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像一篇历史散文,沉闷、古板,但又有一种相识许久的故事,跨越时空、穿越千年,传递到国人眼前。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角度,诉说了他与李白一生的跌宕起伏,以及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才不遇,鲜衣怒马少年郎

开篇以一只大鹏的视角引入,展现出重兵围困的云山城,时任节度使的高适,率军抵抗吐蕃大军。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以及马上兵临城下的大部队,高适无奈撤兵,退回泸水关

面对前来责问的程公公,他娓娓道来自己与李白相识的故事。

出身渤海高氏行次三十五的他,人称高三十五,祖上战功显赫,到了他这一辈却家道中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适不善学文,但武艺却极有天赋,一把祖传的高家枪,练得炉火纯青

为了重现家族荣光,他只身前往长安,途中却因误会遇见了李白,枪剑交锋之后,两人互相欣赏,一番经历后,不打不相识的两人开始结伴前往黄鹤楼。

他们策马扬鞭、日行夜练,这是两个青年才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李白的潇洒肆意、天马行空,高适的沉着冷静,一心报国,两人生在盛世,当为大鹏,少年自是意气风发。

为了科举入仕,意气风发的李白专门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大鹏赋,渴望一举而中。

然,天下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

当时的社会重农抑商,李白虽然是有钱人,但完全没有地位,商贾之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白并没有被现实打败,喊着有眼无珠,便拉着高适去黄鹤楼喝酒。

想借着酒劲题诗一首,结果看到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与高适在黄鹤楼告别,一个去长安,一个返扬州,两人立下一年之约,邀请高适一年后来扬州再聚首,泛舟而去。

千年前的大唐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百姓安居乐业,涌现了诸多著名诗人,例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在《长安三万里》的作品中,他们不再是课本插画里满鬓白发的形象,他们也曾十四五岁过,也曾是鲜衣怒马少年郎!

他们的作品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如今更是成为众多学子读书时的“恐惧”,原因无他,多,太多了!

大鹏终有直击云天的一日

高适孤身一人来到长安,然而,在长安贵族眼里,彼时风光的高家已经没落。高适的枪法无人赏识,沦为街头戏耍的杂技。

歧王府夜宴玉真公主时,高适被举荐表演才艺,上阵杀敌的枪法却因无法取悦公主而遭受奚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王维他们是对的,无名之辈不该来长安。

在长安受挫,高适决定去扬州赴与李白的一年之约,李白以救人之名,邀请高适一同夜入民宅,不曾想如此大动干戈,抢出来的却是一名舞姬。

烟花三月,千金买笑,放歌纵酒。李白带高适参加裴府夜宴,在这里凑齐了天下“四绝”。

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张旭的草书和裴将军的剑,并称天下“四绝”。当李白和裴十二还要继续到风月场所饮酒时,一直压抑的高适终于爆发。

高适觉得李白整天与纨绔子弟混在一起,整日寻欢作乐,就劝李白迷途知返。

“大丈夫,当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看着高适,一旁的“纨绔子弟”裴十二,提出要和高适比武,正所谓,人面桃花映荷塘,曼舞红缨斗银霜。

裴十二以柔克刚,打败了高适引以为傲的高家枪。但就像李白一样,裴十二一介女子,哪怕再有才华,也只是报国无门,连父亲精妙绝伦的剑法,也只能为人一乐。

大唐盛世下,权贵的舞台上,普通人即使再有才华,也不过是助兴的节目。

高适的心通透了,自认为才学不够武艺不精,选择回乡勤读苦练,终有大鹏直击云天的一日。

回到故乡勤学苦练的高适,遇见突然造访的李白。他告诉高适,父亲去世,家财散尽,被兄弟赶出家门,如今流落异乡。

此时一首《静夜思》,更具有破碎的画面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大家都熟,但人,已不是诗中之人。

李白坦言自己要入赘名门,遭到高适极力反对。便打算去找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如果孟浩然也不赞同,那李白就放弃入赘。

然而,在李白询问孟浩然入赘一事当否时,这位田园诗人给出“当”。

入赘,李白就要沦为天下的笑柄。高适在留下否定的意见后,选择不辞而别,依然投军,一位边塞诗人的戎马生涯就此开始。

在军队里,高适对战士上阵杀敌,而将领们却“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作风感到不满,于是决定离开,临行前还写下著名的边塞诗《燕歌行》

刚写下《燕歌行》,李白随后就到了,告诉高适他发现安禄山谋反的秘密,正在被人追杀。

而救下他们的则是囚犯郭子仪,面对不日就要被斩首的郭子仪,高适去向哥舒翰求情,救下了郭子仪。

分别之时,高适李白许下十年之约,肆意洒脱的李白念着自己的《行路难》其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的命运轨迹各不相同,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前路是未知的,走什么样的路并不是命中注定,选择错了也不要后悔,再换一种生活方式,重装前行。

长安如梦,乱世忠武

已是不惑之年的高适收到了李白的来信,信中说到朝内朝外人人都喜欢李白,要帮高适谋功名、成功业。

在长安,高适遇到了杜甫,拉着他就去胡姬酒肆。

“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推开门,眼前富丽堂皇的景象让高适咂舌,在这里聚集的都是盛唐诗人,有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人。

眼看李白沉醉在纸醉金迷之中,连与昔日好友说上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高适落寞的喝下一杯酒走了。

再见时,李白已是身材臃肿、须发斑驳,穿着道装的形象。被赶出长安,遭到排挤,此时的长安对李白来说就是危险之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也许只有李白才能在如此境遇下作诗谈笑,但他内心又是何等的悲凉呢?

黄河入口处,李白、岑勋、丹丘生等人饮酒作诗,一向矜持的高适,也在氛围的渲染下开怀畅饮。

在此时,整部电影的高光时刻、最动人的部分出现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将进酒》,多么恢弘的气势,多么雄伟的画面。

上学时,读《将进酒》,只觉得李白狂傲洒脱,当人生过半时才发现,字字句句都是李白的怀才不遇,落寞不甘。

属于李白的时代过去了,安史之乱,李白投奔永王,落败后入狱。被高适所救,至此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适与李白的人生恰恰相反,一个是年少成名,晚节不保,一个是一路潦倒,大器晚成

高适看透的时代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眼里的坚定从来没有变过,53年沉淀,才当上三镇节度使,功成身退。

相比于李白的潇洒肆意,高适就像是大部分人的写照,性格沉稳,一步一个脚印,目标明确,坚毅且踏实。

结语

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欲速则不达,慢下来,走好每一步,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行稳才能致远,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