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为了支持民间回大陆探亲的、促进两岸交流,大陆和台湾都出具了相关的政策。

台湾老兵杨韦成看海峡两岸都如此支持民间交流,便下定了决心回家看看,就算找不到家人,能重新感受那片熟悉的土地也行!

当年秋天,杨韦成穿上一身正式的西装,回到了江西宜春丰城的一个小村庄,他使用记忆中、已经不熟悉的乡语,逢人便问知道我是谁吗?认不认识我?

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杨韦成一去数十年,带回来的只有苍老和华发。

然而杨韦成一连问了好几个老人,但最终都没有结果,就在他准备放弃时,一位老人喊住了他。

这位老人究竟是何人?他给杨韦成提供了什么线索?杨韦成又有怎样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宜春丰城

要回答这些,还要从杨韦成随军败逃台湾开始讲起。

流亡台湾

1932年杨韦成出生在江西宜春丰城的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两岁就失去了父亲,从小跟着母亲一起要饭,受遍了人间苦寒。

在之后的岁月里,母亲改嫁,然后下落不明,而自己意外成为了木匠学徒,生活才有所好转。

到了解放战争末期,17岁的杨韦成为躲债加入了国民党部队,当时国民党已经是“四面楚歌”,开始向南方溃逃,杨韦成没有上战场,主要在后面搞运输,为大部队服务。

由于年纪小,加上兵种不重要,杨韦成经常受老兵们的欺负,但从小过苦日子长大的杨韦对这一切习以为常。

后来杨韦成跟着部队一路来到了澳门,最后坐上了前往台湾的船,看着大陆越来越远,年少的杨韦成不知道,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经是40多年以后。

当时台湾一穷二白,部队的长官知道杨韦成会木匠活,就安排他做桌椅板凳,他不仅待遇提高了不少,还成为部队的“香饽饽”。

这时候的杨韦成才想起了自己师傅的好,他也开始担心师傅,也不知道他现在一个人过得这样,自己从小没有父亲,师傅比父亲更亲,不仅教自己手艺,还教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是1945年,13岁的杨韦不想再做乞丐了,他扒上了前往福建的火车。

经过几天几夜的饥寒交迫后,杨韦成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幸运的是,一个好心的老木匠看他可怜,就把他收留了,这就是他日后的师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时期的木匠)

老木匠因为没孩子,就把杨韦成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管他吃、住,还把木匠技术教给杨韦成,这是杨韦成最幸福的时光。

杨韦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拜老木匠为师,还向师傅讲了自己的过往,自己两岁失去父亲、和母亲乞讨,后来寄养在二叔、三叔家里的悲惨生活。

师傅听完后很同情,然后给了他一笔路费,对他说,就算你的三叔一家对你不好,他们也是你唯一在世的亲人,过年了你还是要回去看看他们。

杨韦成听完点了点头,师傅不仅教他本事,还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年底杨韦成拿着师傅给的路费,回到了老家,还给三叔家买了礼物,一家人也过了个幸福年。

正月初五,杨韦成觉得要回去了,于是他向三叔一家辞别,回到福建,继续向师傅学手艺,临行前,三叔教他多动手,多学,一定要过的好好地。

杨韦成很感动,因为这是三叔第一次教育自己。

(母子乞丐)

以前在与母亲要饭时,杨韦成每天做的就是乞讨、乞讨、再乞讨,因此他对叔叔们没有期望、更没有感情,因为但打记事起,杨韦成就没有见过这两位叔叔,更别提能从他们那里获救济了。

出人意料的是,九岁时杨韦成竟然被叔叔们直接把他抢回了家。

原来杨韦成的母亲见生活实在难以维持,她决定带着杨韦成改嫁到了南昌。

打记事起,这是杨韦成第一次尝到了有饭吃、有衣穿的滋味。

然而这样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杨韦成的叔叔们就找上门来,他们对杨韦成的母亲说,韦儿(杨韦成的乳名)是杨家的人,死是杨家的鬼,把他带来南昌,还给他认个后爸爸,这算怎么回事!

说完就要抢杨韦成。

杨韦成的母亲被气得浑身发抖,她说我们娘俩流浪街头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你们谁给我和孩子过一口饭?

可杨韦成的两个叔叔没听进去,直接把他抢走了,就这样杨韦成一步三回头地和母亲诀别,杨母也哭成了个泪人。

杨韦成到丰城后只能依靠两个叔叔生活,但这两个叔叔很不负责,相互推诿,都不想沾这个“累赘”。

(旧社会的穷苦人家)

三叔说既然带过来了,咱们总不能让他(杨韦成)饿死吧,我还有两个孩子,所以二哥你养吧!

