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动物都能在黑暗中发光。就比如在夏天提着灯笼出门的萤火虫,一直是家喻户晓的。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动物为什么要自己发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生物发光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照明那么简单。因此正常来说,生物发光的意义其实可以归类到交流、捕食与自卫以及求偶。

所以当夜幕降临,萤火虫开始不断闪烁着自己的发光器,其实是在与同伴进行交流。它那一明一灭的荧光,就是用来对话,沟通感情的信号。

另外,一些共生菌在共生对象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也会开始发光,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细菌加入。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动物发光是为了“照明”。因为“照明”可以很便利的用在主动搜索猎物的捕食行为中,且多见于深海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约90%的深海生物可以发光。例如鮟鱇鱼可以使用头部悬挂的发光器来吸引猎物。吞鳗则能通过尾巴末端发光来吸引猎物。

还有雪茄达摩鲨,能发出和环境亮度相似的浅绿光,进而让腹部的暗色区域看起来像小鱼,以此吸引鲔鱼、鲭鱼等猎物自投罗网。

但有趣的是,别看以上这些动物这么擅长发光,实际上却并非是最早学会发光的生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表示生活在5.4亿年前的深海珊瑚,可能是最早发光的动物,这比以前认为的要早得多。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虽然研究人员发现许多深海软珊瑚物种,在受到撞击或用画笔抚摸时都会短暂发光,进而它们看起来,就像挥舞的芦苇、骷髅手指或竹竿,但却始终不确定这种发光反应是为了吸引还是排斥其他生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就目前而言,研究人员往往认为生物发光源自底物(荧光素)和酶(荧光素酶)之间的化学反应。

并且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具有共同生物发光进化起源的谱系中,是相同和同源的,仅在一些海洋生物中例外。

所以研究人员可以假设珊瑚应该也共享着同源的生物发光底物和酶,即这一群体可能存在单一的生物发光来源。

因此研究人员为了知道一些珊瑚物种,具有发光能力有多久了,便想到了使用遗传数据,涵盖185种类进而构建了一个详细的进化树。

最终他们发现,今天所有软珊瑚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5.4亿年前,很可能那时它们就已经会发光了。这个日期比先前已知的最早的例子:一只发光的史前虾早大约2.7亿年。

而借此我们则更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其实就在于如果一种动物出现了一种新颖的特征,使它变得与众不同并帮助它生存下来,那么它的后代就更有可能将其遗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