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支探险队伍登临安第斯山脉,意外在海拔6700米的山顶发现一块巨大冰岩。

这块冰岩有着人工雕琢的迹象,走近后大家才发现一位“冰冻少女”。

其身体保存完整,没有腐烂的痕迹,宛如沉睡一般。

探险队伍十分惊讶,此少女到底是什么来历?她为何会出现在罕有人迹的高山之上?死亡多长时间,为何尸体仍然没有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第斯山脉的一角

一、山顶惊现冰冻的“少女干尸”

安帕姆托山位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区,其海拔为20700英尺,同时也是一座火山。

安帕托是印加的神山,过去千百年来,印加人用生命作为祭品,祈求安帕托山神能赐予人们生命之水,保证谷牧能够丰收。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经忘了安帕托山是印加神山,只当它是普通的雪山。

安帕托附近的奈瓦多火山喷发,而喷涌的火山灰多达一英里,使得安帕托常年沉积的冰层、积雪开始融化。

山脊在1995年9月8日崩塌,断裂层中出现了古印加人的活动印记。

约翰·瑞哈德、米盖尔·扎瑞特等组成的探险队在1999年5月,前往安第斯山脉,计划寻找可能存在的铁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帕姆托山

尽管攀岩之路十分险峻,且安帕托本身就常年积雪,攀爬难度极大,但探险队伍并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整装待发,计划朝着山顶攀登。

经过艰难的攀爬,他们如愿来到了安帕托山顶。

此时一行人已累得气喘吁吁,大家决定休息一会再朝山下走去。

然而,不安分的米盖尔意外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冰岩,而冰岩之上似乎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米盖尔认为,如此偏僻的地方还能出现人工痕迹,这可能是其他探险队留下的求助信号,附近可能有人遇难,他连忙大叫起来。

约翰此时正在记笔录,发现米盖尔的异常举动后,连忙走了上前。

两人一同朝着巨大的冰岩走去。

还没靠近冰岩,约翰就发现出一些端倪:

上面的痕迹并非求救信号,反而是一些古老图腾和奇怪的文字。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岩

为保险起见,约翰将此事告知登山队员,约定一旦有发现就以吹口哨示意。

没多久,一个队员吹响了口哨,并惊呼:

“快来,快,赶紧来啊!这里有怪物!”

原来,这个队员在岩石背面发现了一个墓室,墓室内还有一位“少女干尸”。

尽管其已没有生命迹象,且从依稀可见的外观来看,皮肤似乎没有半点腐烂的现象。

米盖尔猜测:“难道是有人迷路来到山顶,并来到洞穴里避寒,然后一睡不醒?”

约翰摇摇头,说:“从冰岩前的神秘符号,以及少女的衣着、发型来看,恐怕她已死去数百年之久,并非是现代人,而从少女身上佩戴的装饰品来看,颇为精致,可见此人身份并不简单,这里应该就是少女的殉葬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女干尸

约翰是一名人类学家,15年来攀登过一百多座安第斯山峰,参与过多个考古发掘工作,因此队员们对他的话无比信任。

只是,以往很少出土冰冻木乃伊,且都是男性。

眼前的看到的“少女干尸”还是第一次见到,其保存完整度也是其他冰冻木乃伊难以比拟的。

二、少女干尸被带回实验室

登山队员多是登山爱好者,且此次攀登是为了寻找铁矿,大家没有考古的经验。

很多人回想起“木乃伊”的诅咒,生怕这具冰封的木乃伊会带来厄运,不敢过多逗留。

一番商议后,登山队员决定掉头下山,将此事上报给当地政府。

就这样,很快登山队员就下山,并将此发现上报给考古专家。

考古人员听闻后,激动万分,连忙让他们详谈看到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称道:“冰岩下有一墓室,少女干尸如同坐在冰块中一样,旁边还有不少殉葬之物。不过最让人担心的是,冰岩上有很多奇怪的符号,可能是神秘诅咒,只能匆匆下山。”

考古人员笑着说:“哪里有神秘诅咒,那都是影视剧加工的夸张情节,大家没必要担心。”

听闻考古人员这么说,登山队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之后,考古学家又请求约翰等人带他们山上考古。

约翰此前就参与多项考古工作,对这一请求自然不会拒绝,其他人也本着凑热闹的心态,表示愿意前往。

经过一番努力后,考古人员和登山队员再次来到山顶。

看到眼前的“少女干尸”,专家们十分兴奋。

尽管少女模样被包裹起来,可从服饰以及配饰品就能看出其不同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裹少女的东西一看就是丝绸,头上的配饰多是金属首饰,最主要的是头顶的“白羽冠”。

这在印加社会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专家又从附近冰面上发现女性小雕像。

该雕像由金银、珍贵的海菊蛤贝壳制作而成,且外面还套着五彩的服饰,并装饰着红色羽毛。

之后,专家又找到骆驼骨、陶器碎片、装着谷物的布袋等。

专家们拿着冰斧,将这些殉葬品一一敲下来,紧接着又将冰冻在岩石里的木乃伊取下。

而完成这些工作,总计花费了二天时间。

尽管天气寒冷,但专家们的工作热情高涨。

采集工作完成后,专家们又要将这些东西一一打包带回去。

此时正是一年季节的转换期,暴风雪随时都会赶来,这给运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运输途中山上下起了大雪,下山的路变得异常湿滑,稍有不慎就会滑落,不少队员更是得了疾病,身体异常虚脱。

