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为了配合国民党对“剿共”的“特种区域”实施所谓“感化教育”,各地纷纷创办特种教育学校,充满“反共”的政治色彩。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特种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转变了工作重心,即以“抗战救国”为中心,在培养民族意识、动员民众抗战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提高当地民众文化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办情况】

1937年8月,安徽省皖南行署(相当于战时省政府)在杨杆乡陈村(今属誓节镇杨杆街道陈村)创办了中山民校,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年十一月,广德被日军占领,学校被毁。1938年1月,日军撤出广德,下半年,中山民校复办。1940年8月,由崔洁吾接任校长。

【学校规模】

中山民校在1940年时,有儿童班、成人班各1个,半年制。至1941年8月,正式毕业学生有106人,其中儿童班毕业生77名,成人班毕业生29名。

【教育宗旨】

一是战斗精神;二是安贫乐道精神;三是气节重于生命的精神。

【社会活动】

1940年8月至1941年8月期间,中山民校积极开展特种教育活动:

接受社会民众来图书馆阅读者800余人次,包括女生96人次。作时事报告33场,听众1262人次;卫生宣传9次,听众678人;防空防毒宣传4次,听众374人次;征募寒衣宣传1次,听众93人;节约建国储蓄宣传7次,听众8148人次。

学校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生产。如改良荞麦生产品种、养鱼养猪、修筑塘坝、植树造林等。

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查烟禁毒、慰问出征军人家属、协助保甲抽查人口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状况】

由皖南行署直接供给,教员工资月薪二十至三十元。但由于交通和战事影响,导致学校运营困难,学校入不敷出,教员的工资,也经常是几个月才发一次。

【完成使命】

194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安徽省教育厅对特殊教育做出重大调整。广德中山民校停办。中山民校停办已经六十年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连现在当地人几乎都不知道。但它却为抗日战争、推动农村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徐厚冰,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

(参考史料:①崔洁吾撰《广德一年》。②武圣圣《安徽省特种教育研究(193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