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伤寒论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①,筋惕肉瞤②,此为逆也。(38)

【词解】

①既逆:手足冷。

②筋惕肉瞤:惕、瞤义近,皆指抽动。即筋肉不自主的跳动。

【解析】

38 条“太阳中风”是病因概念,系指风寒之邪伤人肌表,非太阳中风证。根据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分析,证属典型的太阳表实,病机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与35条无异。然本证除伤寒表实的症状之外又见“烦躁”,故与伤寒表实证有别。条文中云“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既为症状,又成为 “烦躁” 之因。太阳表实,汗孔闭塞特甚,阳气无从发越,则阳气内郁益甚,郁热内扰心神,则见烦躁。此即本证兼内热扰攘,烦躁不宁之由来。本证和麻黄汤证都是伤寒表实证,病机都有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沸的特点,都可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等症状。不同之处在于大青龙汤证感寒更重,肌表郁闭更甚,并且郁热内生,邪热扰心, 在症状上突出表现在有烦躁一症。

麻黄汤本已是峻汗之剂,大青龙汤又在其基础上倍用麻黄,则辛温发汗之力更猛。若审证不确,不可轻投。所以仲景在文中特别提出“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脉微弱”示其里虚,“汗出恶风者”又为表盛,表里俱虚,则为大青龙汤之禁例。如不慎而误用之,必大汗亡阳损阴,四肢筋脉失于温养,或手足逆冷,筋肉跳动,或恶风,烦躁,失眠,种种变化,不一而足。

【方义】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用麻黄,减杏仁剂量,加石膏、姜、枣而成。方中麻黄六两,较麻黄汤增一倍,故为发汗重剂。重用麻黄,佐桂枝、生姜辛温发汗,外散风寒,以开祛邪之路;加石膏辛寒,以清郁闭之热,使郁热除则烦躁止;炙甘草、大枣,和中以滋汗源。诸药合之,既能发汗解表,又可清热除烦,为表里双解之剂。药后当以汗出表解而效,犹如龙升雨降,郁热顿除之意,故名为大青龙汤。

【临证要点】

主症:恶寒,发热,身痛(或重),无汗,烦躁,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风寒外束,兼阳郁内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

编辑:刘亚宁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