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2岁的台湾老兵萧家福乘坐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

这位高龄老人颤颤巍巍地下了飞机,因为年纪太大,走路不稳。

工作人员在一旁看着这位满脸皱纹的老人,扶了他一把,笑着对他说,欢迎来到重庆。

萧家福听到这句话,激动地抬头跟工作人员说:我也是重庆人噻,我的家就在重庆!

这时的老人脸上映出大大的笑容,十分满足和骄傲。

可是在出机场后,他坐在大巴上,看到外面耸立的高楼大厦不禁愕然。

萧家福老人以为所有人都在骗他,自己并没有归乡,并没有到重庆。

因为这与自己印象当中的破败街道相比,差距太大了,于是他沉重的问女儿:“这是台北?!”

女儿萧慧蓉赶紧解释这不是台北,这是重庆,听完老人脸色变好了起来。

回到家乡之后,萧家福在亲人墓前痛哭流涕,诉说着自己这一生的悲痛,让周旁听到的人纷纷泪目。

那么,萧家福老人究竟经历了什么,直到92岁才归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家福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身不由己

1943年,抗日战争进行战略反攻的阶段,需要大量兵力,国民党以强制手段进村子,将正值壮年的青年抓走充兵。

他们来到萧家福所在的村庄,萧家福知道,十六岁的自己如果被发现,抓走是无可避免的。

然而家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他有尚处年幼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的身体情况也因为常年劳作变得糟糕,身为家中长子,本应在这时挑起家中重担,所以他真心不想去。毕竟如果被抓走,父母的担子会更重。

所以他和村子里正值壮年的男子一起,躲进家后面的山上,避避风头,等官兵走后再回家。

然而这些抓壮丁的都是些经验丰富的,他们深知这些青年心里的不情愿,也知道他们必定会藏匿起来,萧家福家的后山便是唯一的选择。

(国民党长官训话)

他们便顺着山路开始搜查,萧家福没有逃过去,还是进入了国民党军队,但是尚未成为一名真正的前线打仗的军人,只是担任后勤的运输工作。

萧家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七口将日子过得温馨舒服,尤其萧家福是听话的孩子,帮父母种地、和母亲一起卖些针线活营生,教导年幼的弟妹识字。

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已经是简单却不能再奢望的了。

令萧家福感到欣慰的是,由于兵力紧张,他还是被强制服兵役,被安排到李家沱,这地方离家不远,说不定自己还能回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兵训练)

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恋家顾家的青年,当兵不到一年,日军已经打进贵州,向重庆逼近,他所在的部队已经受到命令前去贵州增援。

据萧家福本人回忆:到处都在停工停课,大家站在西南公路上,遇见去贵州的车,就会跳上去,要跟日本人拼命。

普通人尚有如此血性,更不要说参军一年的萧家福了。

尽管有舍不得家人的情绪折磨着,他还是毅然决然跟随部队前往贵州。

二、几经转折

萧家福已经想不起来当时和敌人战斗的过程,而其惨烈程度还历历在目,依旧清晰,战友们一车一车地被抬下来,没有医院,没有医生,是女学生们把溪水烧开,替伤员们擦洗伤口的。

就在他以为要战败之际,他们却以自己薄弱的身躯和顽强的意志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贵州和重庆,国还在,家还在。

这次胜利让萧家福充满激动,他怀揣希望,想着抗日胜利之后,就能回到父母身边,侍奉老人,照顾弟妹。

再一次的,命运仍然没有让少年如愿,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之后又爆发了内战。

他被告知只有一次探亲的机会,而这一次,便是他和亲人的彻底诀别。

他回家与父母告别,在家中听到父母殷切关爱后潸然泪下,三岁的年幼弟弟,突然大哭起来,他拉着弟弟的小手轻声安慰,这一幕便是他之后七十多年对这个弟弟的唯一印象。

与父母告别,离开家门之后,十九岁的萧家福便随着大部队一路唱着军歌,在重庆朝天门登船。

就是这一年,萧家福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后半生,仅仅在1949年这一年间,他就记得他跟随部队去过了浙江、贵州、云南和海南等多个省份。

在贵州是是离家最近的一次,他本以为可以回家一趟,但是军令一下,便只能无奈再次踏上奔波的旅途。

(上渡船)

后来他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再踏入故土一步。

最后落脚的地方,是台湾省。因为国民党的战败,他们只能灰溜逃进台湾省,而萧家福一名再平凡不过的一名士兵,没人会在意他的想法,没有人顾忌他是否想要留在大陆。

萧家福的命运如浮萍一般,飘到了和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

来台的数月之后,才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回家已然成为他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想不明白的是,明明自己这么想回家,却一步步离家越来越遥远。

