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未来数商大会组委会主办,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国脉研究院承办的2024未来数商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以“场景突破 乘数而上”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创新、数据治理、场景应用与生态构建等话题展开研讨。大会首创发布公共数据开放“开元奖”、数商典型应用场景“乘数榜”、首个区级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共同发起成立数商产业服务联盟,为构建数据要素产业新生态注入活力。

会上,数秦科技董事长高航就《区块链技术赋能数据要素循环》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

我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技术赋能数据要素循环》,关于这个主题,我们是在一线工程当中的思考和总结,观点不一定严谨,请在座的各位嘉宾批评指正。

先介绍一下区块链。

在五年前,区块链的热点和今天数据要素的热点是一样的,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区块链感觉好像是没有进入到那么多大众的视野,但实际上它一直在扎根发展。从2009年的比特币到2013年的以太坊,到2015年IBM的超级账本,再到19年区块链1024讲话之后群链并起,里面有区块链创业公司趣链、数秦、云象,也有科技大厂,蚂蚁、腾讯、华为。当然也有地方政府,我们有长安链、之江链、浦江链。随着这些发展,这几年又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我们进入到国家主链,现在工信部有区块链国家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再往后发展进入了主权公链,这也是随着产业、随着出海的发展而来的。我们也参与了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叫基于“一带一路”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同时星火链网也出了星火国际。这是区块链这几年的发展。

在区块链领域,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事。

第一件事,我们把数据变成证据。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我们简单理解区块链,它是一张报纸,我们过去经常用过去报纸上记载的一个事实证明一个事。但是在数字化的环境里,我们怎么样用一张报纸证明事实,把这个事实要变成一个通行规则,这其实是很难的。在过去几年,我们用区块链技术做了行业内的第一份电子公证书、第一份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意见书,再到杭州互联网法院采信区块链上电子证据所宣判的第一个判例。到今天为止,这个体系已经完成了全行业推广,已经形成了共识,它完成了规则层的突破,而这个规则层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步是我们怎么把数据变成资产。在过去的实践当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数字资产,一个是数据资产。就像比特币,它是一种数字资产,无中生有地创造了一种账本的token。再后来有以太坊,再后来有ERC721协议,才有了token市场。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在国内怎么发展呢?把一段实时的、持续的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把它变成传统记账体系的资本项显性的东西。这一段资产化的过程非常有价值,包括财政部去年出的今年1月1号开始数据资产可以入表,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里程碑,当然怎么做,还在实践当中。

第三步是把数据变成要素。数据是关键要素,但它不是完全都是要素。我们业内一直觉得,这几年数据要素体制化改革等同于1982年的土地市场化改革,它是一套体制化新体系的构建,这个体系的构建要把它变成要素,首先需要有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来支撑,把数据变成要素的过程是一个新生产关系构建的过程。

在过去的实践当中,围绕着这三个产业的发展,完全是站在区块链的视角,我们做了浙江省的案例,这个案例上午的老师也提到了,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也叫浙里金融平台。这个平台是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数据流动,在过去几年中,大规模的数据流动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一个是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数字化改革;第二个是疫情。这两个历史事件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数据驱动,为什么说大规模?是因为在浙江省公共大数据局的基础上,58个机关单位,600多亿条数据,我们把它清洗治理出来变成一个金融的主题库,这个主题库面向所有的银行使用。实际上完成这样的工作是非常难的。第一个要把金融专网和政务网、互联网三网打通,到目前为止浙江省也是全国唯一的试点,要打通很难。第二,它的三项标准完全是不统一的,首先专网的封闭运行;政务体系的语言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语言体系完全不一样,它怎么样完成一个翻译的工作?第三,它服务的对象不是某一家金融机构,而是整个金融行业,所有银行相互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这些机构之间也都是孤岛。这里面也借助着改革的力量,形成了很多国家级的试点,通过这些试点的推进目前产生的效果,我们在运行五年以来,从2019年到现在,整个平台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亿,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非常直接,比如无还本续贷这一项业务完成了500亿,给企业节约了至少20亿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区块链创业者总是想着自己构建一套理想国,在一个乌托邦里面实现技术的创新,但是在实践当中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过去的经验总结是云链一体,一定要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及改革驱动的条件下,和政府形成共创关系,才有可能把产业区块链走出一条规模化效应的实践之路。而这里面数字化政府是新生产关系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在浙江省将近6000万自然人、380万企业,99%的行政事务可以通过一个入口完成,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的在线化、电子化、平台化的数字政府。而数字政府是数字化资源,包括数据要素优化和配置里面最关键的一个角色,所以今天我们虽然讲全社会数据要素化,但是大家很多关注点还是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层面上。

