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顺序混淆的伪假设。

因为只要一个人更漂亮,就更容易被看到,只要她不是不太靠谱,努力精进,就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机会和锻炼,从而夯实实力。

记住,是美貌先被看到!才华和内涵,只要不是异常突出,那都是很久后才被采集的事。

这不是空口瞎说,而是有理论依据哦。

“BeautyPays!”Hamermesh (2011)在他的著作中重申了一个似乎显然的真理:

外表影响收入,拥有良好外表的员工比其长相平庸的同事享受更高的工资、更多的额外津贴和更好的特殊待遇。

无独有偶,Rhode (2010)也在她的著作中强调了外貌在个人求职和晋升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 残疾歧视和种族歧视以外, 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外表歧视, Hamermesh (2011)将其称为 “美貌经济学” (Economics of Beaut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事实比较残酷,但我依然认为——

美貌够用即可。

一个人在和外貌达成和解后,不仅解放了自己的注意力,不让它们去卷身材、卷美容,而是把注意力选择投注在自己可以操作的地方。

咳咳咳,比如我,是这么操作的。我算了一笔账:

IF我每天花2小时健身,每周4次,控制饮食一日2餐。——尝试过,代价是我情绪会暴躁,因为每天的工作量大,这种一段日子后才能获得的【延迟满足】,叠加身体疲劳和饮食不够的痛苦体验,特别容易让我突然放弃减肥。
然而,即便只是在健身方面,我就这么艰难,更别提我还没开始整自己那张脸呢,所以就算我付出10分的努力,可能变美的效果也就提升1,2分(估计都不到)。

我何必卷美貌赛道呢?

回顾我自己一路的学习旅程,曾复习3个月跨考研究生,复习4个月跨考博士生,复习2个月过BEC高级,一边工作一边复习2个月考过高级翻译……GET!应试能力还不错。
可是别开心太早,再拆分,这种应试中,是不是更多考察记忆力?——完蛋,是的!
但是我年龄大了,按照【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25岁之后的不同发展曲线,我记忆力越来越差(这也是事实,只是30岁后,我感知更强烈)
那么继续看,因为我这行经验也很重要,刚好符合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这些年还在持续增进着……——感觉放心了。

那我还管啥人家比我美不美啊?

如果比我美,我欣赏,我流口水。

如果我交换的是自己的技能,那我就好好钻经验和技能呗。

时间久了,自己看得到精进,根本不用怕外界看不到。

ps.前提是没啥大野心,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亮,前进感和回报总是有的。故,不会滋生很多不平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