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长假的来临,我的心总会不自觉地飘向那些平日里连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心里盘算着各种旅游计划,想象着去这些地方彻底放松,把累积已久的疲惫一扫而空。

行程安排得无比精彩,每一分钟都充满期待,仿佛已经闻到了目的地香甜的空气,感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但在放飞自我之前,总有一个被我忽略的问题:儿子的假期作业。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任务,而是我们全家的集体活动:又是辅导、又是批改,还要提出改进意见,甚至制作假期旅行的简报。

这些似乎成了假期里最有意义的项目,沉甸甸地压在儿子稚嫩的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假期结束,我不仅身体疲惫,心灵上也深受其扰。

这让我又一次陷入了思考,虽然感谢这个事件给了我文章素材,但很迷茫,我的假期真的是用来休息和充电的吗?还是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日常劳作?

诚然,孩子的假期作业绝不是一种罪恶,但却无形中绑架了全家人的休息权,让我无论肉身在山巅、雨林还是海滩,都难以真正地放松和自由。

孩子更是如此,他本可以在绿地追风、在沙滩堆沙堡,但到头来却发现只是在一个风景秀丽的背景下写作业。

一年才几个小长假。我希望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能有充分的时间来真正享受和放松。

当然,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超凡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但大多数人家里,都只拥有普通、平凡甚至把人气得半死的孩子,个体差异巨大。

忽视个人差异而统一布置的家庭作业,实际上使许多孩子每天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在学校里连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也一样收拾不了他,我和儿子面对那些进展缓慢的作业,只能大眼瞪小眼,在空虚的时间里感到焦虑和沮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记得自从上小学以来,每天回家和儿子的交流就总是局限于:“作业做完了吗?”“你得好好做啊。”“为什么不早点做!”。上演着诸如此类从陈述到嘶吼的场景。

家长的压力可能比老师们想象得要大得多。

尤其是碰上了本应肆意妄为的小长假,这种责骂+被责骂的悲伤时光,实在是索然无味。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恶化亲子关系,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而且,这种对学习的负面印象可能会深深地根植于孩子心中,即使长大成人后,“学习真痛苦。”这种观念的形成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影响到他们终身的学习态度。

这会不会也是孩子们学习意愿不高的一个原因?

不止如此,家庭作业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准备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做标记、写评论、回想哪些学生没有交作业,大量消耗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而那些神兽们,在下一次大概率还是把作业写得乱七八糟。

既然是长假,我们大家不妨更加享受这个时光,沉浸在自己喜欢或想做的事情中,轻松地进行一次“生命的洗涤”,停止那种类似于强迫症的“工作工作学习学习”的连续压力。

另外,随着AI时代的来临,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私人生活中,我们需要的能力或许和传统思维大不相同。

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并积极去做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和完成作业就能培养出的,而是从小就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培养自主探索和发现兴趣的能力,而不是在旧习惯的框架中循规蹈矩。

看到这里的大家,是否能想象一下家庭中的情景,看看在作业中挣扎的孩子们,这样你可能会更容易和我共情。

“把长假还给孩子,还给家庭,用一点改变,为孩子们的未来投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