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在太空站也成功的完成对接,全国人民瞩目,享受这份喜悦。

此次执行任务的是三位“80后”同志,那你可还记得,曾经有一个叫王亚平的女航天员,用自己的肩膀也扛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时的神舟十三号竟然变成了现在的神舟十八号。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升空,三名航天员中有一名就是我们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他们在太空中足足历经了半年的时光才终于返回到地面。

人们都为王亚平的“战绩”而欢呼,也都准备着迎接她,也幻想着王亚平能够风风光光地走出舱门,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王亚平最后竟然是被工作人员给抬出来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王亚萍当年在太空舱里面进行的各项实验,她可以在里面控制物体的漂浮,还有各种有趣的实验,让人们觉得十分的新奇。

但是在这些“有趣”的背后,却是很多人不为而知的辛酸和艰难,人们知道在太空中所有东西都会失重,就是失去所有的重量。

但是我们也是凭着我们的想象,因为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失重的感觉,潜意识里可能觉得很有趣,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所有的小事可能做起来都十分的艰难,稍有不慎就会“一片狼藉”,就比如我们最常做的吃饭、上厕所、睡觉。

吃饭和上厕所,都需要固定的技巧,否则稍有不慎,那就是“灾难现场”,而且在失重的环境下,睡眠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且水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太空中生活半年,需要的水可以说是很多很多的,但是他们不可能带很多的水,而“再生水”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这些“再生水”其实就是他们排出的尿液,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处理,最后得到的纯净水。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十分的恶心,但是这些却都是真实的,因为没有水,那么人体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可是他们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183天,而王亚平还有一个外号是“摘星的妈妈”,因为王亚平在前往太空的时候,她答应了自己的女儿,要去天上给女儿摘星星

而王亚平也做到了,18岁的王亚平就是飞行员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飞行员,而且还是一名女生。

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在体能方面,天生确实是比男性要弱很多,但是在最后的训练中,王亚平却总是跟那些男生比较,认为他们能做到的,她也能做的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体能上的训练,还有各种太空中的训练,这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转椅秋千训练”、“离心机训练”,虽然名字听着很简单,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却是很大的折磨。

简单的来说也就是让你躺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然后进行360°像个球一样的翻转、旋转,最后速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快,然后整个人渐渐地都不受控制。

对于常人来说可能就是大小便失禁,但是这样的训练,航天员却是要不间断的。

而且男性尚且坚持不住,更何况王亚平是一个女性,183天的光阴是漫长的,他们除了那些实验以外,还要忍受寂寞和无聊,以及随时可能突发的危险。

最后好不容易返回了地面,但因为长期在失重环境下,身体各方面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肌肉萎缩,骨质酥松,还有各方面的浮肿,让人看了不免都十分的心疼。

最后还需要一系列的检查,以及各方面的康复训练,才终于慢慢的恢复了身体的各项机能,可以说,每个宇航员都是不容易的,他们是用他们的生命和自己的坚持,来完成家国的梦想。

他们永远是祖国的永远的“前进者”,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登上了前往太空的旅程,那个时候还是神舟十号,最后在太空中,度过了十几天之后平安的返回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到的是荣耀,到其实背后都是宇航员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训练,又或许自私一点说,他们就算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也同样要拼尽全力。

因为在太空中,那种环境下,稍微出现一点点的差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是一点点的马虎也不能有的。

但这些我们能看到的艰辛,或许还都只是九牛一毛,宇航员的付出不仅仅是工作上的,还有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家人,忍受思念家人的痛苦。

所以无论是王亚平还是任何一名宇航员,他们的付出和艰辛都应该是每个公民应该知道的,他们才应该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为我们共同的祖国,可以说是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或许在偌大的宇宙当中,我们都显得十分的渺小,但是却总有一些人,是伟大而又平凡的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文献:

《王亚平:支撑我超越梦想的四种力量》2024-04-28 21:42·中国新闻网
《王亚平:随时准备出征太空,希望有机会实现月球漫步》2024-03-06 14:01·齐鲁壹点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来汉:愿做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太空老师》2023-10-20 22:44·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