祥子(节选)|老舍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

是的,少平每当抬头望见巨塔般雄伟的选煤楼和小山一般的煤堆,或耳听火车和煤溜子隆隆不息的喧吼声,他便会忘记焦虑和痛苦,周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扬激荡起来。有时候,在黑暗的井下,他和同伴们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他竟忍不住两眼泪水朦胧......

是 啊,他们有理由为自己的劳动自豪。 尽管外面的世界很少有人想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给这世界带来的是力量和光明。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只不过, 这些满脸 黑汗的人,从来不这样想自己,也不这样想别人。 劳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惯常的事: 他们不挖煤叫谁挖呢? 而这个世界又离不开这些黑东西……

拼命挣扎八九个小时上了地面,有家室的工人马马虎虎洗个澡,连那可爱的太阳都不多瞧几眼,就纷纷走向各个黑户区,钻进了那些低矮的窝棚土窑中——那里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太阳。 他们会安然地坐在小饭桌前,抚摸着孩子,大口大口地喝酒吃菜,那些腰里束着围裙的婆姨们,就像和丈夫久别重逢似地温柔亲热,殷勤地侍候他们吃好、喝好、休息好; 然后暖好被窝,周到地给他们性的体贴和关怀。

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挑山工(节选)|冯骥才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一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盖会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篇散文曾获"全国优秀散文奖",自1983年选入语文课本以来,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读过它,并从中受到砥砺。至今累计已近2亿人。

作品简介

《挑山工》是冯骥才在1981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也是泰山题材的著名散文之一。1983年被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套不住的手(节选)|赵树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他这双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他爱编织,常用荆条编成各色各样的生产用具,也会用高粱秆子编成各色各样的儿童玩具。当他编生产用具的时候,破荆条不用那个牛角塞子,只用把荆条分作三股,把食指塞在中间当塞子,吱吱吱……就破开了,而他的手皮一点也磨不伤;可是他做起细活计来,细得真想不到是用这两只手做成的。他用高粱秆子扎成的“叫哥哥”笼子,是有门有窗又分楼上楼下的小楼房,二寸见方的小窗户上,窗格子还能做成好多不同角度的图案,图案中间的小窟窿,连个蜜蜂也钻不过去。

作品简介

《套不住的手》是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作品。作者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可敬可爱的、闲不住的老农的光辉形象,通过描绘陈秉正老汉的“套不住的手”,热情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新思想、新风尚和传统美德。

荔枝蜜(节选)|杨朔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作品简介

当代散文名家杨朔在《荔枝蜜》一文中,把蜜蜂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是美好的,而美好的生活来自我们普通劳动者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创造;劳动者是平凡的,但劳动者又是高贵的。假如人人都能如蜜蜂那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愤怒的葡萄约翰·斯坦贝克

把袋子系在腰里,在两条腿中间拖着走。起先倒挺轻。

用指尖摘下棉花,往夹在两腿间的袋子里装。后来越拖越重,像种地的马似的,夹紧了屁股往前拽。孩子们是没有袋子的,一路跟在后面,摘下棉花装进大人的口袋里。

袋子装满了,拿去过磅吧。这下吵起来了。过磅的人说你在棉花里掺了石头。你又说他的磅不准,克扣了分量。有时候他说得不错,袋子里确实有石头。有时候你说得不错,他的磅确实不准。有时候大家都对,石头也有,磅也有毛病。于是老是争吵。

佃户方面的人又蹲在地上,用枝条拨弄着尘沙,想着心事。他们晒黑了的脸是阴沉的,太阳熬炼过的眼睛是发亮的。妇女们从门口小心翼翼地移步到自己的男人身边,孩子们跟在妇女们后面,小心翼翼地悄悄走着,打算跑开。年纪大些的男孩子蹲在他们的父亲身边,因为这么一来,他们就显得像大人了。过了一会儿,妇女们问道,他们要怎么样?

男人们抬起头来望了一会儿,他们的眼光显出一股沉痛的神情。我们要滚蛋了。他们要派一台拖拉机和一个管理员来。像工厂一样。

我们上哪儿去呢?妇女们问道。

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于是妇女们一声不响地赶快回到屋里去,还撵着孩子们在她们前面走。她们知道那么忧伤和烦恼的男人即使对自己心爱的人也是会发脾气的。所以她们便撇下了男人,让他们蹲在尘沙上盘算,想着心事。

作品简介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这部作品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该作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来源:河池日报社出品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