杨韦成的二叔没结婚,没孩子,于是也就接受了。二叔家里虽然穷,不过勉强能吃饱饭,杨韦成就这样过了平常的两年。

然而就算这样的日子也是奢望,不久后杨韦成的二叔因病去世,杨韦成只能投靠三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社会抢食的小孩)

相比之下杨韦成的三叔家境较好,他家开了一家小糕点店,然而杨韦成在这里还是吃不好,而且还经常受欺负,因为自己三叔家还有两个儿子。

虽说三叔接养了杨韦成,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免费在店里工作的小伙计,他三叔一分钱都不给他,而且还经常打他。

杨韦成刚开始想不开,为什么三叔一家待他这么差,为什么自己会早早地离开母亲。

后来慢慢的,杨韦成也想开了,毕竟自己无依无靠,能吃饱饭,能睡床就行了,不能要求太多。

然而即使这样的日子,对于杨韦成也了奢望,不久后杨韦成的家乡也遭到了日寇的荼毒,他的三叔撂下了他,带上老婆孩子跑了,杨韦成从此就成了乱世孤儿。

家乡人都知道杨韦成的悲惨遭遇,有些好心人会把吃剩下的饭送杨韦成吃,在这样的条件下,杨韦成慢慢长大了。

后来,杨韦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扒上了前往福建的火车,他的人生也由此发生转变,从一个乱世孤儿,变成一个小木匠,与乱世之下的其他孩子相比,杨韦成确实幸运,然而,他最终没有珍惜这份得之不易的幸运。

在新年结束后,杨韦成拜别三叔,到福建木匠作坊之后,不久之后,杨韦成就接到了一位家族长辈的来信,说他的三叔和两个弟弟去世,让他速回奔丧,以后也别待在福建了,安心在老家种地。

得知此消息后,杨韦成痛哭了一场,自己这一大家人以后就只有三婶和自己了。

杨韦成向师傅辞别,可师傅却劝住了他,说不要冲动,让他回家看看再做决定。

很快杨韦成就回到了家乡,族里长辈一见他就说,你要看住你三婶,不能让她该嫁,更不能让她把地卖了,丢我们的人。

杨韦成听后怒不可遏,他虽然年轻,但还是很明事理,到这个时候了他们看中的不是亲人的生死,而是物质和脸面。

于是杨韦成在三叔的坟前磕了几个头,愤然告别老家的亲戚,然后回到了福建,继续跟师傅学艺。

此时杨韦成已经无牵无挂,在师傅的教授下,杨韦成的手艺明显见长,也有能力接活了,慢慢地手头也宽裕了。

然而杨韦成还是不成熟,由于经常外出干活,没有师傅的管制,他很快沾上了赌博的恶习,把钱输光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最后债主跑到杨韦成师傅家闹事,他的师傅知道这件事后二话不说就把他的债全还了。

等债主走后,师傅开始骂杨韦成不争气,还拿起木板往他的身上砸,最后竟然把木板都砸断了。

不是师傅心狠,是因为杨韦成的师傅把他当成儿子了,他担心杨韦成会从此走上不归途,他深知赌博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玩意,绝对不能沾上。

(旧社会赌局)

然而杨韦成还是年轻,没把这事放心上,他甚至还觉得师傅管得太多了。

所以杨韦成继续我行我素,不久后再次偷偷出去赌博,又欠下了一身债。

这次杨韦成没敢和师傅说,他觉得没脸面对师父,于是参了军,这样部队走哪,自己就走到哪,谁也找不到自己,能图个清净!

因为手艺精湛,杨韦成在部队很受重用,许多军营以及领导家中的家具都是由他亲手打造,慢慢的他的名声在部队传开了,杨韦成感到很自豪,可没成想,一件事改变了杨韦成的命运,他在台湾的生活将倍加艰辛。

在一次搬木头的过程中,杨韦成出了事故,直接把胳膊压断了。

杨韦成是个木匠,胳膊断了怎么能继续干活呢?于是他恳请医生尽快为他做手术,可医生告诉他现在需要手术的病号很多,需要排队。

就这样,杨韦成一连等了三个多月,等轮到他时,医生告诉他骨骼已经长好了,但长歪了,如果想要扭正过来,需要砸断胳膊重新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50年代的医院)

杨韦成直接被吓到了,这样的痛苦他不想经历第二次,思来想去之后,他决定不治了,不耽误生活就行,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回到部队后,组织上见他胳膊有残疾,就随便找了个理由,给他了一笔补偿金,就让他自求生路。

独自一人远在他乡,还身有残疾,杨韦成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换一般人可能早就意志消沉了,但杨韦成却没有,既然换了个新环境,他决定换个活法。

杨韦成开始继续干木匠活,即使胳膊残疾,他也不轻言放弃,别人做大活,他就做小活,这一干就是十多年,杨韦成也攒下了不少辛苦钱。

(60,70年代的台湾渔民)

后来木匠生意不好做了,杨韦成又跟人出海打渔,也赚了不少钱,不仅在台湾买了房子,还有一笔不小的存款。

时间来到1969年,杨韦成已经37岁了,但是他还没有成婚,一方面是自己是“外地仔”,另一个原因是自己有残疾。

就在杨韦成认为自己即将孤独终老时,一个女孩走进了杨韦成的心房,她是台湾当地的女孩,她看中了杨韦成身上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的品质。

