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事,据观察者网报道,欧盟中国商会透露,就在前两天,一家中国企业在波兰和荷兰的办公地点,遭到了欧盟的“黎明突袭”。什么叫“黎明突袭”呢?就是事先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冲上门搜查。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外国补贴条例》生效以后,这是第一次公开确认,对企业“突袭检查”,就用到了中国企业的头上。而且,近两个月来,欧盟拿着这个“条例”,发起了四起调查,全部都是针对中国企业的,无一例外,涉及的都是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电动汽车等。

另外,欧委会还宣布,要动用《国际采购工具》法案,调查欧洲企业,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开招标情况,相关法案在2022年6月通过以后,这是第一次被动用,又是用在中国头上。

欧盟对华连续“出牌”,体现了欧盟的战略意图。一方面,欧盟这是在配合美国,打压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在美国和欧盟,电动汽车将占近五分之一的比例;而在中国,几乎每三辆汽车当中,就会有一辆是电动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排当然是好事,但对欧美国家来说,他们竞争不过中国,份额都被中企占了,那就不是好事了。根据预测,今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增加到1000万辆左右,占全球总销量的近60%。

这样的市场份额,无疑让西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全球新能源的赛道上,西方企业在成本和技术上,逐渐失去了优势,他们担心在未来的绿色竞赛中,失去主导权。所以,他们选择通过政治手段,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还指责中国“倾销”清洁能源,试图减缓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前进脚步。

另一方面,欧洲议会大选也快要到了,一些政客和利益集团,试图通过这些针对中国企业的行动,展示其在全球贸易规则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为国内的相关产业,缓解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市场压力。最终的目的,就是争取选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欧盟这样颠倒黑白,就连全球最大油企,沙特阿美公司的CEO都看不下去了,站出来给中国鸣不平,说中国降低了太阳能成本,在帮助西方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面对欧盟频繁“亮剑”的行为,沙特巨头的驳斥,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中国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只信奉“实力至上”,中国对他们越让步,他们就越会得寸进尺,只有放弃幻想,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避免类似事情继续发生。

正所谓:欧盟亮剑意何求,

突袭华企难罢休。

实力为基方立国,

让步只招敌更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