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城市报

■中共巢湖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29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巢湖市社区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和志愿者开展定期入户走访。

巢湖市选派干部赴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跟班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强化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坚持“实”字导向,统筹开展“思想观念大转变、干部能力大提升、服务群众大走访、工作负担大减轻、治理力量大融合”五大行动,将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思想观念大转变

坚持以学促干。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巢湖市把《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纳入街道社区主题教育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做好基层治理的具体行动;坚持为民办实事,小区党组织结合日常工作掌握和走访调研情况,建立“为民办实事清单”,召开“为民办实事评议会”,邀请小区居民评价工作成效,实事清单和评议结果以适当方式在小区公开。

强化堡垒作用。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组部等四部委《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安徽省《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合肥市《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试行)》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实现从“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理念转化;按照“一小区一党组织”模式,成立小区(片区)党组织277个,搭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片区)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

畅通沟通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社区是“最后一步”、小区是“最后一站”的特点,鼓励基层多做工作创新,不搞形式创新,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堵点,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中分类开展“基层治理大家谈”系列活动,通过理论探讨、心得分享、感悟解读,助力打开新局面、拓宽新思路、塑造新生活;持续做好“六个一”工作,即公布1次联系方式、集中走访1次居民群众、开展1次三方议事、组织1次志愿服务、解决1批问题诉求、完善1项工作机制。

聚焦“选育管用”推动干部能力大提升

严把入口“选”。巢湖市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员额管理,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的配备标准,核定员额570人;把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任免纳入市委组织部管理范畴,坚持“凡进必考”,先后招聘2批次、33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3岁,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人;坚持“凡进必审”,届中调整的社区“两委”干部,必须经过市级12个部门的资格联审。

多维培训“育”。将社区“两委”正职培训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其他社区工作者由街道党工委负责统筹培训,先后组织5批次50余名社区工作者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实施“头雁领航”书记培养工程,选派9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赴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方松街道跟班学习,每季度组织街道推荐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实地察看、现场述评的形式开展“晾晒比武”。

健全机制“管”。出台《巢湖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工作职责、薪酬待遇等7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意见,明确7种退出情形;制发《巢湖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办法》,3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档案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以街道为单位制定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结果与绩效报酬挂钩。

强化保障“用”。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等级序列,增加财政预算500多万元,用于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工作者年平均薪酬标准提升40%以上;每年从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两委”正职中定向招录街道(乡镇)公务员,已公开招录公务员3名;优选45名社区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其中1名合肥市党代表、1名合肥市人大代表,2名合肥市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注重工作下沉推动服务群众大走访

推行“一线工作法”。巢湖市以机关干部转作风、职能部门转方式、社区工作者转阵地,加强基层治理的“三转一加强”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打破原有“坐府办公”壁垒,推动机关干部下社区、社区工作者进小区,建立“大化小、小化无”问题处理机制,精准定位、协同共治,实现人员力量往一线沉、工作重心向基层移,使服务更加扁平化、精细化,筑牢服务治理根基。

推行“连心工程”。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作用,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落实日常走访联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定期走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抓好重点群体联系服务,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动态摸排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孕妇、困难家庭、重点人员等七类特殊群体,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帮扶政策。

推行“有事专找小管家”。招募425名红色小管家,联系服务10万余名居民,明确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建立收集、解决和上报问题“三个清单”,及时了解小区居民的困难和诉求,着力解决小区街巷治理难题。2023年,共收集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综合执法1000余条社情民意,协调解决了一批居民关注度高的乱停车、噪音扰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着力减负增效推动基层负担大减轻

规范社区挂牌。印发《巢湖市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工作措施》的通知、《村(社区)办公场所挂牌目录》,按照精简规范、务实管用的原则,对所有不符合规范的标识标牌进行清理拆除,鼓励通过电子屏幕、工作手册等方式集中显示各类规章制度。2023年,共清理取消室外标牌14块,室外标识16块,室内标牌139块。

整合办公场所。严格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原则,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保留1个综合窗口,安排2—3名社区工作者处理综合业务,其他人员全部下沉小区走访服务居民群众;将社区工作者在一个功能区域集中办公,腾出的空间用于设置符合群众需求、方便群众开展活动的功能空间。

完善评价机制。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印发《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村(社区)协助党委政府事项指导清单》《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办事指南清单》等五个清单,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范围;精简整合考核创建项目,实行街道统一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真正让社区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用在干事创业上。

动员多方参与推动治理力量大融合

深化党建共建。构建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和经营户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推深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建3个区域化党建联盟,建立健全公共议题协商、项目双向认领等机制,切实发挥驻地单位作用,汇聚共驻共建合力,以党组织共建联建带动多元治理主体互动联动。

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创新开展以亮身份、带好头、作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红动网格·爱巢有我”行动,全市2900余名市直及驻巢单位在职党员到网格报到,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各项工作,在文明创建、灾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网格”的良好局面,凝聚起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合力。

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始终加强党对物业治理工作的领导,将318个住宅小区划分为133个物业管理区域,业委会(物管委)组建率达87%,小区党组织与新组建业委会交叉任职的小区达95%,与新组建物管委交叉任职的小区达100%,与小区物业交叉任职比例达100%,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图片由巢湖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