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酒柒

编辑|翩然

历史的河沙见证了无数家族的兴起与衰落,同样也掩埋了无数家族。

这些盛极一时的家族有的被时代抛弃,什么也没能留下;

有的却能影响深远,最终留下来无数古迹,吸引着后来人不断探索。

播州杨氏就是这样一个吸引着后来人不断探索的家族。

40年前,随着考古队意外闯入古堡,这个延续了700年的神秘家族也渐渐浮出水面。

史书上对播州杨氏记载不过寥寥数笔,然而它却延续了700余年。

横跨唐、宋、元,是盘踞一方的豪雄,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样一个延续了700多年的家族有着怎样传奇的历史?

南诏攻陷播州,杨氏起兵平叛

安史之乱让强盛的唐朝迅速走向衰落,引来无数外敌觊觎。

南诏,就是当时一个对唐朝虎视眈眈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着唐朝势弱,出兵攻打,然而此时的唐朝,兵力不敌,一路溃败。

播州地理位置险要,是阻挡南诏进攻的好地方,更是四川的大门,一旦失守,对于唐朝来说不亚于灭顶之灾。

然而南诏气势汹汹,攻打播州,唐朝对此却并无半分制止之法,遂招募天下豪杰,欲凭此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南诏。

古来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候,太远杨氏响应号召,出兵播州。

这样一支由杨氏亲族、附属家族组建的族兵,浩浩荡荡,从太原出发,一路向西,来到了播州。

当时杨氏一族的族长名叫杨端,其眼光卓越,且善于用兵作战。

便是他从唐僖宗的召令中看到了家族兴起的契机,也是他当机立断,不顾一切选择出兵,这才有了后来的杨氏繁荣之景。

初到播州时,不少势力对其冷眼旁观,认为他不可能打得过南诏,然而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杨端率领部下获得了数场胜利。

敌军在他面前似乎全无抵挡之力,他的名声也逐渐传播了出去,吸引了不少势力前来投奔。

经过一番鏖战,杨端收复了播州,唐僖宗也没有食言,他封杨端为“播州侯”,将播州划入杨端势力范围。

这是杨氏真正在播州站稳脚跟的开始,也是杨氏一族繁荣发展的开始。

播州这片土地的百姓,长久地处在压榨之下,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杨端打跑了南诏附属势力,将百姓们从水深火热的日子里解放出来,百姓们心中感激,发自内心的拥护爱戴。

随着杨氏每一代掌权人励精图治,大兴水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杨氏也真正的在播州生根,成为称霸一方的豪族。

随着时间推移,唐朝最后也走向了灭亡,宋朝建立,然而播州仍旧独立于朝廷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宋气数已尽

蒙古大军势如破竹,在四川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然而南宋的守军竟无一人能敌。

大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似乎轻轻一碰,就会坠入深渊。

播州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播州高度自治,当时的掌权人名叫杨价,在大宋和蒙古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宋。

杨价亲自率领部下,多次冲锋陷阵。

摇摇欲坠的大宋因为有了播州杨氏的帮助,终于在攻势凶猛的蒙古大军面前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赵将军身陷囹圄,众将士,随我一同前去营救!”

前线传来消息,四川最高统帅赵彦纳被蒙古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杨价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机立断,决定前去营救。

他知道赵彦纳的重要性,于是他率领五千亲兵,准备前往。

蒙古大军一路从无败绩,气势高涨。

然而大宋的将士们却因为长时间的败仗产生了低迷的情绪。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宋军想要获得胜利更加困难。

蒙古大军人数众多,将宋军层层包围,像是笼罩得严严实实的黑幕,让宋军更加惶恐。

每个人都是提心吊胆,生害怕下一刻就会有敌人冲破防线,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刀,似乎下一刻就会掉下来。

即使是朝廷都隐隐有着放弃的念头,人人自危、军心溃散。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杨价带着他的亲兵出现了。

在所有人都快要放弃的时候,杨价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来到了宋军面前。

蒙古大军被他打跑了,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幕,然而就是这样出现了。

谁也不知道这样一支神兵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这支神兵以强硬的姿态打跑了蒙古军,将蒙古军打得落花流水。

宋军被震撼到了,看起来气势汹汹的蒙古大军,似乎也不是那么的难以战胜。

杨价被封为将军,此后数年,他带领宋军与蒙古军奋勇作战,越战越勇,从无败绩。

然而大宋气数已尽,即使有杨氏鼎力相助,也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并不以人力为转移。

修建钓鱼城

为了抵挡蒙古军的侵略,宋理宗任命南宋名将余玠为四川制置使,让他领导四川民众进行抗蒙战争。

这时的家主杨文也站在大宋一边。

俩人合作在四川、合川一带,建立了一座名叫“钓鱼城”的城池。

这座城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阻挡蒙古军前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这里,两军对峙、交战,打了36年。

当时的蒙古军兵分好几路,对欧洲不少国家都展开了攻势,甚至一度打到了埃及。

其气势之凶猛,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然而就在欧洲国家毫无抵抗之力的时候,一向凶猛的蒙古大军却突然撤军了,让那些国家能够幸免。

蒙古最高掌权者被称为大汗,当时的大汗正领兵攻打钓鱼城,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大汗蒙哥被钓鱼城的守军炸死了。