想来想去,只能将这般称为造化弄人,运气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给自己改名,萧运骞,骞有腾飞之意,借骞之一字,希望自己的运气能好起来。

三、在台生活

后来据萧家福的大儿子萧邦纳回忆:“父亲为了离家近些,报考了国民党的装甲部队,这个部队驻扎在金门,而金门离大陆很近,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而对于萧家福来说,这条窄窄的海峡,却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与萧家福一起来台湾的年轻士兵们,也渐渐接受了自己无法回归故里的状况,在台湾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始结婚生子。

而萧家福却不这样做,他始终觉得自己仍有一线希望回到家乡,不管旁人怎么劝说,他一直是孑然一身,一直到他不惑之年。

经过几十年的等待,他对回家这件事越来越感到绝望,在孤独感无限蔓延之时,他生出了结婚的想法。

后来,他便与台湾本地的一位女子结婚,他努力生存,与妻子育有二儿三女。

但是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大陆,在重庆,没有忘记老家的传统,给儿子们起名,皆按照萧家的字辈排为“邦”字辈。

几十年在台湾还说着一口重庆话,他经常对儿女们说:你们出生在台湾,但你们的根在大陆,重庆是你们的故乡。

然而他却不知,相隔千里的小家,在几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变。没有长子的扶持,萧家福的父亲萧汉卿于1952年过劳吐血而亡,也是这一年,萧家因为土地不够分的原因,搬离了原来的家到山后面的界石镇。在4年后,母亲也去世了。

(全家福)

1988年,两岸恢复交流联系,萧家福的弟弟妹妹拖远亲联系在台湾的大哥,就这样,在离开大陆快四十年的时间,萧家福终于听到了亲人的消息。

他收到弟弟妹妹的家书的那一刻激动不已,然而打开却发现父母早已不在人世,那个印象里拉着自己大哭的三弟也患上了癌症。得知噩耗,萧家福看着那封信,不禁哭出声来。

然而他却什么也没有做,明明有机会回家探亲,并且很多战友也已经回归大陆,但是他看着自己的孩子们,最大的尚未十八,最小的牙牙学语,他无法丢下他们。

再加上很多人回到大陆,都带给家人很多电器和钱,然而他自己一穷二白,甚至身上背着债,实在没办法回去。

便托人给弟弟妹妹带回去自己的全家福,而那张全家福是最后一张完整的。

(台湾组织的返乡探亲)

在小女儿九岁之时,家里孩子多,花销大,家中自然变得困难起来,妻子无法接受这种生活,自己走了。

萧家福并没有埋怨离开的妻子,他自己将五个孩子拉扯大,任劳任怨,当爹当妈。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看到自己的父亲有多么坚强,重庆男子的韧性十足被自己的父亲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寻亲祭祖

在这之后,萧家福再也没有提过回故乡这件事了,子女们知道父亲尽管不再提,心中的痛却仍然还存在,“父亲把父母的牌位放到二楼,每天都去祭拜。”

他们知道萧家福是愧疚的,身为长子壮年离家,没办法照顾家庭,这是他抹不去的伤痛。

在这次短暂的联系之后,由于搬家和时代变迁,萧家福再一次和大陆内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在之后的30年,子女看着萧家福日渐衰老,记忆衰退,对故乡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五个孩子决定帮自己可怜的父亲回到老家,寻找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家福)

女儿萧慧蓉说:父亲在外漂泊一生,只有找到老家,父亲才有来处,我们才有方向。

这一次,命运终于让幸运之神眷顾到了这位游子,两岸寻亲,说起来容易。

但是时代的发展,很多早已物是人非,几乎无从找起。

萧家福年事已高,甚至把自己弟弟妹妹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

他们发表在《今日头条》上的寻亲启事,只有简简单单的名字和模糊的故乡名字巴县鱼洞仁厚乡,记者们开始在原来属于仁厚乡的范围内一个个村寻找。

(众多台湾寻亲一角)

在南泉幺铺子找到了萧家福的表弟刘荣勇,又通过他找到了萧家福的大侄子萧邦华。

后来萧邦纳几人在萧家福的四弟工作过的地方,电线杆上张贴寻亲启事。

而这次,这张寻人启事被萧家福侄子的同学看到,他说:同学看到寻亲启事贴满了一整条街,刚贴出来一个小时,他如果再晚几个小时,就看不到了,会被环卫清理掉,我的同学也是在一个月前同学聚会才拿到我的电话。

(当年张贴的寻人启事)

