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号,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无数国人的关注下顺利发射升空,也成功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已有半年时间,这些英雄们也即将乘坐返回舱回国,希望这个过程一切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人可能会想,这次航天任务不过又是一次简单的太空探索,事实并非如此,神舟十八号的任务并非那么简单,它的背后实则担负更重要的使命。

神舟十八号航天乘组

每次载人航天飞船升空,都承载着无数国人的心愿,也会有不少主流新闻媒体对其争相报道,但各位有没有发现,身边讨论神十八的人似乎变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恰恰证明国人对祖国强大科技的信任,航天员、科研人员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最值得赞扬、歌颂的。

和神十七一样,神十八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一起飞向太空,此次任务将会创造多项“第一次”的记录。

说起载人火箭,相信大多数人不会陌生,可又有谁知道长征二号F的强大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有“神箭”称号的长征二号F,距今已经完成了十多次的载人发射任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失误,因此成为现役火箭中最可靠的一员。

要知道载人航天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门技术,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四处碰壁,历经多次失败才慢慢走上正确道路,反观我国科研工作者就有足够的话语权,他们始终怀着严谨的态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零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六名航天员在太空顺利会师,而这次承载神十八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同样是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执行这次艰巨的任务。

在这三名航天员中,叶光富的名字想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硕士毕业的他早在20岁出头就成了我国一级航天员,并获得陆军大校军衔,可谓是年少有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次登上太空时,叶光富在老将王亚平和翟志刚带领下,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太空漫步,时隔两年零九天时间,他再一次登上太空。

但与上次不同,叶光富此次成为老将,担任指令长,带领李聪、李光苏这两位新人一同执行任务,同为“80后”的三人,对这次太空任务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神舟十八航天员会在空间站驻留半年时间,按照计划还将完成2-3次的太空漫步,可毕竟太空环境非常复杂,三名航天员定会面临诸多阻碍,可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需要他们想办法去克服。

另外,我国载人航天人员曾爆料,神十八的任务不仅局限于在轨测试和再生循环,里面还搭载了一系列高科技实验装置,皆在进行一些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包括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技术测试和先进材料的研发,那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太空环境下养鱼?

地球对人类来说,体积是很庞大的,但它却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而外太空的大小也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领域也是当前科技无法探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其中一些任务就是探索外太空的新奥秘,这也是我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除了探索宇宙外,航天员还要执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据说相关科研项目达到90多个。

我们都知道,外太空是接近真空状态,是没有氧气的,所以航天员要在太空环境下存活,那就必须穿戴供氧的太空服,要么就是在不断供氧的太空站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神十八航天员就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太空养鱼,可这真的能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此次实验航天员用到的鱼种名为“斑马鱼”,它和人类基因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又有很强的适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员把斑马鱼放在封闭的太空鱼缸中,可鱼儿要想在无氧水环境下生活,肯定是做不到的,这时就要依靠“金鱼藻”水生植物进行供氧。

不过水生植物要想提供氧气,就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空间站是没有光照的,那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航天员想到用LED装置提供光源,考虑到失重情况,他们又用注射器将牙膏状的特殊鱼食,送进漂浮的水中,实现了太空养鱼。

除了养鱼外,航天员还将南芥等植物种子带到空间站,以特殊方式培育种植,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等到任务完成以后,再把这些鱼儿、植物带回地球展开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培育太空动植物实验成功,那就会为空间站驻留的航天员提供新鲜的空气,也能提供一些食物,于是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我想去太空做一名厨师。

当然,航天员还会进行一些有关生命类的科学实验,实验的结果有可能改变我们在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的现有技术,找到一条更适合人类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后,许多人类在太空中生活,而这似乎不再是个梦,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现。

另外,最近这些天,我国各地总会出现恶劣的天气环境,像是广州的雷雨、龙卷风,河北下起的鹅毛大雪,南昌的雷暴等等,都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观测,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理解气候变化、大气层变化和其他重要环境问题。

通过从太空观察地球,我们能获得宝贵的数据,帮助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每一次的太空旅行都不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地点,更是科技、国际合作和地球未来的一次深刻思考。

当我们看着夜空中那渐行渐远的火箭,不妨想一想,它背后承载的不只是几位宇航员,更是国人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