可当那个女孩把杨韦成带回家时,还是遭到了女孩父母的一致反对。

不过杨韦成没有放弃,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多次拜访、恳求女孩的父母,说自己有技术、也有能力,肯定会让女孩幸福。

(70年代台湾的结婚庆典)

最终女孩的父母也被他打动了,杨韦成也如愿把女孩娶回家,结婚后他们生了个儿子,一家人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当人生迈入50岁的年轮时,杨韦成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自己年纪已经大了,身体的残疾已经无法支持他干重活了。

但就如杨韦成妻子认为的那样,他是个吃苦耐劳、闲不住的人,他选择去医院当清洁工,因为这份工作较为轻松,虽然赚得少,但还可以贴补家用。

闲下来时,杨韦成会回忆过去,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但当时海峡两岸未开始交流,杨韦成也只能把这份感情埋藏在心里。

(台湾老兵返乡宣传)

不久以后杨韦成发现台湾宣布解禁,海峡两岸开始接触,他想要回家找亲人,妻子虽然很支持他,但还是劝阻了他。

杨韦成的妻子说,你想回故乡,我很理解,但你现在身体不好,自己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所以我想等我退休后,一起陪你回大陆。

看着妻子如此通情达理、真挚,杨韦成感觉心里暖暖的,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他还是想啊想,盼啊盼,想念自己的母亲、三婶和亲戚们,期盼能和她们早日相聚,当时他们的家境很差,也不知道现在过得怎样?

然而年纪大了以后,杨韦成的思乡情节更加浓厚。1992年,杨韦成的妻子退休了,同时台湾当局也正式颁布了法案,允许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

杨韦成喜出望外,他带上妻子踏上了寻亲之旅。

杨韦成先回南昌,凭借自己的记忆,他终于找到母亲改嫁的地方,可被告知母亲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了。

杨韦成老泪横流,他在母亲坟前跪了很久,他一边磕头,一边说,要是我早点回来,就能见到你了,我真后悔啊!妈妈,我想你了!

“告别”母亲后,杨韦成又回到了老家丰城,想看看三婶,可惜,三婶也去世了。

一个亲人都没有见到,杨韦成很失落,于是他开始在街头逢人就问,你知不知道我是谁,你认不认识我,可结果是徒然的,被问的人都说不知道。

问的人越来越多,答案也都一样,杨韦成心里也变得更加沉重,难不成我没有亲人或者朋友在世了吗?

杨韦成漫无目的的走着,他突然看到了几位年迈的老人在晒太阳,老年人经历的事多,说不定会有我的亲人。

于是杨韦成的心里燃烧起了希望,他走上前去,说出了文章开篇的话,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得到回应。

可还是没有得到回应。

就在杨韦成准备放弃时,一个大妈把他喊住了,韦儿,是你吗?韦儿?

当老人喊出他的乳名时,杨韦成痛哭流涕,他终于找到家,找到亲人了!

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是杨韦成同族的姐姐,于是杨韦成把这几十年的经过都告诉了老人,老人听后也很感动,她留下杨韦成夫妻吃饭。

这顿饭虽然不算丰盛,但杨韦成吃的津津有味,因为这是他日思夜想多年的家乡饭。

吃完饭后,老人带领杨韦成夫妇看了他们家的老宅子,虽然房屋已经坍塌,杂草丛生,但他还是很欣慰,自己的家还在,和无数台湾人一样,他的根还在这里。

回到台湾后,杨韦成很高兴,他终于圆梦了,他终于找到家了,百年之后他也无憾了。

杨韦成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后来他的孩子考上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日子也更加平淡。

中国台湾省

1997年,儿子突然回家看他,说自己在美国赚了大钱,想把爸爸“挂在”自己的名下,方便自己给他养老。

杨韦成没有经过教育,他不知道儿子此举有何用意,于是他欣然同意了。

然而不久后杨韦成的退休金被取消,原来是孩子为了避税,谎报自己给他养老,政府这才停发了他的养老金。

为了生活,杨韦成给儿子打电话问解决办法,可儿子始终不接电话,也不给他们老两口一个说法。

杨韦成刚开始很生气,后来他就慢慢释然了,何必拿别人过错来惩罚自己呢?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来,一个人走,现在能有一个人能陪自己慢慢变老,已经幸事,何必要求太多?

而且自己是乞丐出身,在那样的乱世中不饿死就不错了,能有这番经历他也满足了,慢慢的杨韦成也不再想儿子的事情了。

2005年,杨韦成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他决定自己死后,把遗体捐献出去,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实属令人钦佩!

从此之后,再无杨韦成的相关信息,如果他在世已经有90岁高龄,我们希望他在世,希望他将顽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事迹和精神继续传播。

编辑:十年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