最高掌权者被敌军杀死,蒙古大军的军心也被打得四分五裂,在气势汹汹的宋军面前溃不成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蒙古高层为了争夺权利地位,纷纷从欧洲各地回来。

忽必烈为了保证自己在这场权利的争夺战中保持绝对的优势,将蒙古军后撤。

欧洲的侵略至此告一段落,南宋也因此延续了二十余年。

然而南宋终于还是走向了灭亡。

但杨氏一族在这场战争中,为了维护宋朝做出了重大表现,让蒙古大汗对其十分敬佩,多次夸赞杨氏的忠贞和勇敢。

南宋灭亡之后,杨氏无力回天,但坚决不肯投降。

大汗对其行为并无不满,反而认为这是忠贞之举,多次嘉赏。

杨氏族长也意识到了事情的无可挽回,无奈泪流,最终还是接受了封赏。

十万明军攻打播州,杨氏灭族

元朝被灭后,明朝建立,当时的杨家族长表示愿意归顺明朝。

朝廷也同意让播州保持现状,维持着杨氏自治的局面。

两方守望相助,相安无事了好些年。

然而杨氏一族百年繁荣,只可惜最后被十万明军攻打,结束了播州七百年自治的局面。

杨氏最后一任家主名叫杨应龙,他是一个刚愎自用且狂妄自大的人。

十分宠爱自己的美妾,并且在美妾的吹动之下,竟然杀死了自己的正妻和岳母。

这件事情在当地引发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时之间人人都对他唾骂万分,纷纷上书朝廷,想要让他得到惩罚。

朝廷对此暗暗窃喜——播州自治本就是一根梗在心头的刺,时时刻刻彰显着存在感,让朝廷对此愤愤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尤其是杨应龙此人,狂妄自大,仗着自己占据播州,丝毫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甚至大言不惭的称呼自己为“半朝天子”,还让播州人称呼他为“千岁”,可见其内心对朝廷并无敬畏之意。

此刻有这样一个把柄递上来,能够以此为契机打击杨氏的实力,朝廷自然是万分乐意,想要借此敲打杨应龙,收回播州。

杨应龙此人,虽然宠妾灭妻,但却不是个头脑冲动的人。

他意识到仅凭杨家就想要抗衡朝廷,是件天方夜谭之事。

于是他果断的向朝廷承认错误,同时许诺他会派兵到朝鲜打日本人。

当时朝鲜战争正处在焦灼之中,有了杨应龙的保证,再加上播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方面因素考虑之下,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万历皇帝出于遏制杨应龙的想法,将他革职,让他的大儿子接替他的位置,同时让他将自己的二儿子送到京城作为人质。

杨应龙心里十分不畅快,然而他并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能够拒绝朝廷的要求,只好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京城当质子。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杨应龙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死亡了。

这件事情传到了杨应龙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认为这件事是朝廷做的手脚,于是他决定起兵反叛。

杨应龙的反叛让明朝损失惨重,在他起兵的那些年,不少明朝的军队遭到了偷袭。

同时他残忍的屠杀了很多军人和百姓,让百姓身处战乱中。

杨应龙的疯狂行为,让朱翊钧勃然大怒,发誓要剿灭杨应龙。

只可惜当时正处于外患之中,没能腾出手脚和时间来应对,于是让杨应龙做出了许多疯狂行为。

等到外患解除,朱翊钧将目光投向了反叛的杨应龙。

他发起了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当中,最大规模的是播州之役。

此战集中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兵力达到24万,耗时之长、耗财之多,让明朝承受了许多。

当时的最高指挥人叫做李化龙,他率领部下在突破险要娄山关后,又对杨应龙的大本营——海龙屯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火铳、箭矢等火器轮番进攻,杨应龙的部下根本难以招架。

在1600年6月6日,海龙屯被李化龙攻破。

此时的杨应龙知道,他的大势已去,根本不可能再敌得过明军的攻击,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杨应龙的自杀,结束了播州杨氏长达725年的统治历史。

这样一个在播州统治了700余年的家族,就这样灰飞烟灭,再也难以回到祖先的荣光。

杨应龙的反叛让明朝损失惨重,兵力、财力都损耗颇大,也让明朝开始走向了衰弱。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对百姓带来的伤害巨大,女真族抓住了机会发展,为后来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

结语

深究播州杨氏灭亡的原因,不肖子孙杨应龙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杨氏一族亡在他的手上。

但明朝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如果杨应龙不那么狂妄,也许杨氏能够和朝廷相安无事,杨氏家族不至于灭亡,明朝也不至于衰落。

然而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其发生的必然性是不可置疑的。

杨氏家族虽然已经远去了,但这个神奇家族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尤其是在南宋和蒙古战争的紧要关头,他们不顾自身危险,挺身而出,多次打败强大的敌人。

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战,为国家延续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他们修筑的钓鱼城,向后人述说着播州杨氏的光辉岁月。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贵州发现了多座古墓,根据考察,很大可能来自于播州土司,也就是杨氏一族的族长之墓。

古墓群里有许多的陪葬品,彰显着主人家尊贵的身份。

通过对古墓群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关于当时的社会的事情。

从陪葬的玉器、陶瓷中管中窥豹,可以窥见当时繁荣的杨氏一族有多么的强大。

然而如此强大的家族也难以抵挡消亡的命运,化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捧黄土。

以史为鉴,是考古、学史的重要意义。

若是想要家族昌盛,掌权人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切不可狂妄自大,最终招致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