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叶剑英来到武汉视察工作,在这里他遇见了曾经的好友——何长工

两位老人并肩走在铺满石子的道路上,头上的绿荫遮蔽日光,在地面洒下点点斑驳。

“好久不见,你的身子骨看上去还是这么硬朗。”

叶剑英看着何长工有些瘦削的身体,打趣着说。

“这个日子不过是过一天,少一天罢了。”

何长工长叹,无奈地摇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叶剑英的步伐一顿,他的脸色变得悲伤起来说:

“我能感觉到那一天正在慢慢到来,现在我已经84岁了,阎王爷随时可以来取我的命。”

何长工快步走向前去,推了推叶剑英,示意他接着往前走,说:

“你的身体情况还好,多注意休息,阎王爷不会这么轻易来的,我就不信你斗不过他!”

叶剑英眺望远方,眼神中透着一股淡淡的悲伤,他说:

“只可惜我还有一个愿望,目前看来已经很难实现了……”

听了叶剑英的愿望后,何长工伸出手去想要安慰叶剑英,可是又缩了回来,他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站在叶剑英的身旁,和他一起望向远处的风景。

在溪水的另一头,是一片富有生机的绿林。

叶剑英的愿望是什么呢?此时的他为什么如此悲伤?叶剑英的身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急转直下

叶剑英的身体一直都很硬朗,在工作闲暇之时,他不会坐车,而是选择徒步前去好友的家中喝茶聊天。

在工作最繁忙时,叶剑英也不服输,一直坚持到把所有任务做完才肯休息,他的房间灯常常到凌晨才熄灭。

“你不用,放在那里就会坏,身体也是一样。”

身旁的人劝叶剑英要注意休息,别为工作常常熬夜到凌晨,叶剑英却毫不在意地笑了起来,并且用这句话搪塞过去。

直到1979年,叶剑英如往常一样度过一个繁忙的工作日后,准备起身去泡杯热茶喝,结果他刚刚拿起水壶,就发现水壶比以前重了几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叶剑英并没有在意,直到过了几天,叶剑英再次提起水壶,突然眼前一黑,外壳有些发黑的水壶就这样重重跌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叶剑英本想将水壶捡起,却发现自己的双手正不受控制地抖动着,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停止这要命的抖动。

这件事情后,叶剑英的家人劝他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可是他却不以为意,随意挥挥手说:

“不过是没有休息好,过几天就好了,去什么医院呢?”
“你不去医院做个检查,又怎么知道身体的具体情况?我看还是去吧。”

身边无数关切的眼神刺过来,让叶剑英觉得浑身不自在。

经不住家人的再三劝说,叶剑英还是让家人陪伴自己一起去了医院。

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叶剑英已经有些劳累,他坐在病床上,看着医院洁白的墙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叶先生,您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医生拿着三张单子,一脸严肃地走过来。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叶剑英小声地嘟囔一句,随后满脸笑容地走向前去。

“医生,您别不说话啊,这样看着我,我心慌。”

叶剑英看着医生严肃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开了一句玩笑。

“您的情况有些复杂,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休息,这个病极易引发并发症,特别是肺炎。”

医生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

“医生,您就别绕圈子了,快说吧!”

叶剑英打断医生的话,看着医生的眼睛说。

医生说:

“是帕金森氏病,这种病不仅会使患者的行动渐渐迟缓,而且还会让免疫功能受到损伤,从今天起,任何一个小感冒都值得您注意。”

叶剑英立刻回答:

“接下来我还要去山东视察工作呢,这个事情可不能耽搁。”

医生用关切的眼神望着叶剑英:

“还是身体重要,工作能推的话,就往后面放一放吧。”

叶剑英没有说话,只是望着手上的三张单子,眼神复杂。

许久之后,叶剑英站起身来,对着医生道谢后,转身走出房门,临别前他说了一句话:

“这个病我听说过,确实有些严重。不过究竟是身体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我想,还是工作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渐严重

