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据网信中国消息,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

通知提出,目标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遏制“自媒体”摆拍造假风,压缩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空间,提升“自媒体”发布信息可信度。

多项整治重点中,“自导自演式造假”排在首位,这也是当下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重灾区。一段时间以来,连续多起引发高度关注的事件,被证实是造假“摆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之后刷屏的“秦朗丢寒假作业”事件,引人同情的“女外卖骑手深夜送餐期间车辆被盗”事件,触及女性安全议题的“女子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事件,拿婆媳关系说事的“给住院婆婆吃泡面”事件……这些事无一不是被人当成真实的新闻传播,讨论,制造对立,渲染焦虑,疯狂地占用公共资源,抢夺网民眼球之后,结果被证实是有人为圈粉引流故意炮制的“摆拍”谎言。

虚假摆拍严重污染网络生态,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不但让网友感觉“三观尽毁”“浪费感情”,而且蓄意制造社会矛盾,污染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已经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中央网信办此时出手,非常有必要,效果也令人期待。

虚假摆拍视频是网络不实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质依然是制造假象,混淆事实,误导公众认知、影响公众判断。部分“摆拍”视频因为题材逗趣,内容夸张,被视为是出于娱乐、搞笑的目的,一些网友也被这一说法“洗脑”,认为追求真实是权威媒体的事,自媒体追求流量无可厚非,发一些无伤大雅的“摆拍段子”,大家笑笑不就过去了?

众多案例证明,看者或许无意,拍者一定有算盘。自媒体随便发段摆拍视频,被当成真事一样传播,引发巨大关注和争议,让网民互相攻讦,争吵不休,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大家真的是笑笑就过去了吗?别高估了部分网民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别低估了一些自媒体玩弄人心,哗众取宠的手段。

如何整治虚假信息,已经是网络治理的老议题,各方早已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而“防胜于治”基本已经成为共识。互联网时代,信息就像水流,一旦决堤泛滥,很难堵住,尤其是“虚假低俗”的污水,因为会添加各种刺激眼球、煽动情绪的“佐料”,更会蔓延得飞快,光靠事发之后来堵,是很难堵住的。要拦截、清除虚假摆拍的污流,关键在于坚决亮剑,形成合力,正本清源。

那么虚假摆拍的源头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的创作者和发布者,正是因为部分创作者难以遏制流量冲动,为了利用大众猎奇心理和盲从心态,故意模糊造假和真实界限,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欺骗公众,扰乱秩序,虚假摆拍视频才会层出不穷,甚至形成了产业链。

前述案例中,摆拍造假者都受到了法律和平台的严惩,部分博主被行拘,其账号基本上都被封号或禁言,四川凉山数名网红除虚假摆拍、营造人设外,还因直播带货涉及虚假宣传和销售伪劣产品被判刑。可见,现在法律对于虚假摆拍的人也好,团队也好,就是重拳整治的态度,一旦发现必然会严肃处理,只要坚持这一高压态势,相信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能明晰底线和红线,摒弃侥幸心理,引以为戒,遵规守法,流量虽好,取之有道。

另一整治源头就是平台推荐及监管机制,对于虚假摆拍行为,平台的识别手段要更多元,处理反应要更迅速,不要每次都是等到全网传遍了,网友纷纷举报,闹得沸沸扬扬了再出手。内容治理规范要完善,技术手段识别要升级,人工审核力度要加大,处理网友的投诉要及时,对于疑似虚假摆拍的内容,要坚决地限流封禁,抹除不当增粉,让这些摆拍者不可能吃到流量的甜头,自然也就没有了造假的动力。一定要以强有力的监管,动真格的手段,督促平台将“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的规定落到实处,让虚假摆拍再没有任何生存的土壤。

专项行动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是对各类不实信息的清理整治,绝对不是一阵风。中央网信办明确要求,各地网信部门要将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指导平台加强对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的预判、预警、预防,不断完善长效治理措施,加强对“自媒体”教育引导,强化约束和规范。所有网民也应要认清虚假摆拍的危害,善于识别和抵制不实信息,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共同治理,一起建设更为真诚、清朗的网络信息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