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富士康传出隐秘信号,可是要了河南半条命!河南历来是外贸强省,但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数据下滑了23.4%。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富士康。富士康一不小心“打个喷嚏”,河南的外贸就要得重感冒。

在富士康来河南之前,郑州主要以纺织、电解铝、食品加工这些传统产业吃饭。富士康入驻后,河南的命运开始改写。2010年到2012年,郑州的出口额从34.56亿美元,暴涨到了202亿美元,几乎占了郑州出口总额的80%。那时候,河南腰杆子都挺得笔直,因为终于可以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上说上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今年一季度,河南的进出口数据下降了惊人的地步:44.1%,一半都跌没了。这其中,富士康的进出口额净减少的486.8亿,几乎等同于河南全省外贸的减少规模。也就是说,富士康仅凭一己之力,就把河南外贸数据拖下了水。说实话,这也不只是河南或郑州的问题,这是全国的大问题。郑州,太原,南宁,成都,衡阳这些城市的出口额里,富士康的份额都超过20%。从2019年的一份数据来看,在出口企业的十强中,富士康就占了三个席位,分别是郑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分别排名第一、第四和第五。要是扩大范围到500强的外贸企业,你会发现至少有16家都是富士康或其关联企业。而郑州就是富士康依赖症的最典型。

大陆依赖富士康,但富士康难道不依赖大陆吗?这种依赖是相互依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富士康从一个小厂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这背后离不开我们这个超大的市场和生产基地。富士康的制造业务中,大约75%的产能集中在大陆,从业绩上看,有70%的收入来自我们这里,而且这里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广阔的市场。所以,富士康想要简单切割与我们的关系,远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与其说是富士康对大陆依赖,不如说是富士康对苹果更为依赖。富士康在大陆正面临两大关键问题:一,友商太多,二是利润降低。苹果现在是雨露均沾,立讯精密、和硕、比亚迪这些公司都正在蚕食富士康的份额。苹果又太强势,富士康的毛利润难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富士康不可能坐以待毙,它也开始寻求第二曲线。其中一个就是造车,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简直和10年前智能手机刚起步时的热闹程度不相上下。富士康想造车的野心也是有目共睹。2021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富士康,一口气发布了三款纯电新车型,电动轿车、电动SUV、和电动巴士三种车型。相比特斯拉挤牙膏式的出新款,媒体们还大呼,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但随着国内“蔚小理”们的崛起与你争我斗,富士康逐渐沉默了,造车的消息也没有了。虽然说富士康是电子代工界的大佬,但汽车行业的水可没那么好淌。富士康这时候入场,能不能做起来,我看难于上青天!但最近富士康传出了汽车代工业务开张的消息,不得不说,富士康还是识实务的,聪明地选择了“反内卷”,先赚钱,稳住阵脚,再考虑造车。

再一个就是,富士康再也不满足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了,毕竟看人脸色,等人赏饭滋味也不好受,要做就要做高大上的产业。虽然富士康的外贸数据却是直线下降,一步步离开大陆,将生产线通通转移至美国、印度。但事实上,富士康也没减少在河南的投入。富士康在郑州成立的新事业总部就是说明,这个新布局不是手机领域,而是指向机器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从2021年的青岛晶圆级封测厂到2022年的威海科技工业园,再到与华为合作的AI质检产线,富士康的每一次动作都在告诉世界:“我要的不仅仅是电子代工巨头的名号,更要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领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在想办法,而郑州也没有停滞不前。相反,郑州正在积极谋划,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喊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雄心。事实上,这些年郑州在富士康的光环下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从宇通客车到东风日产,再到比亚迪,一大波整车企业的落户,使得郑州的汽车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特别是2023年,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正式投产。

如今的郑州,可不仅仅只拥有富士康,更有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在郑州有4个工业园,搞整车的、汽车零部件的、动力电池的,还有新材料的,样样俱全。而比亚迪的郑州园区位占地面积超过16000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比亚迪汽车制造基地之一了。以后,比亚迪就是河南与郑州的底气了。在这一波从老工业到高新技术的大变局中,郑州正站在浪尖上,准备一鼓作气,迎接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