同年7月,叶剑英不顾家人的阻拦,毅然决然踏上去往山东的行程,他决心要先将工作解决,再去休息。

可是刚刚来到山东,叶剑英就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不仅头晕目眩,而且常常咳嗽,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天晚上,深受失眠所扰的叶剑英披着外套走出房门透气,头上一轮清亮的月亮将温柔的月光洒在他的头上,整个人散发着神圣的气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看着柔美的月光,叶剑英不由赞叹道。

此时一股寒风袭来,将身旁的树木吹得哗哗作响,叶剑英抓紧外套,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月亮,回房去了。

这一夜之后,叶剑英由于受了风寒,感冒了好几天,最后发展成严重的肺炎,整天咳嗽不止,好几次还吐出带有血丝的痰液,这把治疗叶剑英的医生们吓得不轻。

“叶先生,您的病情很严重,希望您现在离开烟台,回家好好休息。”叶剑英的医生建议他先回家休息。

叶剑英却摇摇头说:

“我来山东既不是来休假的,也不是来看病的,我是来视察工作的。这里的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够先回去呢?”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叶剑英的肺炎症状渐渐缓解,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叶剑英提前出院。

刚刚从鬼门关闯荡一遭,叶剑英的身体看上去格外虚弱,本来健壮的体格如今都变得有些瘦小,健康的活力似乎正一点点从他苍老的身躯里流走。

这时所有人都劝叶剑英不要再四处奔波,安心待在家里好好养病。

但是已经奔波一生的叶剑英,又怎么会习惯待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干呢?

1981年,叶剑英收拾好行囊,即将前往武汉视察工作。

叶剑英的家人将他的手按住,不让他继续收拾行李,并且说:

“上次你去山东染了风寒,最后发展成肺炎,这多严重?多吓人!怎么现在你又要去武汉呢?”

叶剑英知道家人也是关心自己,他暂时停下忙碌的双手,带着和蔼的笑容说:

“这次去武汉对我来说有很特殊的意义,何长工也在那里,我要见他一面。”

看到家人脸上还带着犹豫的神色,叶剑英用更加坚定的语气说:

“我一定会注意好身体的,再说,有何长工在那儿,你们还怕我有个三长两短不成?”

在一番软磨硬泡之下,叶剑英终于如愿提起行李,来到心心念念的武汉。

在做好一切工作后,叶剑英来到何长工的住所,打算和这位老友一起促膝长谈。

两位老人一见面,激动的泪水就已经打湿眼眶,他们的身体由于巨大的喜悦而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们谈了很久,吃过午饭后,相约一起出去走走。

看着身旁美丽的风景,两个人的心情却逐渐沉重,叶剑英叹息着,说:

“如今我已经84岁了,恐怕不久之后就能亲眼看到阎王爷催命。”

何长工安慰他,说:

“你的身子骨还硬朗,那一天还早着呢!”

叶剑英的心情依旧沉重,他继续说:

“我自己的身体我明白,只可惜,我还有一个愿望,我想要跨越三个世纪,亲眼看看21世纪的中国,只可惜,已经很难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叶剑英的话,何长工也不再说话,他沉默地走到叶剑英的身边,将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这样的安慰,无声却极具力量。

何长工自己也明白,到了他们这个岁数,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何长工自己又何尝感觉不到呢?每天早上起床时,几块不听话的骨头吱吱作响;每天中午吃饭时,右手总是拿不稳筷子;每天晚上睡觉时,曾经受过的伤,如今又开始隐隐作痛。

很快,到了离别的时刻,叶剑英向着何长工挥手,让他不必再远送。

何长工依旧依依不舍地送了很远,他看着渐行渐远的叶剑英,落寞地说:“见一面少一面咯……”

从武汉回来之后,叶剑英的身体日渐衰弱,本来就没有多少黑发的头顶,如今已经被岁月完全漂白。

1983年,叶剑英如同往常一样整理着会议纪要,突然感觉到心口传来一阵难受的绞痛。

他没有多在意,习惯性地揉揉胸口,继续对着眼前的纸张开始工作。

但是胸口传来的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痛,就像一只有力的手臂,用力挥舞着手中的木条,狠狠向着脆弱的皮骨打去。

