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周恩来逝世后,著名外交学家厉声教为纪念周总理创作了一首词:

武侯星陨,江山依旧,千秋寂寞圣贤。投笔岚山,运筹黄埔,一生戎马多艰。道义一肩担,保国祚早定,天下长安。日月经天,大鸾翔宇御浩然。舟楫不避狂澜,有中流一柱,可比金坚。八阵图残,三分梦碎,诤谏无补空谈。长泪满青衫,叹午门惊变,雨覆云翻。遗爱犹存,躬耕人去空园田。

词中,他把周总理比喻成诸葛孔明,抒发了对总理无限的敬仰和对周总理逝世的巨大哀痛。再一次读起来这首荡气回肠的诗词,仿佛时间又回到了1976年之前,周总理晚年那些让人怀念的日子。

图 | 周总理

周总理病重依然坚持工作

1974年5月25日,周恩来拖着病重的躯体,和平时一样,和蔼地把英国首相爱德华带入了毛主席的书房。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看到外宾来了,赶紧在护士的搀扶下站起来迎接,周恩来把陪同爱德华的几个人挨个向毛主席介绍,自己一如既往地站在镜头之外。

毛主席和爱德华希思一见如故,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高兴地交谈起来。周总理知道毛主席身体不好,担心交谈时间过长影响主席休息,在他们交谈间有意无意地看了三次手表,爱德华心领神会,和毛主席交谈一个小时后起身告别。

爱德华匆匆地离开后,毛主席马上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苍老的面容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在周总理的安排下,让毛主席回房休息,自己则送外宾离开。已经步入晚年的毛主席看到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忍不住哽咽几声。

4天后,周总理又带着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主席,这一次谈话结束后,周总理似乎看出来了毛主席的表情,有点不舍。在离开之际,周总理回过头来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这个动作,仿佛在告诉毛主席,不要担心,我还可以处理工作。这一刻,随行的摄影记者马上抓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握手,仿佛让人看到了40多年前,两个为革命事业正在奋斗的青葱少年。这一次,晚年的两位战友再一次目光相对,再一次双双紧握,伟大,泪目。

图 |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197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谁又曾想到,这居然成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最后一次公开握手。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逝世,享年78岁。在周总理逝世前,他还在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关心着工作上的大大小小。当毛主席听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后,嚎啕大哭。当天,警卫局局长张耀祠把这个噩耗告诉了毛主席门口值班护士,不敢告诉毛主席。护士把这件事写在了纸上,放在了大厅的桌子上。当时,孟锦云接过纸条,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下来了,因为她知道,毛主席一定不会相信这个事实。孟锦云眼睛通红,悄悄地走到了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正在午睡,孟锦云就和工作人员商量,等毛主席睡醒了再说。

午饭过后,毛主席休息了两个小时,睡醒后,孟锦云和往常一样对毛主席读着电报,孟锦云打算在这时把这个噩耗告诉毛主席。孟锦云在读的时候停了一下,然后念道: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闭着的眼睛突然睁开了,沉思许久终于反应过来“与世长辞”的意思了,顿时,毛主席鼻子一酸,眼中不住地流出了泪水,他冲着孟锦云重重地点着头,表示知道了。孟锦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面前这个哭成泪人的毛主席,自己也不禁跟着哭起来。

图 | 周总理去世

实际上,早在1972年,周总理的身体就已经不适,那段时间尼克松访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周总理一直在作陪,周总理日夜操劳,“耗尽了心力”,尼克松离开中国两个月后,医生查出来周总理的尿检有问题。当时医生张佐良做了五个“可能”:第一可能是血管硬化;第二是尿路结石;第三是膀胱有炎症;第四是尿道血管畸形;第五是血管里长了瘤子;第六他没有说出来,便是最让人害怕的——癌!

当时情况危急,张佐良不得不向中央汇报,毛主席在报告中批示: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当时叶剑英也感到周总理的病情不容马虎,每当有文件传来,都是第一时间给毛主席提出来治疗建议,毛主席也很快批准了。

1974年2月,周总理病情恶化,常常会便血,诊断为膀胱癌,毛主席很担心,便每天派人去询问病情。周恩来为了不让毛主席担心,用尽全力给毛主席写了封亲笔信,在信中他说:

膀胱癌经过两次开刀,3次电烧,已能稍稍控制……而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40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的地方。……我因主席对我的病状关怀备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主席,心事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病因说清楚,务请主席放心。

千万言语,就是不让毛主席担心。

毛主席见信后,给周总理送来了一个沙发,那是工作人员给毛主席换的沙发,毛主席非常满意,想到周总理也在经受病痛的折磨,便吩咐工作人员:给总理也送一个去!

5月,周总理的病情更加严重,邓颖超看到周总理由于凝固的血块堵着尿道,他疼得在床上来回翻滚无法入眠。看着这一幕幕,邓颖超没有一点办法,只能不停地流泪。月底,在邓颖超的劝说下,周总理终于同意了做手术,6月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

图 | 周总理晚年

实际上,早在更早之前,周总理的病情就已经明显了,但是他忙于工作,甚至接连一周每天工作都超过18个小时。一位普通人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都不一定可以承受的了,更何况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有时候,周总理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甚至更久,更有时候还要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90年代的一篇语文课文中有一篇《一夜的工作》,其中写道的就是周总理: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鸣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1975年11月,周总理的病情加剧恶化,躺在床上大小便都是难事了,吃饭也非常困难。陪在周总理身边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一天不在流泪,他们无法想象晚年的周总理在身体方面遭受了多大的磨难,他们多想替总理分担,但无奈只有总理一人在和病魔决斗。为了减轻周总理的痛楚,在周总理最后的日子里,医生给他用安眠药和止疼针,其苦难可想而知。

图 | 周总理工作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元旦,毛主席有两首词《重上井冈山》《鸟儿问答》发表了,知道这件事后,周总理特意让秘书把报纸买回来读给他听。当他听到“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的时候,嘴角浮现了一丝微笑,甚至还有小小的笑声。他喃喃道:“主席的身体什么样?”

“没有多大变化。”医生说。

“只要主席健在,我就放心了。”周总理说。

1月7日,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床边那些昼夜相伴的医生们,周总理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辛苦了,我这里没什么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周总理心中想的依然是别人,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到这句话都无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