就这样,萧家福才算联系上家中的亲人。

然而,寻亲得到的消息称得上很不幸:萧家福的二弟因为肺气肿1988年去世了;三弟因为糖尿病2001年去世了;四弟因为肺癌1989年去世了;而妹妹活到了80岁,在2008年去世了,也就是说现在兄妹五人只有萧家福自己一人还在了。

这消息让萧家福的女儿萧慧蓉十分崩溃,她觉得无法向自己的父亲交代。

在五个月后,萧家福决定乘飞机来重庆,同年10月18日,他乘坐的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颤颤巍巍下了飞机,年级大了,走路不稳,工作人员在一旁看着这位满脸皱纹的老人,扶了他一把,对他笑道:老人家欢迎来到重庆。

萧家福听到这句话,激动地抬头跟工作人员说:我也是重庆人噻,我的家就在重庆。

这时的老人脸上映出大大的笑容,十分满足和骄傲。

出机场后,坐在大巴上,他看到外面耸立的高楼大厦不禁愕然,他沉沉问女儿:“这是台北?!”

萧慧蓉赶紧解释这不是台北,这是重庆,听完老人脸色变得好了起来。

(萧家福)

其实萧家福有这样的疑问实属正常,将近七十二年未曾归家。这段时间里,大陆发展飞快,他记忆中的低矮的小瓦房,鸡犬相闻的场景早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七十多年的时间,对家乡的印象已经一片模糊,老重庆早就不复存在,在他的印象中,这么繁华的城市只有台北了。

次日,萧家福携五个儿子及孙子孙女14人祭祖,所有侄儿侄女从各地赶来,一行浩浩荡荡有四十余人。

萧家福弓着腰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萧家在萧家福离开之后搬离至此,是萧家人的老屋,但是却与他无关。

萧家福的母亲葬在距此几百米的树林中,这一路上充满泥泞,侄子们都劝大伯不要去了,但是老人却是不听劝阻,不说话径直向前走去。

侄子只好拿起铁锹为大伯清除障碍,在前面开路,把路上的坑洞填平,给小坡上挖几个台阶,扫除路面的树枝,儿子萧邦纳背个板凳,让自己年迈的父亲走走歇歇。

就这样,萧家福走到了自己母亲的坟前,儿子们帮他把纸钱烧上,点上了香烛,下一秒就要对自己的母亲跪下,儿女们劝他,身体不便,不要跪了。

(想要跪拜的萧家福)

他还是驱动自己身躯慢慢跪了下来,两个儿子只好搀扶着他,一个怕他滑下来,在后面撑着。

只有在梦中出现的场景,这一刻发生显得多么不真实,他愧对父母,愧对弟弟妹妹。

他在母亲坟前小声说着话,旁人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而这么多年的愧疚和委屈憋在心中,这个找到母亲的孩子,有很多话要对自己的母亲诉说,周旁的人见到这一幕,纷纷落泪。

祭拜母亲之后便来到了幺铺子,萧家福长大成人的地方,这里还是封闭、贫穷的小村。

父亲就埋在这里对面的山上,山高路远,地势危险,万万不能让这位老人前去祭拜。

几个儿女极力劝说,他仍然没有打消祭拜的念头,在小女儿说先去老屋看一看,他便安静了。

玉米地

而他生长的老屋,早已经变成了一片玉米地,他就静静看着这一片玉米地,可能想到了年轻时母亲给他蒸玉米的开心事,他看着看着便笑了。

年老让他忘记要去祭拜父亲的这件事,儿子们和侄子们一起上山祭拜,下山后众人一起拥着萧家福合了张影,这便是最后的留念。

像萧家福这样的台湾老兵,中国还有很多,那个年代本身就充满无数不确定,以为自己只是一时离家,总有回来的一天。

等着等着,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等过去了,再也没有回家的可能,多少人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世间。

萧家福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他的儿女们为了父亲最后一点心愿四处奔波,侄子们没见过这位大伯却不远千里回到老家见他一面。

(萧家人合影)

这便是战争无情人有情,中国人自古讲究“落叶归根”,不管多远,有多艰难,“回家”是许多无数漂泊游子的唯一心愿。

但是很多时候往往身不由己,更何况身处在战乱环境,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去留。

萧家福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可以说早已记不清什么了,但是回家,确实他长久以来的执念,是他挥之不去的心愿。

好在我们如今社会安定,交通发达,我们来去自如,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禁对那个时代被国民政府强行带走的老人们,泛起无数同情,感激领导我们的伟大的共产党。也希望诸多游子在回归故里之后,不会再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的无奈与心酸。

参考文章:

我是重庆人,这里是我的家——92岁的台湾老兵萧家福72年后回家祭祖纪实[J].台声,2018(2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