所以从产业区块链,从我们这个行业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它的节点即将来临,甚至因为有AI大模型和数据要素化,这两个巨大的时代推动力的推动下,它能够带来巨大的效应。但是在这个效应之间,它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矛盾:

1.工业时代的制度框架和数字时代之间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包括今天我们即使在数据要素领域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数据资产入表,财政部的会计师认为,已经可以把它写入会计报表里。但是从资产师角度来讲,怎么样能够保证整个体系健康发展,而不能够让它突破某些红线。比如,你通过数字资产来虚增财政收入,比如你用数据资产来增加本身要化解的地方债务等等,它要有相应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如果你还是按照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框架角度去考虑,很有可能这个创新就会被扼杀。包括网信办出的个保审计也是一样。因为后来的文件里面有调整,最开始的文件每个人都很困惑,到底怎么样我才能完成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审计?我到底是把公司所有的商业秘密我的客户资料交给一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证明我是完全合规的,还是我有一套自审计体系,我可以自证清白?所以这两套制度之间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

2.大规模吞吐和大规模循环与基础设施的矛盾。这是针对全社会而言,因为在实践当中我们会发现数据体量的成本,往往很多人会忽视这一点,它的成本不是线性的,当它规模越大,后期运营成本是指数级增长的,这里怎么去完成大规模的数据吞吐,解决实时上链和链网之间异构数据的结构问题,这些都跟基础设施的阶段存在冲突。

3.区块链构建的生产关系。它不仅仅是人和人、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人和机器、机器和智能、人和智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个复杂关系当中,确实有一个好的问题,就是如果人工智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能不能无缝地、自动化地参与到利益分配制度当中?而现在显然是做不到的。另外,假设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我们今天所接触的所有内容、所有视频都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我们跟人工智能如何相处?在这样的协作关系当中,它存在着很多矛盾。

围绕这些矛盾,我们也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思考的一个架构,这个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可信的数据和算法进行解耦。当我们用合适的力度,把相应的数据形成一条适时的链条和可验证信息的链条,让各种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算法能够自动竞争,算法经过沙箱的验证,经过可信数据的验证和相互之间的凭证验证,实现算法结果的互信。最后一层是再在一个区块链上叠加合约,叠加智能模型,让经济模型能够在这个合约环境里面,在可信的环境、可信的计量、可信的利益分配制度上自动执行,从而实现跨链互认、算法互信以及合约闭环。通过这样的结构,构造出一种过程自信任、算法自净化、监管自审计、生态自发展的体系。这套体系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是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和方向,即将形成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总结今天的主题是区块链技术赋能数据要素循环,有四点总结:

1.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竞争的多方、矛盾的多方,达成高效率的基础共识,而这个共识是让它流动和循环的一个重要基础。

2.通过无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可信网络,我们在数字化世界里面不应该再出现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悖论,它能够大规模降低信任不对称的交易成本,从而打造数据循环和流动,让世界更加的顺滑。

3.经济驱动,早上老师们也提到了这一点,从区块链从业者来讲,怎么样实现经济模型的闭环,实现自成长、自激励、自运营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像过去的社会实验,比特币也好,以太坊也好,它们都有自成长属性。在一个新的生产力和数据要素化的改革过程当中,不能在这个阶段就出现垄断。我们过去因为流量的垄断,因为资源的垄断,没有我们民营企业太多的机会,只有在这样的分布式商业体系里面,才有更多的机会。

4.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能够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互信。而这个监管互信是我们取得改革空间,取得改革突破的关键。

因为时间有限,只能大致把我们的一些观察总结做一个介绍。数秦科技就是一个做信任科技、可信数据服务的企业,我们的理想是信链天下,让信任更简单,让数据有价值。也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在座的数秦一起携手共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