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精心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都是对我们创作热情的极大鼓舞,也是我们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源泉

张芳芳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退休后一直住在老家的小县城里。她有一个独生子张强,今年三十五岁,和媳妇李雪住在省会城市打拼。张芳芳最大的骄傲就是她的孙子张小龙,今年五岁半。

几年前,张强为了创业贷款十五万元,可惜生意失败,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当时张芳芳卖掉了自己仅有的老房子,拿出全部退休金,加上张强攒下的一点积蓄,才勉强还清了债务。

"妈,真是太谢谢您了。"张强眼圈通红,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要不是您,我们一家就要被债主逼上绝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傻孩子,这是应该的。"张芳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你们夫妻俩还年轻,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过的。"

就这样,一家三口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张强和媳妇李雪在城里租了一间小房子,白天打零工,晚上做些小生意,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开支。

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转眼张小龙也五岁多了,该上学读书了。可张强夫妻俩的收入实在太低,根本无力为孩子支付昂贵的城市教育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晚上,张强约母亲到城里的小餐馆里吃了顿便饭。吃过饭,他鼓足勇气,说出了一个让张芳芳始料未及的要求。

"妈,您看,小龙马上就要上学了,我们这里学费太贵,根本负担不起。"张强诚恳地说,"不如您把小龙接回老家,您在那里也能照应着他读书,等长大了再接他回来?"

张芳芳强忍着内心的酸楚,没有立即回绝儿子的要求。她想通过儿子的言行,了解他到底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啊,你可真让我伤透了心。"张芳芳轻声说,"我为了你们一家,可是付出了太多太多。你怎么就这么不体谅我的心情呢?"

张强被母亲的话语戳中了痛处,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你说说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是不是又陷入了什么困境?"张芳芳追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您可千万别多心了。"张强连忙解释,"我和雪雪都在努力打工赚钱,虽然日子不富裕,但也还能维持基本开销。只是城里的教育实在太贵了,我们根本负担不起。"

"可是,你们也知道,我在老家的退休金微薄,根本无力承担孙子的教育费用啊。"张芳芳无奈地说。

"妈,您就别操那个心了。"张强坚定地说,"小龙在老家上学,学费和生活费我们全包了。您就只需在家里好好照应照应他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芳芳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那你们夫妻俩呢?你们可有考虑过,将来孩子长大了,你们会不会也需要他的赡养和照顾?"

张芳芳听到这里,不禁叹了口气。原来儿子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本没有为长远考虑啊。她心里十分失望,儿子竟然如此短视和缺乏责任心。

就在这时,张强的妻子李雪匆匆赶来,看到母子俩谈话的严肃场景,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您别生张强的气啊。"李雪连忙解释道,"我们夫妻俩确实是一时权宜之计,希望您能先暂时照应照应小龙。等小龙长大一些,我们的经济条件好转了,一定会尽快把他接回来的。"

李雪的话语让张芳芳感到一丝希望。至少,儿子和儿媳还没有完全放弃孩子,只是暂时想求一条生路罢了。

"雪儿,你们真的有这个打算吗?"张芳芳看着儿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您尽管放心。"李雪诚恳地说,"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首先是让小龙在老家读完小学,然后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把他接回城里上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毕业。"

张强也连连点头,表示完全赞同妻子的想法。

看到儿子和儿媳如此诚恳,张芳芳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不过,她还是有些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你们现在的收入太低了,根本无法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啊。"张芳芳皱着眉头说。

"妈,您放心,我们已经想好了。"张强说,"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努力赚钱,攒下一笔启动资金,然后再次创业。只要创业有成,收入就会大大增加,将来就能负担得起孩子的教育费用了。"

"是啊妈,我们夫妻俩都还年轻,只要肯吃苦,前景是光明的。"李雪也在一旁补充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张芳芳的内心稍稍平复了一些。儿子和儿媳看起来确实有决心改变现状,而不是一味依赖她。

不过,张芳芳还是有些犹豫。她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儿子创业失败的痛苦经历。如果这次再次失利,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儿子啊,你可得三思而行。"张芳芳语重心长地说,"上次你创业失利,我们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啊。如果这次再失败了,那可就太冒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您就放心吧。"张强坚定地说,"我已经吸取了教训,这次一定会选择稳健的行业和方式。只要我们夫妻俩同心同德、勤恳努力,一定能够创业有成。"

看着儿子坚毅的眼神,张芳芳的心终于稍稍放下了一些。她暗自下定决心,既然儿子和儿媳有这个誓言,那她就先答应照应孙子几年,给他们一个创业的机会。

"好吧,那就这么办吧。"张芳芳点点头说,"不过你们可要信守承诺,几年后一定要把小龙接回城里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心吧妈,我们一定会做到的!"张强和李雪异口同声地说。

就这样,一家人达成了共识。几天后,张芳芳就带着孙子张小龙,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芳芳发现,照顾一个年幼的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小龙上学时,她得起早贪黑做好三餐;小龙放学回家,她还得辅导功课、遛弯玩耍。有时候,她简直力不从心,身心俱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我想吃肉丸子汤。"有一天,小龙撒娇般对张芳芳说。

"好啊,妈妈这就去做。"张芳芳连忙答应下来,生怕孙子不高兴。

可是,她年纪越来越大,做这种手工活越来越吃力了。她望着锅里沸腾的汤汁,眼前一阵阵发黑,浑身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小龙突然跑过来,扑到张芳芳的怀里,撒娇般说:"妈妈,我好想爸爸妈妈啊,什么时候能回城里啊?"

这一句话,像一根尖锐的钢针,深深地扎进了张芳芳的心里。她紧紧地抱住孙子,眼泪夺眶而出。作为外婆,她是那样的用心良苦,可小龙却只想念着父母。

就这样,张芳芳开始怀疑当初的决定是否明智。她开始频繁地给儿子打电话,希望他能尽快把孙子接回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啊,你可得加把劲儿创业啊,赶快把小龙接回来吧。"每次通话,张芳芳都这样叮嘱儿子。

可是,张强每次都是支支吾吾,避重就轻。有时候甚至几个月都联系不上他。张芳芳由衷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又陷入了困境,根本无力兑现当初的承诺。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小龙也长大成人了。张芳芳的身体每况愈下,精神也每况愈疲惫。她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觉得是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直到有一天,张强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和妻子终于创业有成,准备把小龙接回城里读高中了。听到这个消息,张芳芳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高兴儿子终于实现了承诺,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似乎白费了。

当小龙离开老家,前往城里读书时,张芳芳既欣慰又伤感。她紧紧地拥抱着孙子,眼泪夺眶而出。

"龙龙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啊。"张芳芳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也要常常回来看看外婆啊,外婆把你当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了。"

小龙点点头,眼睛也湿润了。张芳芳看着孙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内心百感交集,终于下定决心,她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