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秋天,在吴家花园里种地的彭德怀接到了毛主席秘书的电话,原来是主席想让他去西南大三线主持建设工作。

彭德怀起初并不想答应,但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他最终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前往成都的列车。

列车启动后,彭德怀满脸喜色。这时的他并不知道,希望的曙光只是跟他匆匆见了一面就转身离去。

彭德怀上任大三线的副总指挥后不久,就有不少人暗中作梗,阻挠他的工作。他不明白,主席明明已经重新重用他,为什么还是有人非要和他过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希望的曙光中踏上新征程

1965年秋天,彭真在人民大会堂见了彭德怀一面。彭真告诉他:“主席想让你去西南主持建设工作。”

彭德怀摆了摆手:“按道理来说,我应该服从命令。但我曾经犯了错,就算我上任,也不会有人听我的。”见彭德怀拒绝,彭真接着劝说,可一连劝了两个小时,都没有说动彭德怀。

回到吴家花园后,警卫询问彭德怀为什么没有答应去西南,他答道:“我没搞过工业方面的事,也不懂,我去了人家也不愿意听我的。”

晚上,辗转难眠的彭德怀起身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想回农村的愿望。

几天后,身在吴家花园的彭德怀接到了主席秘书的电话,原来是主席想当面和他谈谈,彭德怀赶忙和警卫一起赶往中南海。

毛主席早就在院子里等着了,见到了老朋友,他上前握住彭德怀的手,眼神里带了几分伤感:“你看着比几年前老了许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边走边交谈,讲的还是去西南三线主持建设工作的事。

起初,彭德怀依旧拒绝这个任命,他表示自己曾经犯了错误,也没搞过工业建设,现在只想回老家农村种地去。

毛主席耐心劝解,告诉他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要振作起来,把力气用到工作上去,干出好成绩。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中午吃午饭时,刘少奇、邓公、彭真也来了。

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彭德怀去西南,这是党的政策,如有人不同意时,要他同我来谈。我过去反对彭德怀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真心诚意的。”

主席的一番话显然给予了彭德怀信心,在回吴家花园的路上,他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警卫也跟着他一同高兴。

出发去西南前,彭德怀拿卖废品的钱请自己经常来往的几个朋友吃了顿饭,还看了一次电影。彭德怀的开心,大家都看的出来,他们也为他高兴。

彭德怀内心还是渴望去工作的,他一直都在吴家花园生活,来往的人也少了许多,只有侄女和他曾照顾过的战友遗孀常来看望他。

听着侄女讲身边同学的苦难生活,彭德怀暗自叹息,说自己是个吃闲饭的人,不能为人民工作。

希望的曙光匆匆前来与彭德怀碰面,在吴家花园了种了六年地的他终于又能为人民工作了。

前往成都的站台上,彭德怀挥手告别了前来送行的友人,转身踏上了列车,奔赴他下一个挥洒汗水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难的工作任务

彭德怀到达成都后,时任四川省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带人前来迎接,彭德怀的大名如雷贯耳,李井泉对他的尊敬也不言而喻。

1949年冬季,李井泉赶赴西南参加、领导革命工作,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肃清土匪。

解放后,他积极投入到建设工作中去,为西南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李井泉在西南待了七年有余,对西南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他知道彭德怀是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也打心底里佩服人家,但对于彭德怀的工业建设能力,他还是持怀疑态度。

毕竟在彭德怀到达西南前,他从事的都是和军事相关的工作 ,如今突然转到工业建设,不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情况。

李井泉忧心忡忡,彭德怀自然也看出了他的担心,在西南主持建设工作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彭德怀依旧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他相信只要他坚持干实事,为老百姓谋福祉,总有一天能赢取这些西南老干部的信任。

怀疑彭德怀工作能力的不止李井泉一人,西南很大一部分高层干部都不太信任彭德怀,认为他短时间内没办法了解西南的总体情况,制定出高效的建设计划。

李井泉找来西南高层干部共同商议,这些人一致认为可以不用完全执行彭德怀下达的命令,对于他有争议的提议,大家可以先糊弄过去。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种了六年地,他迫切地想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西南地区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情况,他准备和西南高层干部开会共同商讨。

在会上,彭德怀发现这些干部要么沉默不言,要么就是打哈哈,前言不搭后语,摆明了是要糊弄他。

其实这种情况,他还没到西南的时候就预料到了,然而等真正面对这些时,他心里不免生出一丝落寞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看来,他只有用实际行动来打动这些西南老干部了。

既然这些干部们不愿意好好配合,那自己就实地考察,自己亲眼见的和亲耳听的还要比他嘴里说的真实。

彭德怀没在成都待多久,就去了内贡、渡口等地考察当地的天然气、煤炭生产和工业建设情况。

考察煤矿时,彭德怀告诉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去注重煤矿巷道支护,确保矿上工人的安全。

彭德怀在渡口钢铁基地参观时,跑前跑后,不断地夸赞,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也不在意。还是随行的工作人员提醒后,他才去休息。

考察完回来,彭德怀又马不停蹄地参加总结会议,一刻也不停歇。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彭德怀在西南做的一切,西南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西南的干部也同样看在眼里。

守得云开见月明

看着彭德怀天天兢兢业业、宵衣旰食地工作,李井泉等一众西南高层干部是既敬佩又羞愧。

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他们不应该怀疑彭德怀的革命能力,更不应该不配合他的工作、故意糊弄他。

“能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同志。”李井泉等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马找到彭德怀,向他表达自己之前的顾虑以及对他的歉意。

彭德怀听完李井泉等人到话后,豪爽一笑,表示自己之前在工业方面确实是个门外汉,他们不相信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搞好工作的前提是大家团结一心,只要这些西南的干部们好好合作,脚踏实地办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一定能将西南发展的更强盛。

收获了这些西南高层干部们的信任,彭德怀感觉工作明显比以前好进行了。

虽然之前李井泉糊弄过彭德怀,但彭德怀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为难李井泉,反而极其信任他。

和彭德怀一同工作后,李井泉对他佩服地五体投地,他早就知道彭德怀的军事指挥能力出色,没想到他在工业建设方面也丝毫不逊色。

想干好建设工作,仅建立起信任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沟通交流。

在商议时,彭德怀常常用询问和商量的口吻和他们进行交谈,倾听各级干部想法和建议,并积极给予反馈,给出自己的观点。

交流地多了,大家对彭德怀的决策和想法也愈加理解,哪怕是碰上争议性决议,干部们也能坐下来细心商量,而不是打哈哈,糊弄过去。

彭德怀在各地区视察时,常常以身作则,不占老百姓一丝一毫的便宜。

有一次,他们在牧区吃饭,发现牧民少算了钱,回去后,他立马给牧区负责人写信讲明情况,并把补的钱和信一同寄了回去。

彭德怀的高尚品行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西南地区的干部和老百姓都愈发敬佩他。

在彭德怀、李井泉等一众干部的领导下,西南地区的建设工作做的越来越来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虽然在西南三线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但彭德怀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反而是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取一众西南干部的信任。

渡河、成都、重庆等西南大地上遍布着他的努力工作的脚印,他没有辜负毛主席和西南人民的信赖,他用自己的认真和热忱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份工作。

彭德怀这种这种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总结: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彭老总正如范仲淹所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处于何地,他都在担心老百姓,担心国家发展。对于这样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伟人,历史会记住他,人们也会记住他。

参考资料:

我的外公彭德怀.《党建》杂志

彭德怀在三线【2】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从进步学生到国家领导人——李井泉.抚州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