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口银行多次因贷款业务管理不规范被罚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何梓嫣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汉口银行”)因存在十四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485万元罚款;时任襄阳分行行长助理程志、恩施分行授信审查部副总经理梁启彬、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谭爱民在贷款业务管理中失责,受到警告处罚;总行营业部总经理董国庆受到警告并罚款5万元。

此次汉口银行被罚大部分违规事由与贷款业务相关,而从去年以来,汉口银行的多张罚单均涉及贷款业务违规。原董事长离任不久后被双开、百万罚单牵出的骗贷大案,汉口银行深陷舆论漩涡,银行盈利表现、资产质量亦不尽如人意,暴露出其持续经营的风险。

多次因贷款业务被罚

处罚信息显示,汉口银行所涉及的违规事实包括信贷管理不到位,以贷转存质押放贷;违规审批发放用途不合规的流动资金贷款;违规向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且部分资金用于偿还本行风险贷款;个人贷款面谈面签制度执行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形成损失核销;应收账款审查不严,贷款形成不良;通过内部账户违规操作延缓风险暴露;通过以贷还贷、以贷收息、利息挂账缓收等方式掩盖信贷资产质量;以“换壳”的方式承接债务,掩盖不良贷款;贸易背景审核不严,信用证议付款转存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不实;理财资金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贷款管理不审慎,形成不良等。

在此次违规事由当中,汉口银行违规向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或存在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限制性领域。2021年,原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曾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规定银行经营性贷款不能流向房地产领域,同时要求银行加强贷款“期限、抵押物、贷中贷后”管理,以及加强银行内控及中介管理等内容。而去年,一份“恒大所欠银行贷款明细列表”在网络中流传,汉口银行牵涉其中,多笔相关贷款或已形成坏账。目前看来,汉口银行在房地产项目上的合规风控仍有待加强。

去年,汉口银行及旗下支行收到了多张罚单,所涉及问题亦均与贷款业务违规相关,罚款超过600万。

去年6月,汉口银行宜昌分行因以自有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并承担实质性风险,被罚款25万元;7月,汉口银行通过贷款承接本行违约信托,延缓风险暴露被罚款30万元;9月,汉口银行及水果湖支行因未严格按异地客户授信审查要求审批业务、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通过贷款承接本行违约信托延缓风险暴露,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以自有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并承担实质性风险问题收两张罚单,被罚365万;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汉口银行重庆分行因信贷资金被挪用等五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9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曾掌舵汉口银行14年的前董事长陈新民,因在职期间“靠金融吃金融”,违规发放贷款,挪用公款,并利用职务为他人在贷款方面牟利,影响恶劣,最终被“双开”。而汉口银行水果湖支行的罚单牵出了1.5亿骗贷案,河南迪汇达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迪汇达公司”)因贷款到期而申请续贷和重新办理授信,需汉口银行客户经理与借款人下游购销商当面会签三方协议,但时任客户经理刘志某、康某、王某未按规定到迪汇达公司的下游购销商签订《货款支付三方合作协议》,而是将上述协议交给迪汇达公司人员,迪汇达公司人员加盖虚假印章后交还取得1.5亿元授信额度。而迪汇达公司早在建厂时就背负民间债务,后因经营不善停产,银行因此背负巨大损失。

经营持续承压

在接连不断的罚单以及金融反腐背景下,汉口银行的负面影响仍持续至今。与此同时,汉口银行不仅资产质量承压,盈利能力亦出现下滑。

今年1月,汉口银行公布了2024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发行计划披露了2023年部分经营成绩。2023年末,汉口银行营业收入85.49亿元、利润总额6.15亿元,净利润14.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3%、-53.48%、-24.56%,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1-2023年,汉口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分别为4.55%、6.11%、4.45%,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27%、0.39%、0.28%。《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要求,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不应低于11%,汉口银行连续三年盈利指标未达到监管要求。

今年2月,中诚信国际对汉口银行的评级报告显示,由于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免税资产占比较高,近年来汉口银行所得税费用持续为负。去年9月末,汉口银行金融投资余额较年初增长11.73%至1928.55亿元,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合计占比63.09%,较年初上升3.43个百分点;企业债占比14.21%,资管、信托计划和债权融资计划合计占比3.4%。也即是说,近几年汉口银行的所得税费用一直为负数,已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净利润的大幅下滑。

汉口银行的资产质量亦在持续下行。截至2023年末,汉口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64%,相比上一年三季度末的2.77%下降0.31个百分点,与2022年末持平。即使已进行压降,其不良贷款率仍高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的平均值。

2023年末,汉口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41.34%,低于150%的监管红线。值得一提的是,2020-2022年,汉口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36.52%、135.45%、140.63%,其拨备覆盖率已连续四年低于150%的监管红线。2023年末,汉口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17%,亦低于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15.06%的资本充足率均值;而83.38%的存贷比超过监管75%的要求。在净利润下跌、拨备覆盖率较低且资本充足率偏低的情况下,汉口银行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正在暴露。

遭到“清仓”式转让股权

在整体经营承压的同时,汉口银行的股权亦遭到多家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今年4月25-26日,武汉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在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拍卖持有的汉口银行22.95万股份,起拍价为102.6万元,即4.47元/股。

2023年12月20日,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三局”)持有汉口银行的2464.92万股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挂牌时间至2024年1月17日,转让底价为1.25亿元。而早在2023年11月21日,中建三局就挂牌转让过一次该笔股权,底价为1.39亿元。也即是说,第二次挂牌转让底价较上次底价打了9折,下降到了1.25亿元。因信息披露结束日在今年4月29日,目前尚未能看到该笔股权的具体拍卖情况。

此前,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轻控股武汉轻工院有限公司、中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股东分别挂牌转让了汉口银行3000万股、6.15万股、21.3万股、5535万股份,几乎直接“出清”所持的汉口银行股权。另外,企查查显示,汉口银行有超10亿股权处于出质状态当中。而企业预警通显示,汉口银行有2.13亿股权被司法冻结,其中持有汉口银行第六大股东福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14%,其持有汉口银行1.52亿股权被司法冻结。可见,目前汉口银行的股权尚处于较不稳定的阶段。

上述转让汉口银行股权的股东多为国有企业,而出清的目的,无论是政策需求聚焦主业还是因该行相较黯淡的经营现状割肉止损,对汉口银行的口碑、形象均造成不利影响。合规内控频频触监管红线、盈利下滑、资产质量的下行压力,都是需要汉口银行需正视的问题,亦是其IPO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记者就银行业绩、处罚事宜等问题致电致函汉口银行,该行仅在电话中向记者回复已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