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标关注猎聘公众号 探寻职场的另一种可能

微博上有网友分享:发现自己越来越过不好周末,出去玩觉得没有好好休息,在家摆烂又浪费光阴。

他觉得自己很拧巴,周末太宝贵,但面对太宝贵的东西不知如何是好。

周末这个词,本质上是闲暇,是工业时代人们可以选择休息的时间。然而,我们好像对周末的想象力是缺乏的。

争分夺秒偷闲、事后自责愧疚

▌青年人的理想周末,除了躺还有啥

DT财经曾发表一份《2022年青年理想周末》,报告显示,青年人的理想周末状态选项中,排名第一是睡到自然醒,其次是拥有新体验、或者欣赏大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排名倒数的三项是:不出门、无所事事。

而他们真实的周末状态是怎样的呢?

在这份报告中,我看到了两点:

1、矛盾。我们理想中的周末状态最不接受“不出门”和“无所事事”,但现实的周末“躺着/坐着,啥也不做”占据了36.5%,排名第二,而第一的是“看电影、看剧”。而甚至“说不出自己在干嘛”的占据19.2%。

2、上进。“做运动”“学习新知识”也在理想周末的前列,而现实中确实也有22.5%的人将周末花在了提升自己上。

我们希望周末放松而充实,所以想睡到自然醒,想拥有新的体验,但现实的周末是,一部分把时间看电视、刷手机等等,于是一种guilty pleasures(愧疚的快感)就在周末频繁产生:

内疚地享受快感,却又为自己的愉快感到内疚。

▌积极向上,还是压力上瘾?

过去我曾写过一篇,说我们这代人压力上瘾,休息负罪感极强。当我一边写,我一边就在试图找方法解决。

我当时的周末状态特别拼 —— 拼充实,于是每个周末都出门,最离谱的一个月,4个周末都飞,去上海招商,去北京上课,去湖南团建,哪怕是在广州也各种做活动。我从来没有试过在人群堆里表现我困倦的状态,但那会儿我居然在别人找我聊事情的过程聊着聊着睡着了。

于是,我突然觉得上班好舒服,因为可以不跟那么多人说话,可以不赶行程,可以按时吃饭。但一旦这个舒服超过了3天,巨大的失落感突然降临。每到晚上,我既想休息,又想干“正事”,结果都变成了娱乐,直至第二天醒来,又陷入自责,觉得浪费了时间。

那些日子里,“争分夺秒偷闲、事后自责愧疚”的行为模式不断重复。

为什么愧疚?

因为主流价值观是“进步”,主流叙事要求我们在最好的年纪做恰当的事。

啥是最好的年纪?

不过是年轻时短短那几年。因为实在美好又稍纵即逝,即使彼时一无所有也是最好的。

短暂就珍贵。

太珍贵,就不知道做什么才能进步,于是干什么都会遗憾。

于是,在主流的进步叙事节奏下,即使在周末,人们似乎更希望自己处于“有事发生”的状态。这种有事可做的状态,会让我们觉得正在进步,我们在积极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连闲暇都得要有反馈

前些年出版的《无聊与卓越:无聊如何激发你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无聊的艺术》《无聊透顶》等等,这些书大篇幅探讨无聊的益处,称无聊能够激发创造力。

他们似乎最初是想教会人们闲暇,接受无聊的状态,为此,却要贴上了一个“有用”的标签。无聊是有生产力的,无聊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可以无聊。

但是,现在我们连无聊都得要激发生产力了吗?

B站上有一段关于《如今的我们,更应该享受忙还是享受闲》的辩论,席瑞最后的结辩陈词刷爆全网,人们之所以学不会闲暇,就因为把工作当中的价值评判带到生活中,带到了闲暇上。

他的师弟发微博说,我今年一共打了18场王者荣耀,输了3场,分别输给了北航北大中政法。

“人最怕什么,得不到反馈,工作我想得到反馈,学习我想得到反馈,闲暇都需要得到反馈,游戏是用来闲暇的,可是居然连打王者荣耀都要统计自己的胜率。我们把闲暇的时光都套上了这么多功利的标准,那我们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收获闲暇呢?”

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是进步主义,个人要“成长”,企业要“增长”,这种进步叙事稀松平常到很少人会去质疑 ——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马不停蹄地进步。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曾露骨地指出当今社会睡眠时间被榨取的现实:“这个星球被重新想象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工作场所,或一个永不打烊的购物商场”。

只是,上帝在第六天创造人后,为什么就安排了第七天休息?

生活不过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幸福存在于闲暇中。

当年我未能理解,但在我2022年Gap了一整年后,我突然才明白这段话的真谛。

那一年我去爬山,打球,看花,野餐,看海,然后突然有一天来劲了跑去摆摊,直播,短视频,我甚至去拜访了好几个小时候很熟悉的亲戚,每一个都超过10年没见,如今看来简直是做梦一样,因为这在东亚教育体系里,就是无所事事,随波逐流。

但那一年,我看了最多的日落。我才知道,原来广州每天的日落都不一样,每个地方的风景都不同,而我在充斥着白光灯的高楼大厦里,从未注意到这些。至于去看花、爬山,这种事平日里压根不会去做,因为觉得很累,但当我放下时间功利性标准后,我才发现花可以有这么多种颜色。

如果用一部电影来形容我的Gap year2022,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看见生活》

在后来的2年,我也试图想解释那个gap year对我后来的事业开启或者人生旅途有什么意义时,我也找不出特别大的关联。而如今,我才真正明白,gap year不需要有用。

同样,周末也不需要有用也不需要指南,但如果非要说点心得,我觉得就是找回「生活感」。

「生活感」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触碰具体」。这是一种可以跟你的神经末梢发生关系的具体,有触觉、有温度,有味道,都会给我们带来具体的生活感。

「生活感」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产生链接」。这是一种和人,和这个世界产生互动、影响的印记,会留在记忆深处。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打游戏时听到的两个清洁工的对话:

“我家人昨天来纽约,我带他们去看了落日。”

“落日真好,那阳光,那河流,一定非常美。”

“是啊,一切都太棒了,我们很知足。”

网友说,“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参与了这两个通过代码和算法构建出来的路人甲的人生,和他们产生了某种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特别喜欢席瑞最后送给大家的那句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生活感扑面而来。

他说,“不是工作的价值决定了你成为谁,因为工作在把我们变得原子化,当社会分工细化时,我们每个人都是趋同的,可是只有闲暇的时光、那些独属于我的时光决定了我要成为谁。而我会成为谁,我想过,是因为我在闲暇的时光里没有功利,我把它奉献给了我喜欢的事情。

作者 | 狼女Can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