“咚咚咚……”叶剑英似乎听到心脏痛苦地哀鸣

实在支撑不住,叶剑英去了医院。

来到医院后,医生无奈地看着叶剑英,对他说:

“这是急性的心肌梗塞,而且无法根治,只能慢慢疗养。”

叶剑英听后,没有流露出伤心的神色,他说

“我怎么好意思疗养呢?一线还有很多同志正在拼命工作。”

虽然叶剑英的病情正在一天天恶化,但是他还是经常和同志们一起外出视察工作,实事求是地检验各地工作的真实情况,给一线同志带来最亲切的问候。

在长期地奔波劳累之下,叶剑英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

1984年,叶剑英陷入一场严重的高烧之中,整个人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神志清醒的时间微乎其微。

一天夜里,叶剑英的房间传来异响,等保健医生过去一看,才发现叶剑英的枕头已经被秽物弄脏,狼狈不堪。

保健医生看到这一场景,连忙开始急救措施,因为病人在无意识状态下呕吐,极其容易堵塞呼吸道。

果然如医生所料,叶剑英的呼吸道已经被堵塞,如果再晚来一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之后,叶剑英逐渐醒来,身上的高烧也渐渐退去,他开玩笑说

“就像是和小鬼子又打了一仗,最终还是我们胜利!”

1985年9月,叶剑英又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联合其他63位老同志一起向中央递交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寄给十二届四中全会的。

“尊敬的党组织,我们已决心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应该把好机会留给其他人,让他们能多成长,多发展,多为国家做贡献。”

叶剑英和其他同志的淡泊名利,让许多德才兼备的同志有了更好的机会能够进入中央学习。

在这封信递交出去后不久,叶剑英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在日渐衰弱,特别是胸口那颗不停跳动的心脏,就像是有人死死扼住它一般,叫人喘不过气。

1986年10月,叶剑英又一次来到医院,这时他已经昏迷不醒,在一次次濒临死亡的心颤之中,医生都把他抢救了回来。

但是直到最后一次,无论心脏起搏器如何在叶剑英的身上运转,他都没有丝毫的反应。

1986年10月22日,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叶剑英同志逝世,享年89岁。

得到这个消息的何长工悲痛万分,在日后的时间里,他一直郁郁寡欢。

最后,何长工于1987年12月逝世,享年87岁。

叶剑英的一生值得尊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难以磨灭的贡献。

回首往昔

叶剑英的去世,让国人感到万分悲痛。

北京新华社对于叶剑英的离世,写下这么一句话——“叶剑英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叶剑英同志在青年时期就受到革命的熏陶,毅然决然加入革命队伍之中,他在早年时期一直跟随在孙中山的身边。

陈炯明叛变时,还是叶剑英挺身而出,率领部队为孙中山争取宝贵的撤退时间。

在红军长征时,叶剑英是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当时的他扛着敌人的层层追捕,冒着敌人的炮火追击,在受伤之后,仍然坚持带领队伍继续前行、作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叶剑英毫不畏惧敌人的枪林弹雨,打出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

新中国建立之后,叶剑英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不顾身体的疲惫,接下剿匪,发展经济,维持地方稳定等任务,并且完成得十分出色。

就连毛主席也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夸奖他: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对叶剑英最大的赞扬,他这一生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对祖国绝对忠诚。

周恩来同志这样形容叶剑英——“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虽然叶剑英同志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身边,可是他勤劳俭朴,无私无畏的身躯依旧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叶剑英同志想要跨越三个世纪,亲眼见证21世纪新中国发展的愿望未能实现。

但是作为新中国的下一代,我们目睹21世纪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国家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如果这些影像能够回到20世纪末,让病入膏肓的叶剑英同志亲眼看看强盛的新中国。

那么将英雄无悔,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