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年12月,一艘大船行驶在长江上,船客很紧张,船主也很紧张。

一个人紧张,自己会不会死;另一个人紧张,应不应该让那个人死。

不过两个人都没有紧张很久,因为很快这件事就有了结果:

船客被船主绑上了大石头扔到了长江里,而船主大摇大摆开着船,回到了应天府,自以为完成了一项“大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擅作主张,将为多年后的他种下祸根,而且还会连带着,让他的“顶头上司”,背了几百年的锅。

说到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角究竟是谁了。

没错,就是元朝末年知名的政治人物:“小明王”韩林儿。

为什么称“小明王”

乍一看“小明王”这个称号,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就像是某个山寨的土匪起家一样,但是实际上,这个“小明王”的来头,还真不算小。

这一切的来龙去脉,还要从一个中国历史上存在感非常高“白莲教”说起。

白莲教的创始人,是南宋时期的和尚慈照。

南宋时期的中国,外有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压迫,战乱频繁;内有以赵宋皇室和士大夫为首的昏君奸臣骄奢淫逸,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百姓就开始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寄托在了宗教上,认为信仰宗教可以让自己悲惨的命运得到解脱,修来世而不修现世,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这种劝人忍耐,缓和社会矛盾的宗教,就开始盛行一时。

而佛教传到中国后,产生了不少派别分支,比如什么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等等,而开辟这些宗派的僧侣,没有一个不是流芳百世,并且被写在典籍中敬仰,所以不少佛教弟子,也都想过要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派别,跟自己的“前辈”们同样并列在史书中。

慈照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佛理大成后,就在今天上海市和江苏省的交界点,一个叫做淀山湖的地方,创立了一个“白莲忏堂”,并且自封自己的教派叫做“白莲教”。

就此,让后来的王朝感到心惊胆战,却也剿不胜剿的著名“反政府势力”白莲教,诞生了。

其实白莲教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强的斗争性和杀伤力,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南宋本身儒学文化还算昌盛,像白莲教这样的土生宗教,看上去比较“非主流”,而且也不符合儒家价值观中“敬鬼神而远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所以在南宋时期,白莲教仅仅是做到了在中下层进行传播,没有真正意义上普及起来,更不用说发展成后来元、明、清的燎原之势了。

但随着南宋的灭亡,一切都开始不一样了起来。

我们都知道,南宋灭亡后,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而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的制度里有非常关键的一条,那就是“四等人制”。

简单来说就是把全国上下的人群划分成为四个阶层: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北边的汉人第三等,至于南边的汉人,蒙古人将其称为“南人”,那就是最低等,也就是第四等了。

蒙古人搞这个在咱们今天看来完全就是民族歧视融合了阶级歧视的政策,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自身的种族纯洁性,以便于让蒙古人世世代代都能在中原坐稳了皇位。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压迫的越狠,反抗的也就越厉害,最早期的蒙古人可以通过强大的武力,让中原的汉族人敢怒不敢言,可是他们能够保证自己的武力能强大几百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