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业角度 破解世界变化」
这是「商业侦探佳」的第 114篇视频
你知道2023年,美国进口的芯片最多来自哪个地区么?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都不是,是马来西亚!
啊?
去年一年美国进口的芯片有20%都来自这个人口才3000多万,面积还不及云南的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除了出产量不容忽视,马来西亚更是众多芯片大厂的投资新宠。光去年一年,马来西亚获得的外来投资总额就刷新了历史记录。
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是怎么突然冒出头的?是厚积薄发还是乘人之危?马来西亚经济有过什么样的“危”,又有什么样的“机”?记得关注收藏,商业侦探佳今天就带你一探马来西亚经济。
马来西亚如何成为马来西亚?
和中国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在古代比现在要小,主要就是马来半岛,曾经建立过个罗国、狼牙修、古柔佛等可能大部分人没听过的古国。
作为环抱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重要水道马六甲海峡的3国之一,马来西亚自古就是贸易的中心。
据说两千年前,就开始和中国,印度做生意,也算是古早版的国际化了。所以你会发现马来西亚除了主要的马来人,就是华人和印度人很多,尤其是华人非常重要,同样马来西亚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集合地。
和很多东南亚国家一样,马拉西亚从16世纪开始进入“被殖民”状态,轮番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殖民或者占领,直到1957年才斗争胜利,马来西亚再次独立。
不过这个时候的马来西亚还不完全是现在意义上的马来西亚,到了1963年,马拉西亚联合了也被英国殖民过的新加坡,北婆罗洲及砂拉越,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才有了差不多现在的样子。
不过紧紧靠在一起的马拉西亚和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物理距离近,就联合得很顺利,反而因为资源分布太不平均了,马来人和新加坡华人矛盾太尖锐了,没两年,马来西亚就在1965年把新加坡给“驱逐”了。
没想到“单飞”的新加坡,反倒很快逆袭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就不想你过得比我好!
马来西亚当初放手新加坡,多多少少也是因为自己自然条件真的挺好,除了地理位置很重要,它还盛产锡,橡胶和棕榈油,是东南亚第二大产油国,全球第五大液态天然气出口国,简直就是老天赏饭啊!
所以依靠着自然资源和农业,马来西亚的经济好一阵子,都有点躺平。
但没想到要啥没啥的新加坡发展得那么好,马来西亚还能不受刺激么?再加上种族矛盾越来越激化,还在1969年出了“五一三事件“,想要改变的马来西亚政府在1970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简称:NEP)推进经济转型。
发展制造业和工业,吸引外资,刺激出口,同时提出弱化种族身份,平均财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通“卷”,就想把经济搞上去。
总之马来西亚这次转型还是挺有成效的,整体经济进入高速发展,GDP在71年就冲破10%,7,80年代大部分年头都是在8%以上,同时从这张就业变化图,也可以看出,农业主导的市场变得更加多元。贫穷人口比例从70年的接近一半,降到了84年的20.7%,成绩不错吧。
昔日东方硅谷的起与落!
咱们还是回归芯片,60年代美国的芯片产业一片朝阳,红火程度堪比现在的AI。当时为了节省成本,美国芯片企业绕开工会开始转战亚洲办厂。仙童半导体(Fairchild)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据说60年代在香港和新加坡落脚后,跟着就在马来西亚的槟城设了点,当时美国工人的时薪差不多是2,3美元,而马来西亚呢,才15美分,大家来品品这个差距。
诶,接着正赶上我刚刚说的70年代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英特尔,德州仪器,AMD等美国企业都先后在新的马来西亚自贸区办厂。
也是在这个时候,全球电子产品和芯片市场的风开始变了。从美国一家独大,变成了日本崛起,美日针锋相对,感兴趣这段商战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关于的文章和视频。
老哥们抢肉吃,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弟,则是多了金主,多了机会。在7,80年代,大批日本企业,包括松下,索尼,日立,东芝等等都跑到了马来西亚投资办厂。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生产半导体的,虽然主要都是包装,组装,测试等等低端工作,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一度给马来西亚带来了“东方硅谷”的称号,也算是马来西亚的高光时刻了。
你以为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就这么要起飞了吗?No no no no no,因为行业的风很快又变了。之前我有一个关于的片子,和大家介绍过,1987年,(中国)台湾出了个台积电。从90年代开始,芯片代工业务开始火起来,除了英特尔,大大小小的芯片公司都不自己造芯片了,而是交给所谓的Foundry,或者代工厂去生产,这股风潮成就了台积电,和后入局的三星这样的芯片代工企业。
同时也成就了台湾地区和韩国在芯片产业的地位不断提高,而马来西亚的芯片生意则跟着没落了。
插播一下马来西亚成长的烦恼
虽然进入90年代后,马来西亚的芯片业不咋地了,但是国家整体经济的势头还算不错。1991年,他们再次改革,搞了个国家发展政策,一方面是解决70年代新经济政策(NEP)出台后严重的腐败问题。第二呢,就是更进一步缩小种族之间的财富差距。更平均的发展,核心就是刺激马来人在经济中的份额。
这里还想稍微补充多讲两句,虽然和芯片不直接有关,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马来西亚的经济环境。要说调和当地的多种族多文化,一直让马来西亚政府头疼,尤其是马来人和华人的关系,一路都在影响着马来西亚的命运,比如当初“赶走”新加坡,还有刺激NEP新经济政策出台的“五一三”事件,都和这个矛盾有关。
为什么会有这重矛盾呢?我们简单地说,华人在马来西亚是绝对的少数民族,但却占据大量的资源,是最有钱的种族。相反虽然马来西亚有70%是马来人,比例最高,但都集中在社会收入的底层,这种落差自然就产生矛盾。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衡呢?这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了,我们之前也说过,华人很早就有来马来西亚做生意,当地华人一直就有经商传统,到了殖民时期,主要的生意也都是当地华人在做,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当地华人也是一直积极参与马来西亚的商业活动。而本土的马来人自古都是从事农业和渔业为主,马来西亚建国以来,马来人在商业和工业上有进步,但是进步速度没有那么快。
偏心政策卓有成效吗?
