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品领域,对于非专业收藏者来说,判断一件收藏品的真伪和价值往往是一大难题。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知识,许多人会依赖所谓的收藏鉴定书来作为自己收藏品价值的判断依据。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收藏鉴定书有时竟成为欺骗民众的工具,让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冒证书的来源

收藏鉴定书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背后必然有专业人员的支撑。这些人员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机构,他们为商家提供以假乱真的保证。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增加对金银珠宝等收藏品的可信度,会购买一些看似具有权威性的证书。但事实上,这些证书可能是伪造的,用来欺骗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定工作的专业性极强,从取样到测量到最终评估,涉及众多操作细节,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有严格要求。国家规定,非专业无资质的人员是不能从事鉴定工作的。然而,一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可能会雇佣无资质的人员进行鉴定,甚至伪造证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所谓鉴定师们只要收钱就可以按照您的喜好随意开鉴定证书,有证书的假文物骗你没商量。

藏家大多是知识、艺术或专业型人才,通常善于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自有藏品的研究,掌握相当广泛的文物知识。正所谓:专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行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藏有文物的人,即使在地摊上以低价买来的“古董”,也希望“专家”给个肯定。幻想一夜暴富。类似心理,成就了一大批“帮助”你发财的“鉴定机构”。上网查看,“国”字头的有,“省”字头的有,“市”字头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贴着众多“专家”照片的有,帮你出具鉴定证书和代你境外拍卖的还有。其实,真正的文物根本用不着鉴定证书验明正身。其本身承载的所有文化元素,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