但天无绝人之路,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冰洞。

大家连忙躲避其中避雪,直到第二天雪才停止,大家再次出发。

谁知,太阳出来了,可奈瓦多火山又开始喷发,粉尘四处飞溅,给大家的下山之路带来不少挑战。

不过一行人还是克服种种困难,经过3天的运输,将极其珍贵的木乃伊、殉葬品带回秘鲁天主教大学考古系实验室。

三、被命名为“胡安妮塔”

从对墓室结构和冰岩神秘符号的分析,专家判定这具木乃伊就是印加少女,其年龄大概十五岁左右。

至于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应该是作为祭祀仪式上的祭品埋在安帕托山顶。

康纳德·斯皮德是奥地利冰冻木乃伊的研究负责人,他就安帕托山发现的“少女干尸”给出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对少女干尸检测

“这是世界性的重大发现,她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冰冻木乃伊!我过去研究过多具印加祭祀木乃伊,但从来没在印加王国的中心发现木乃伊!”

关于冰冻木乃伊的保存,此前并没有规范的标准,理论上来说需要储藏在潮湿的环境中,且头部储藏湿度要小。

经过多个国家考古专家组成的考古团队商讨后,大家一致认为将其冷藏在华氏0-7℉,湿度为80%左右。

对木乃伊衣物和身体的剥离也不容易,整个过程紧张而精细,不能扯坏衣物,也不能破坏少女的皮肤,而为了避免少女干尸融化,还需要控制其离开冷藏室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少女衣物分离的过程中,专家发现该少女死前或死后应该被人精心装扮。

其衣服用精巧的别针别住,别针上还用细线吊着多种木刻品,如酒器、盒子、动物器物等。

经过多日来的工作,少女干尸的神秘面纱这才揭晓。

她的皮肤柔软而细腻,且颇有弹性,表情祥和宁静,如同刚睡着一样,甚至血管中还存有血液。

如此完整的木乃伊实属罕见。

这源于高原雪山上的超低温度,再加上墓穴空间小,可保持恒温状态,使得少女死去数年后依旧完整保存。

要不是那场巨大的火山爆发,恐怕这具少女干尸还会继续“沉睡”冰岩之中。

而后,科学家将这具少女干尸命名为“胡安妮塔”!

四、“胡安妮塔”的特殊身世

胡安妮塔的组织器官完好保存,且自然风干,这也为专家研究她的死因提供了可能。

通过其DNA分析,专家确定该少女年仅十四岁,且死于五百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印加遗址

印加民族于1450年来到安第斯山脉生活,1532年时,印加王国的疆土从哥伦比亚扩张到智利中部,成为西半球最为发达、且最大的文明之一,但随后就被西班牙征服。

从西班牙的记载中可见,卡卡峡谷地区的印加人,多用小孩来祭祀山神,期待能够风调雨顺、雨水富足。

科学界也将安第斯山脉海拔17000英尺以上的祭祀遗址归于印加文化,而安帕托一带是重要的祭祀活动中心。

那么,胡安妮塔的身世为何?在那个女性地位颇低的年代,为何会有这么多殉葬品,且衣装华丽、装饰品精巧奢华?

专家研究时,发现胡安妮塔身穿的衣物可不普通,每一件衣服都有着精美的图案,且色彩绚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丽披肩

华盛顿艺术馆的专家康克林表示:

胡安妮塔身上亮丽的红白条纹披肩并不简单。

西班牙人的书上有过相关记载,其衣饰为当时印加王国贵族妇女中最流行、最奢华的衣饰;

而胡安妮塔全身佩戴的金属和骨质饰品,足足有一百多件,看起来十分精细,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打磨雕刻。

当时的工艺条件有限,这些雕刻品只能由顶级工匠打造,普通贵族身上佩戴两三件就已足够多了。

而她头上的白羽冠,在印加文明的认知中,是天神的佩戴物,

因高原低温,再加上墓穴空间不大,使得胡安妮塔遗体常年保持在低温恒温状态下,不受光照照射,因而才得以保持五百余年不腐烂。

相比其他献祭的孩童,胡安妮塔要幸运得多!

在90年代末期,考古人员还在安第斯山脉发现了木乃伊男孩,其也是献祭的牺牲品,不过他的死状却惨烈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献祭仪式

全身因布条的缠绕、捆绑,骨盆脱臼、肋骨被勒断,检测后发现其窒息而死,可见其生前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科学家于2004年5月,在秘鲁首都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出土了诸多活人祭品。

这些孩童祭品的死状十分凄惨,头部均遭受利器重击,且被活埋或绞死。

从这就可看出封建时代普通人的身份之卑微,就算被献祭也会被各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