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今年 65 岁,退休后就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平日里,我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儿子儿媳回家,我早已把饭菜做好,他们吃完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娱自乐。家务活我从没让他们插过手。当然,他们也没有主动帮忙。

这些我不在乎,想着他们天天出去工作,很忙碌,压力也很大。我退休了,在家没什么事。我身体硬朗,能帮他们多分担点,就多做点。都是一家人,帮自己的儿女,有什么好说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日子过得温馨而和谐。

这天,一家人吃完晚饭,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洗碗。可不知为何,今天感觉特别累,腰酸背痛。于是我便叫儿媳帮忙洗一下碗。

让我万万没想到,儿媳竟然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可不是到你家来做保姆的。”说完转身进了卧室,啪地一声关上门。

我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气得浑身发抖:我每天早起为他们准备早餐,他们在被窝里睡懒觉。白天我打扫房间,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晚上更是做好可口的饭菜,等待他们回家,我有过怨言吗?

现在我只是让儿媳洗个碗,她竟然这样对我。我辛苦大半辈子,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却换不回儿媳的一点理解和感激。甚至连一句好话都没有。

我为这个家做的一切难道都是理所当然的吗?将来能指望儿子儿媳养老?她把在这个家里干活都看成是当保姆,将来会伺候我?我那是妄想。

既然付出也没有回报,儿女们也不领情,我不如现在轻松自在地活,不要整天围着锅灶转。我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伺候他们。

2

第二天,我对儿子儿媳说,我身体不舒服,不能每天做饭了,他们要自力更生。如果他们不想当家里的保姆,大家可以共同出钱,请一个钟点工来帮忙做家务,我会出我应出的那部分。

儿媳摞下一句没钱,转身走了。儿子挠挠头,嘴角动了下,没说出话,被儿媳喊走了。

见他们这样的态度,我更坚定了立场。每天只做自己和孙女的饭,其他人的,一律不管。吃完饭,就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儿子儿媳起来没饭吃,洗漱完就上班了。也许路上他们会买早点,他们有钱,我限制不着,反正我是不做饭。

房间我也不打扫,家里乱糟糟的,晚上,儿子儿媳回来,也没有热腾腾的饭菜,他们愣住了。他们开始互相指责,争吵不断。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有一丝报复的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他们会出去吃或者点外卖,但是一连吃了几天,就感觉没有自家做饭吃着舒服,再说也费钱,长此下去,开销是问题。他们开始在家里做饭。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的卫生越来越差,厨房里堆满了没洗的碗碟,衣服也没人洗。以前二人都没干过家务,现在做起来,笨手笨脚,经常把菜炒糊,把饭做生。

在厨房忙碌大半天,还吃不到可口的饭菜。关键是上一天班,回家就累了,以前到家就吃饭习惯了,现在要忍着饿忙活,没几天就精疲力尽了。

儿子儿媳意识到我平时做饭也不容易,明白了我在家里的重要性。

儿子来到我的房间,他愧疚地说:“妈,对不起,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不应该忽视您的感受,您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以后我们会一起分担家务,好好照顾您。”

儿媳也跟着进来,她诚恳地说:“妈,我知道我之前的态度很不好,我向您道歉。我以后会尊重您,也会尽力帮忙做家务。”

3

看着儿子儿媳真诚的样子,我心里的气渐渐平息。我知道他们是真心悔过,也愿意做出改变。我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她和儿子、儿媳一起讨论了如何分配家务,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我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告诉他们:“我不是要你们成为保姆,而是希望我们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维护我们的家。

你们上一天班,当然很累,这我知道。所以在家务上,我尽量多分担。可是我毕竟岁数大了,长时间劳累力不从心,所以你们也要体量我。”

儿媳听后感到非常惭愧,她意识到自己的言语伤了我的心。她提出,以后会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并且建议每人轮流负责一天的家务,这样既公平又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从那天起,家里的氛围变得融洽。儿子儿媳都会主动承担家务,大家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享受家庭的温馨。看着家人和睦相处,我心中的那股暖流比晚霞还要温暖。

我的心态变得开放,有时间就出去参加老年活动,心情愉悦了很多。我尝试着接受新鲜事物,和儿媳一起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甚至还学会了网购。

我庆幸自己用智慧和包容,化解了家庭冲突,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密融洽。

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很重要。即使有矛盾,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去解决,就一定能够化解。而相互的理解和包容,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