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因而相对于其他朝代,清朝钱币的留存量要多一些,清朝钱币中又以京局钱币最为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局是指清朝设在京师北京城内隶属户部的宝泉局和隶属工部的宝源局两个中央造币局,二者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从顺治元年(1644 年)开始在京城设立钱局,直至宣统三年(1911 年)裁撤宝泉局,在二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京局铸钱的质量和数量一直在全国各钱局中独占鳌头。

那么,该如何品鉴京局钱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钱”

作为清朝中央政府的造币机构,宝泉和宝源两局与各地方造币局相比,其设置时间最早、铸造时间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种类最全。

统观京局铸币,主要有以下七个特点。

其一是铸造精美。因为京局由朝廷直接管理,铸钱程序严格规范,监督体制健全,工匠技艺较高,故铸造出来的钱币大都异常精美。

京局钱币铸工精湛,工整美观,轮廓异常精整,穿口非常精致。

其二是形制规范。大都按照朝廷认可的样钱标准铸造。钱文正面铸有“××通宝”字样,咸丰以后因铸有当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大钱。

钱文开始有“××重宝”“××元宝”等字样。钱币背面均铸有宝泉、宝源两钱局的简称,文字为汉字或满汉文并用。雍正以后,以背面铸两个满文为通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平钱大都在2.3毫米~2.5毫米。

其三是文字大都为楷书,书写规范。京局钱文字体是空前的工整和统一,大都为楷书对读,文字钢劲有力。

其四是朝廷严格控制金属配料比例。

整个清代,政府对钱币的材质有着明确的规定,其金属成分主要是铜和铅,只是在不同阶段含量有所变化。

清初对币材的规定与明末铸钱相同,铸钱定制为“铜七铅三”。康熙二十三年改为“铜六铅四”。

雍正五年币材的含铜量再次降低,为“铜铅各半”。

其五是承担了全国各地钱局部颁样钱铸造的重任。

清朝社会广泛使用的铜钱,无论是在铸造方面,还是在发行方面,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铸钱之前,必先选取钱样。

送审合格之后再雕刻祖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一枚钱币,从设计到铸造成型,需要历经雕母、母钱、样钱等完整过程。朝廷授权宝泉局依制铸造标准钱币式样,代表朝廷颁发给地方铸钱局。

我们将这种样钱称之为“部颁样钱”。

地方钱局从属于宝泉局,需按照宝泉局颁发的样钱版式、尺寸、重量鼓铸钱币。每年各个钱局的铸钱数量也要统计上报户部,并留档备查。

部颁样钱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标准,其地位十分重要。清代初期各地钱局铸造钱币时基本都按宝泉局的部颁样钱形制鼓铸,乾隆中后期开始走样。

到咸丰以后,部颁样钱已大都流于形式。部颁样钱的基本特征是文字精美、笔划锋利;边轮大多呈直边;钱体正背面都经过打磨。

其六是钱背有星月纹者。

现在,我们看到的宝泉局所铸造的咸丰当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大钱背面“当”字两旁铸有左月右星者,不同于宝泉局所铸其他大钱。

据考证,这种带星月纹的大钱是克勤郡王庆惠捐铜所铸。

爱新觉罗·庆惠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克勤毅郡王岳托后裔,是第十四代克勤郡王,于1842年承袭郡王位。

咸丰三年,为补充军费开支、协济八旗兵饷,分管户部事务的内阁大臣克勤郡王庆惠等人积极想方设法为朝廷开源,奏请“捐铜铸钱”,咸丰帝准奏。

克勤郡王庆惠等在奉旨督办过程中,欲开设新钱局仿造宝泉、宝源两局铸钱的办法,专门铸造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但这条奏议未得到咸丰帝的批准,只允许京城宝泉局铸造一批背有星月纹的大钱作为庆惠捐铜的标记。

克勤郡王捐铜所铸的咸丰大钱材料主要有黄铜和红铜两种,另有部分铁钱和铅钱。

因只试铸发行了几个月,所以数量较少,但铸造极其精美,属于咸丰大钱中的珍贵币种。

其七是代铸宫钱。宫钱产生于唐代,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宫钱是由宝泉局官炉铸造,主要用于皇宫的节日庆典装饰。每年腊月负责铸造宫钱的宝泉局都要把一批精铸的宫钱送入皇宫,作为宫灯的钱坠。

清代宫钱,一般正面是年号,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图,或者吉语等。

因为是专供宫廷使用,所以宫钱使用的铜质是精黄铜,而且制作非常精致。所以在我国古钱的收藏和研究中,清朝钱币具有突出的地位。

当时全国各地有三十多个铸钱局,在这些诸多的钱局铸币中,京局钱币又是独具一格的类别。

京师钱局铸造发行的各类钱币堪称清朝历代钱币之精品,一直受到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三大热点收藏领域

京局钱币代表了清朝精湛的铸币技术、完美的艺术造诣。

具有深厚的货币文化底蕴。在众多的京局钱币中,收藏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一是雕母、母钱和样钱的收藏。

这三类钱币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清代钱币收藏中炙手可热,属于纲目钱类,地位更加特殊。这种用精铜斩凿的雕母及其翻砂铸造出来的母钱、样钱,制作极其精美。

在当时的铸币生产中是一种特殊的个例,存世较少,尤其是清初雕母更是稀若星凤,屈指可数。

相比之下,母钱的制作工艺更要特殊一些,这是因为母钱是用来翻砂铸钱的。

所以一切工艺都要本着便于印模铸钱的原则,边廓不但要打磨光滑,地章同样也要打磨平整。字口精整锐利。

二是个别稀少版别的收藏。清代钱币存世量巨大,版别多样,其中不乏许多稀有版别的珍品。

如祺祥通宝宝源局小平钱,因为祺祥年号使用时间短暂,只有两个月,其铸币更是极少。

1861年8月,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总摄朝政。

八大臣遵循遗诏,拥立穆宗载淳继位,拟定次年改元为“祺祥”。这时,京局及部分省局曾一度开铸祺祥通宝和祺祥重宝当十钱。

9月,恭亲王奕与慈禧太后联合发动宫廷政变,废止“祺祥”年号,停止铸造祺祥钱币。

祺祥预铸年号钱在历史上有如昙花一现,一共几十天时间,祺祥钱币铸成后未及在全国颁布使用便遭销毁。

成为我国货币史上寿命最短的一种年号钱。此外,赫赫有名的戴书咸丰铁母钱也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钱币。

咸丰通宝 戴书铁母

戴书咸丰钱,在书写风格上与其他咸丰钱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咸”字的书写与其他咸丰钱迥然不同,这就是泉界中所说的“戴书”咸丰铁钱。

咸丰通宝 戴书铁母

戴书意为戴熙书写钱文。戴熙在道光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既是一位书画家,还是一位古钱币家。

铁母是翻铸铁钱的母钱。戴书铁母钱制作精工,居咸丰各小平钱之冠,存世极罕。

除小平钱外,还曾铸有“戴书”当五、当十等大钱。其中当五铁钱非常珍贵,今已很难觅到。

三是咸丰钱币的收藏。

因为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造成军费开支增大,民不聊生。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开支的不足,遂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在咸丰一朝流通钱中,宝泉局的铸量最多,是我们今日所见咸丰钱中占比最大的。

咸丰一朝,宝泉局分厂多,导致版别纷繁,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七等。

清 “咸丰重宝”背“宝泉当五”戴书铁母

宝源局大钱材质多样,有红铜、黄铜、铁质、铅质,版别变化多样繁杂。

因为咸丰钱尤其是大钱的版别多样,极其复杂,从民国至今一直是人们清钱收藏的一个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