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滁州4月30日电(记者周坤)排队挂号候诊,专家“望闻问切”,开好药方后,药师手抓称量,挨个打包后,自己拿回家用砂锅煮开、慢熬……这些场景,是不是你印象中看中医的样子。

而如今,这些“刻板印象”正在被智能化、智慧化的现代技术所改变。

4月28日,今年65岁的明光市潘村镇农民何勇在潘村镇中心卫生院看高血压,主治中医师于加抗诊断后,在电脑上给他开了一副中药,并将信息上传到市中医院的“共享智慧中药房”系统。

“下午代煎好的汤剂就邮寄到我家里。两周的量,仅花了180多块,真是方便又便宜,省得自己慢慢熬。”何勇感慨道。

这一切,都得益于明光市于2020年7月“归拢”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房资源,在明光市中医院建成全市共享的“智慧中药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光市中医院内,医生对照电子单,抓取中药。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在这个“药房”里,中医药统一采购、管理、调剂、配送,统一在明光市中医院煎煮,免费快递到患者家中,实现线上开方、送药上门。

此外,“智慧中药房”还有“智医”“智药”功能,系统可根据基层医师上传的患者症状、脉象、舌象等生成参考处方,必要时由明光市中医院国医堂专家会诊。

如今,传统中药房的称不准、分不匀、易出错、效率低等痛点,在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迎刃而解”。并且,随着互联网智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成,实现了让“人等药”向“药等人”的产业模式转变。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创新则是中医药保持活力的源泉。”明光市卫健委副主任杨乐,中医药是个宝库,要想让中医药走进基层,就要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把中医药的精华挖掘好、传承好、应用好。

在于加抗看来,“智慧中药房”的建设,减轻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人力投入,保证了中药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还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的麻烦,打通了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更重要的是,质量有了保障。于加抗拿着一袋中药说,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煎药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了解开方医生姓名、诊断病名、调配人员、煎煮人员姓名、煎煮时间等信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取药流程简单便捷、药品安全层层透明,明光市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让群众喝上放心药,让中医药变得更贴近群众、更有温度、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