所以你会发现,马来西亚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和马来人不满自己财富太少有关,包括这里说到的国家发展政策取代NEP,也和这个有关,在70年提出NEP之前,马来西亚企业只有2.4%是属于马来人的,NEP制定了目标就是把这个比例提高到30%,并把外企比例从63%降到30%,同时出台的还有很多种族指标,涉及包括奖学金,上学,房屋等等方方面面。
结果几十年下来,政策为此变了几次,马来人企业比例的目标也没实现,而各种指标多多少少了束缚马来西亚的发展,最终在2009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弃了30%马来人企业的目标。虽然对上市公司还是有马来人持股要求,但更开放的马来西亚有利于更好地抓住之后的芯片机会。
言归正传,90年代和2000年初,马来西亚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慢慢放开货币政策,在2005年实现浮动汇率,制造业和工业继续发展,政策和政局有过一些动荡,新冠爆发时,一度打击了旅游和出口,这一段就不细说了,这里我们还是回到芯片。
被美国和疫情砸来的芯片复苏
疫情虽然一度影响了马来西亚的旅游和出口,但是却加快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其实从2018年,特朗普带头挑起中美贸易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而疫情期间各种供应链被干扰,让更多企业,特别是芯片企业,不管是从天灾,还是人祸的角度考虑,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建立更分散更抗压的供应链。
这就成了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的新机遇,也算是渔翁得利了!
除了具有超过半个世纪芯片加工史,马来西亚还具有政策相对稳定,自然灾害少。交通便利,英文普及度高,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所以成了很多芯片公司新布局的首选。
从欧美,到日韩,大批企业这两年开始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
比如说德国的英飞凌正在马来西亚的居林,建设70亿美元规模的芯片生产基地,号称会是全世界最大的碳化硅芯片厂。
碳化硅芯片就是电车,风力发电等等必不可少的芯片。而且英飞凌现在在马来西亚的员工比在自己老家德国的员工还要多,感觉都是All in 马来西亚的节奏呀?英特尔也宣布降投资70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包括相当先进的3D芯片包装厂,并把马来西亚变成自己在亚洲的核心生产基地。
去年一年,光是马来西亚的科技中心槟城获得的海外直接投资就达到128亿美元,超过2013到2020年的总和。
海外投资也带动了整个当地芯片产业生态,当地的创新企业,配套企业也跟着成长起来,就连工业用地的价格,工人的薪水也在跟着上涨,甚至交通都变得更堵了。
在2023年,马来西亚已经获得全球半导体包装,组装和测试产业13%的份额,成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而这个行业产生的经济价值达到了马来西亚GDP的约四分之一。
马来西亚能抓住机会吗?
马来西亚政府当然也是相当看中眼前的机会,按照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说,这是马来西亚历史性的关键时刻。
为了支持芯片行业,马来西亚在去年9月提出了NIMP 2030工业总体规划,其中有多内容都和支持芯片产业有关,包括减税的优惠政策,同时为了方便建厂,马来西亚接连启动新的工业园区。
当然马来西亚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烦恼,外部要面临来自泰国,印度,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竞争,内部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另外就是没有当地龙头企业,现在马来西亚依然处于芯片产业的下游。
虽然马来西亚很有意愿向上游发展,但是没有人才和领头企业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基础设施方面,缺乏绿色能源也是阻碍吸引更多国际大企业上的难点。怎么说,运气砸来,能不能接住还是得看实力!
你怎么看马来西亚的复苏呢?你觉得这波儿复苏真的能长久么?能否带来马来西亚经济的大转折?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答案。
文中非原创视频截图且未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所有
「商业侦探佳」系列视频
系三橙传媒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