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冷西,乃南国之子,自幼聪颖,饱览史书,心系国事。是年九一八之变,乃中国国土危殆之秋也。吴氏遂以一腔热血,投身于抗日救国之行列,践行革命之义,踏上抗日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值民族危亡,吴氏志在报国,不畏艰险,不惧牺牲,挺身而出。乃乘风破浪,自广州远行,趋向革命之圣地,延安。于是入抗日军政大学,勤奋苦读,强习军政之道,志在报效祖国。继而于一九三八年,决然加入我党,誓将生死与共,肩负起光耀中华之重任。

既入党门,吴氏志存高远,以宣传之力,助推革命风潮。于《人民日报》任总编,新华社社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尽展笔墨才华,广传党声,振国威。新中国立,国家安危系于一人之责,吴氏被重用,担任高职,实为一时之英杰。

吴冷西被调至《人民日报》,乃值一九五七之秋。主席率意与吴氏一谈,颜色庄严,语气凝重。语录曰:“汝当往《人民日报》任职,当有慎重思虑,必当有心理准备,愿面对最坏情况,当有‘五不怕’之精神准备。”

主席语毕,又对吴冷西解释“五不怕”之意:一者不畏撤职,二者不惧开除党籍,三者不怕家室离散,四者不畏牢狱之辱,五者不惧刑杀之灾。言毕,主席又谆谆告之曰,有此“五不怕”之准备,则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

盖知宣传之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为国为民,无以异也。然吴氏至《人民日报》后,乃值“大跃进”之际,锐意向前,然其所见所闻,于浮夸之风,不免推波助澜。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刊文于首版,藉以宣扬一社田亩三万六千九百余斤之惊人成果。然湖北省委工作人员既览此文,追索责任,不胜愧疚,因风头之助,不免使人显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冷西晚年回忆,曾言主席之谕语:“今报纸宣传报道须调整,勿尽高调,宜压缩空气。”然吴氏虽闻此言,而未能深加警惕,尤其随“大跃进”之浪潮推进,《人民日报》及新华社宣传莫不趋时。农业“放卫星”,其后钢铁、煤炭亦“放卫星”,一时风起云涌,然浮夸风日盛,影响甚巨,生产生活尽失平衡。

晚年吴氏深自反省,悔不当初,曾言:“虽不能谓《人民日报》及新华社对一九五八年之浮夸风负有重责,然我(吴冷西)主持此等单位宣传工作,所造恶劣影响,至今懊悔难追。”兹言自责,非无缘由。

吴氏执掌新华社社长及《人民日报》总编,仍持续至一九六六年,是年,始有“十年特殊时期”之际,陈伯达领导之工作组夺吴氏领导权,吴氏亦遭迫害,工作暂停,长年闲居。直至一九七二年始复工作,重返《人民日报》。

客观言之,吴冷西固然在“大跃进”时期有过失,然其为国宣传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其孜孜不倦之精神,仍为后人所敬仰,永为学习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