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通知,内容包括取消限购、商品房不再实施公证摇号选房等,4月29日起正式施行。

成都之所以急匆匆的放开房价,可能和楼市成交有关:2024年3月成都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分别成交8924套、18771套,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41.9%、33.4%

而五一之前,南京、长沙,也同步放开限购,其中,南京祭出楼市重磅大招,购房可直接落户;而作为楼市调控“模范生”的长沙也全面取消了限购近一年以来,全国已有约35城放松限购政策

截至目前,除海南省外,核心城市中现在只剩包括北上广深和杭州的新房、西安核心区,还有天津,仍维持限购政策。可以预料的是,这些城市放开限购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问题是,放开限购,能救房价吗?

我的结论是很难。

我们先看这一轮房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是政府打压房价不让房价涨吗?在我的角度看,并不是,政府现在的救市力度,大家都看在眼里。各地都有救市政策,包括但不限于首付降低,房贷利率降低。毕竟现在财政也很紧张,房子不好卖,开放商也就不拿地,开发商不拿地的话,那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上不来。

所以,房子虽然一直被调侃成经济的夜壶,但是说实话,目前的阶段,夜壶是应该被提出来用的,而不是希望夜壶漏的。

这也是各地将前几年出台的各种限制措施都取消掉的原因。那房产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要说下跌,我们先看我们的楼市是怎么涨出来的。说的不好听,就是这个泡沫怎么吹起来的。

因为并非正式节目,我也说的简单点。

中国的楼市,是人口、城镇化以及分税制这三个共同推起来的。

从需求段,新中国一共有三次婴儿潮,分别是50 年到 58 年,62 年-75 年,81 年-97 年,第二第三阶段的婴儿潮,年均出生人口数在 2300万以上。随着经济发展,这些新增的人口进入城市,不断的推高城镇化和住房需求。

可以这么说,自中国住房商品化以来,只有房价涨,而无房价跌,而即便中间有阴跌的时间,往往之后也被更高的涨幅给掩盖。因此,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房价跌是不可能跌的,而这种追涨的心理。最后的结果是——

买房这件事情,你只需要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只要有能力,不管自有资金也好,还是拆解资金也罢,都会进入楼市,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而不断上涨的房价的财富效应,和这种羊群效应叠加,也在不断助力,推高房地产。

而从供给端来看: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的的财源,大头都来自于土地,维持楼市的超额价格和交易频次,也是维持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房地产市场化的三十多年,中国确实是赶英超美,不仅房价收入比,还是收入债务比,都远远甩世界其他国家一大截了。

那什么时候,这种势头会停止呢?

从邻国日韩来看,那就是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停滞

90 年代,日本战后 40 年的高速发展的势头开始停滞,城镇化已经达到 60%,房价开始进入萎靡通道。而中国,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比当年的日本还高,已经达到66%;

日本1990年宏观杠杆率277%,中国2022年281.8%;

对比人均GDP,现在的中国甚至还比不上1990年时的日本。即使不考虑通胀,中国2022年人均GDP也就只有1990年日本的一半。

如果以美国为参照物,1990年时的日本比当时美国的人均GDP还要高,当下的中国,人均GDP只有现在美国的不到六分之一;

从人口总量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在2022年出现由增转降,而日本人口在1990年后仍增长了19年,到2008年开始负增长;

对比完几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2024年的中国比1990年的日本,城镇化率更高,杠杆率更高,人口更老,但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如日本。如果说我们的楼市,面临比 90 年代日本更严峻的考验,应该不算夸大其词。

国家统计局前段时间说,我国的房地产还有支撑,给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改善方面的需求,也就是从 90 平的刚需,换到更大更好的房子里面的需求。

第二就是农民工,还有将近1.2亿进城农民工是没有买房的,他们也积攒了很大一部分的购房需求,我们城镇化率 66% 还有继续向上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层同样也认为:房价的支撑在于继续提高城镇化,在于继续释放,大家换房以及购房的需求。

统计局的数据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需求有没有问题,也没有问题。

但是要考虑的有效需求和伪需求。

有效需求指的是,我想买,并且我垫垫脚真买得起。伪需求就是我想买,但是也仅仅停留在想的这个阶段。

以汽车为例,劳斯莱斯在中国一年的销量,也就六七千辆。你说中国十四亿人,对劳斯莱斯没有向往,没有需求吗?不是,是我们的购买力没办法支撑这个需求,所以他就是伪需求。

有房的要换更大更好的房,很多人面临的前提是——先卖房,而卖房的前提是——有人来接盘,如果没有人来接目前的盘,那换房也是无稽之谈。

况且,即便卖房换购更大更好的住房,也意味着要在目前的负债基础上,继续增加扩大负债。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在对未来预期没有重大改观的前提下,增加负债必然不是现在大家的首选项。

我们现在的居民部门的债务收入比已经接近150%了,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5 成,比发达国家高出 3 成

我们老是调侃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超前消费,那实际上,我们比他们超前消费的更狠。不过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负债更多是消费负债,我们的负债集中在房产端。

而对于1.2 亿农民工,我在之前的节目里就阐释过了,以当前的房价,也是完全超支他们的购买力的。

所以纸面上的需求和真实世界的有效需求,是存在巨大的隔阂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放开限购,可能能够让某些核心地区继续虹吸其他非核心地区的需求,保证核心区的房价不跌,甚至微涨,但是希望这点需求拯救整个楼市,可能有点天真了。

而这也是我一直认为一线核心区到现在还不放开限购的直接原因,因为北上广深放开,那就是虹吸全国的购房需求了。前几天南京放开限购,加了很重要的一条买房就落户,说白了也就是南京不装了,我抢跑了。

可以说,需求端保房价,目前形势下,可能性不大。那从供给端来保房价呢?比如说政府将不少在建的或者烂尾楼收购变成廉租房,减少市场房屋供给,这样能不能保房价呢?

能,但没必要。保房价的意义,在于维持财源源源不断,能够赚钱。但是,如果要降低目前市场上的存量供给,要花多少钱呢?高盛做过一个估算,将政府持有公共房屋比例从 5% 提升到 30%,预估要花 4-6 万亿。而我们一年的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也才 5 万亿左右。不要说,能不能负担这笔支出,即便负担了,最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正面效益。

所以,综合来看,限购放开,对目前的房价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的建议是:苟住。

如果真需要购房,就做好房价继续下跌的准备。什么时候会企稳,甚至说反弹,这个不好说,但是美日韩都有之前的案例可以借鉴,点赞过 1000,我们再来说。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节目,视频文稿将发布在同名公众号,我们下期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