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894年甲午战争满清战败,从朝鲜逃回京城的袁世凯处境很困难,日子很不好过。

首先,朝中不少人认为袁世凯是引发中日大战的罪魁祸首,应该严惩。性命堪忧时,幸亏李鸿章摆了摆手,把一切罪责揽了过去,袁世凯这才侥幸过关。

但自李鸿章从马关回来,被骂成头号汉奸,进而出洋考察避风头后,袁世凯一直依靠的李字号大山也就荡然无存了。

还是小角色的袁世凯就此被晾在了京城,除了去浙江任温处道,再无现成的路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条能远离漩涡,但注定平庸无为的路,袁世凯并没有去走。他留了下来,更准确地说他留在了夹缝中。

对有些人来说,困难的夹缝里注定无门无路;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夹缝就是远大前程的一扇窄窗。

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样的话对乱世枭雄是失效的,换到袁世凯身上话可能得这么说,世上本无路,众人趟出的顶多是马路,靠一己之力走通的才是非凡之路。

袁世凯的发迹,正在于他走了这样一条众人压根不会去趟,而他自己却义无反顾的荆棘之路——练兵。

在当年,之所以说意欲练兵是条荆棘之路,那是因为这条道上到处都是荆棘大刺,纵使你有胆量抬脚,但结果基本是无处落脚。

所以说,想把荆棘之路走成非凡,首先靠的不是你的脚步如何卓越,而是你的手段如何厚黑。

因为你要对付荆棘。

在天朝,荆棘这玩意向来根深蒂固还不向阳,用正大光明的方式来对待,结果往往是先交学费,后流血,最终再落个非死即伤。

那怎么才能手到擒来呢?

袁世凯告诉我们,凡遇到这种事,你得会厚着脸皮对症下黑药。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袁世凯是怎么厚着脸皮对症下黑药的?

当时,横在袁世凯面前的荆棘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一片连着一连,好多人。

都有谁呢?督办军务处五个老家伙,过气王爷奕䜣、腐败大佬奕劻、清流老夫李鸿藻、主战帝师翁同龢、当朝权贵荣禄。

这阵容一列出来,百年后不免都要为袁世凯捏一把汗。

然而袁世凯却用行动告诉我们,想成事怎能被难搞吓倒!

五个老家伙,袁世凯选择的第一个下手对象是清流老夫李鸿藻。

靠着徐世昌的关系,袁世凯首先跟对付清流学究很有一套的李盛铎挂上了线。这李盛铎在李鸿藻那里很能说得上话,于是袁世凯就利用这个中介最终见到了李鸿藻。

与这个老清流周旋,袁世凯显得很有文化,他没有当面跟李鸿藻夸夸其谈,而是甚为正式地当面给李鸿藻递了个文字报告。

在这份文字报告中,袁世凯一口气下了多味黑药。先以太夫子的名义把老家伙捧上天,待老家伙正受用时,袁世凯话锋一转,开始玩危言耸听,经这么一捧一吓后,老家伙果然开始拿正眼看袁世凯了。

面对清流老夫子的审视,袁世凯脸皮很厚,随即就将自己装扮成了货真价实的清流后生。他是不谈军事,不谈政务,一门心思地专谈自己接下来准备请假回家伺候瘫痪在床的老娘。

总之,在清流老夫子面前,袁世凯是非“孝”到最后不可。

经这三味黑药一下,药效果然明显,清流老夫子随后就给袁世凯下了个评语“家世将才,娴熟兵略”,通俗言之,袁世凯实乃有两把刷子的好孩子。

在李鸿藻这里顺利盖了个大红章之后,袁世凯一个转身,开始做起外围的功课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袁世凯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从枪手那里买来能给自己贴金的成果,第二件狂混圈子。

为了能把王修植写的练兵条陈弄到手里,袁世凯专程跑到天津,一口气,他拉着王修植把天津上等的娱乐场所泡了个遍。

爽是信任的催化剂!就这样,他和王修植泡成了哥们,把人家的大论文泡到了自己手里。

埋头苦读,玩命消化,巧妙锦上添花后,袁世凯以练兵专家的身份开始见缝插针地朝当朝大员的身边跻。在混圈子的时候,袁世凯是一有机会就大谈自己在朝鲜的传奇往事,外加现如今的练兵研究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袁世凯就赢得了包括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一致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